近期在C端理财资产购买流程和B端系统操作工具项目中,均涉及按钮禁用状态的相关问题,本篇权当漫谈,讨论下。
禁用状态如无法被激活,按钮该消失
禁用态与正常态作为按钮的两种常规状态,一体两面,禁用按钮的存在本身就预示着一旦符合条件,按钮能恢复正常,可以被激活。如果禁用状态无法被激活,也就变成了无效状态,无效状态就不应该存在。
看个例子,左图是在职员工的内部IM联系卡片,右图是离职员工的,员工离职后内部沟通权限已然无法使用,也就不能再进行「电话/消息」沟通,所以对应按钮删除。
这样可以减少无效信息的干扰,还可以避免操作带来的无效反馈,比如点击电话,显示「无法拨打内部电话」。或者显示禁用,也会影响其他人的操作判断。
禁用态暂时不能激活,选择积极的正向替换
按钮的禁用状态是有它存在的意义的,这种在电商或金融产品中表现尤其明显。常因为库存的原因,商品某一时段会出现售罄或某一门类缺货的暂时情况。对用户而言,除了不能即时购买,浏览、评论等都不会受到影响,用户同样可以收藏商品为下次加购做准备,所以这是一种介于下架和正常销售的中间状态。
举个项目的例子,用户可以在理财的资产详情页购买理财,点击底部“购买”按钮即可发起购买流程,但如果产品紧俏,卖完了,该展示什么呢?
右边两个方案,右A像bug,右B说卖完了,看似符合现实状况但用户很懵,用户不知道怎么就卖完了,以后这个商品还会有吗?满满的负面疑问。重新思考这个问题,调转方向,从更为积极的角度,是不是以下方案用户感受更好些:针对补充货源时间不能确定的情况【到货提醒我】、对于后台已设定准确的发售时间【准时提醒我】、对于重新上架可能要等很长一段时间,【相似推荐】则极有可能挽回用户流失带来的部分损失。正向的引导远比常规的描述,更有积极暗示和实践意义。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在「淘宝」选购商品时,如果所选的产品和型号处于完全缺货的状态,加入购物车的按钮会变成「缺货中,提醒掌柜补货」。相较于老版本的置灰分类选项,新版促进了卖家与商家的良性互动,登记缺货之后卖家补货会第一时间发消息通知买家,为缺货给买家带来的不良购物体验提供了补偿方案,也利于商家争取潜在用户的下次购买行为。
禁用按钮如要保留,务必明确告知原因
“任一点击,都是莫大的支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叶鲁设计思考”(ID:yehloo-desig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