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用按钮的展示逻辑

禁用按钮的展示逻辑

近期在C端理财资产购买流程和B端系统操作工具项目中,均涉及按钮禁用状态的相关问题,本篇权当漫谈,讨论下。


Web开发中常用的CSS按钮状态,包含6种,分别是正常态、悬浮态、焦点态、激活态、加载态和禁用态。因移动端的手指与Web中鼠标的物理操作的差异,移动端中按钮更多时候去除了悬浮态和焦点态「注:原因可自行检索」。其中禁用态因为使用状态的不稳定及交互变化中的不确定性,在设计中讨论的最多。

先说观点:如果禁用按钮无法被激活,则应该消失。如果暂时无法被激活,最好能把禁用态替换成用户能够积极操作的其他动作,实在要保留禁用态的话,至少也要告知按钮禁用的原因或激活按钮的条件。


禁用状态如无法被激活,按钮该消失

禁用态与正常态作为按钮的两种常规状态,一体两面,禁用按钮的存在本身就预示着一旦符合条件,按钮能恢复正常,可以被激活。如果禁用状态无法被激活,也就变成了无效状态,无效状态就不应该存在。

看个例子,左图是在职员工的内部IM联系卡片,右图是离职员工的,员工离职后内部沟通权限已然无法使用,也就不能再进行电话/消息」沟通,所以对应按钮删除。


这样可以减少无效信息的干扰,还可以避免操作带来的无效反馈,比如点击电话,显示「无法拨打内部电话」。或者显示禁用,也会影响其他人的操作判断。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一个按钮在某种情况下始终无法被触发时,就会选择让它直接消失,而不是呈现禁用状态。

禁用态暂时不能激活,选择积极的正向替换

按钮的禁用状态是有它存在的意义的,这种在电商或金融产品中表现尤其明显。常因为库存的原因,商品某一时段会出现售罄或某一门类缺货的暂时情况。对用户而言,除了不能即时购买,浏览、评论等都不会受到影响,用户同样可以收藏商品为下次加购做准备,所以这是一种介于下架和正常销售的中间状态。


举个项目的例子,用户可以在理财的资产详情页购买理财,点击底部“购买”按钮即可发起购买流程,但如果产品紧俏,卖完了,该展示什么呢?


右边两个方案,右A像bug,右B说卖完了,看似符合现实状况但用户很懵,用户不知道怎么就卖完了,以后这个商品还会有吗?满满的负面疑问。重新思考这个问题,调转方向,从更为积极的角度,是不是以下方案用户感受更好些:针对补充货源时间不能确定的情况【到货提醒我】、对于后台已设定准确的发售时间【准时提醒我】、对于重新上架可能要等很长一段时间,【相似推荐】则极有可能挽回用户流失带来的部分损失。正向的引导远比常规的描述,更有积极暗示和实践意义。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在「淘宝」选购商品时,如果所选的产品和型号处于完全缺货的状态,加入购物车的按钮会变成「缺货中,提醒掌柜补货」。相较于老版本的置灰分类选项,新版促进了卖家与商家的良性互动,登记缺货之后卖家补货会第一时间发消息通知买家,为缺货给买家带来的不良购物体验提供了补偿方案,也利于商家争取潜在用户的下次购买行为。


禁用按钮如要保留,务必明确告知原因

先看一个Web端例子,如下图文档对比模块中,尚未上传文档的时候,「对比按钮」显示置灰的禁用态,鼠标hover状态会提示按钮生效的条件和规则,用户能理解只有在两种文档都完成上传后,「对比按钮」才会高亮。

同样的道理,移动按钮禁用状态的展现,也要符合这个基本要求。举个具体的例子,B站视频短片下载按钮虽被禁用,但能看到是文字注释版权受限。蚂蚁理财购买环节支付功能被禁用,但输入框出有明显的红色文本报错,用户也能明白是买入金额低于起购金额所致。

简单小结一下:

禁用按钮做为一种不可用的按钮状态,操作前的认识预期,过程中的生效条件,对用户都很容易造成困惑,在使用上要务必谨慎。展示逻辑需要判断不同的使用场景和角色权限,甄别按钮的禁用状态是否一定要存在,是否可以用更为积极的行为动作来替换,亦或者是否已经给予用户充分的禁用理由,能让用户简单明白。

以上,谢谢
------------------------------------------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推荐阅读
1-“设计约束”应用拆解
2-“默认设定”体验再思考
3-“安慰剂”体验探究

4-“逆向导航”体验探究
5-金融的场景化体验四步曲
6-设计等待的多维度考量
------------------------------------------

“任一点击,都是莫大的支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叶鲁设计思考”(ID:yehloo-desig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