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微风
游走在大街上
想要与云再近一点
于是
我走上了天桥
抬头仰望天空
才发现原来天桥上的风景是这样
城市景观空间
因天桥的加入
而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丰富了景观空间元素
另一方面也改变了人们对
交通空间美学的观念——
地面线型与空中线型的相互交融
天桥通往目的地
所以人们总是步履匆匆
这一次
我们放慢了脚步
停下,驻足,观察
陪我一起看看
“桥”以及周边吧:-)
为什么把它放在第一?
因为,这篇选题因它而起。
去年年底,沙湖大道跨徐东大街立交正式通车。立交桥全长1.13公里,其中桥梁长475米。
阳光下,声屏障“鲲鹏展翅”的整体造型与流畅的蓝色曲线完美演绎了武汉源远流长的“水文化”。
桥梁质感好,坡度设计合理,不仅车辆行驶平稳无颠簸感,行人过桥也毫不吃力。
两旁的树荫烙印在蓝色桥面上,饶有三分舒凉。
迎着风走在沙湖大道跨徐东大街立交上,我明白“太阳热烈,水波温柔。”这句话的意思了。
司门口人行天桥位于黄鹤楼到民主路与解放路交叉口处,由围绕交叉道口的环形桥和沿解放路大道两侧的两座直桥组成。
供行人自行车过街,还能分流解放路上下长江大桥与黄鹤楼公园的人流。
原来的你或许经历了司门口的繁华。
天桥上人群攒动,江汉环球影城最受恋爱情侣的欢迎,全家老小的衣服几乎都是在中华路和大成路夜市淘来的,便宜又时髦。
如今司门口天桥虽不似曾经那般繁华,但热度依然不减。
黄鹤楼绝佳取景机位,火车与天桥同框机位,使得天桥上依旧能“长”满人。
高楼大厦之下,耽于茶米油盐中的烟火市井,为滚烫的人情心下动容。
漫步在天桥上,俯瞰桥下,规整的斑马线和整齐等待红灯的车辆,太治愈强迫症患者了。
不管哪个时间段,这里就像陷入了无限循环,总有无尽的车流和人流,他们行色匆匆,步履不停。
天桥上面疾驰而过的轨道交通1号线刺激着观者的感官神经,一个立体的,有层次的城市空间结构就在眼前。
傍晚时分,万物吞吐,阳光透过缝隙照在这片水泥底色上,车辆的轱辘轧过马路,城市的呼吸声渐渐平稳,人们开始归家。
苗栗路人行天桥位于汉口香港路、苗栗路及西马路三条道路相交路口,主桥位于香港路苗栗路路口,采用环形布局。
走在苗栗路天桥上,感觉时间都变慢了许多,一切都慢慢悠悠的,从天桥看向四周,我窥见了老城生活的一角。
交融着自然、记忆与烟火,空间容纳生活。
道路车流的喧嚣隐匿于天桥中,同行的、迎面而来的、买完菜的、遛弯儿的,来来往往,不自觉哼出一句“这世界有那么多人……”
周围都是熟悉的老店铺,孩子的嬉闹声和鸟儿的叽叽喳喳,让夏天都变得生动了不少。
越是搁浅在岁月里的,越能抚人心。
汉阳江城大道,车辆川流不息。横跨大道的龙灯里人行天桥与夏日满分适配。
旁是月湖,抬眼是蓝天白云,树叶层层叠叠遮出一片阴凉。
蓝色点缀天桥,是暑气蒸腾夏日里一枕清风。
桥上桥下的人,是夏日限定里的来日方长。
佳园路天桥位于东湖高新区珞喻东路与佳园路相交路口,天桥总长约236米。
天桥采用空间曲线设计元素,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造型景观。
银色钢铁,简洁而高级,糅合着材质的肌理质感,不像是天桥,更像是一处现代、沉静的艺术空间。
桥下不远处的公交站台,从艺术中抽离,回归现实,都市人的奔波劳碌大概如此,上桥下桥,上车下车……
同济医院门口的同济健康天桥护栏玻璃上,记录了全国各地援鄂医疗队的相关信息。
这座过街天桥呈工型布置,主桥全长约55.2米、宽约5米。
这一串串数字、一个个地名、一支支救援队……如点点星光,照亮黑夜,这是无数普通人的闪耀灵魂。
这是武汉人的浪漫,不曾忘记,永远记得。
城市太拥挤,地平面已经不够用了。
人们开始向地下和空中借空间,不得不承认人类还是很有智慧的。
站在天桥上,就会不自觉的脱离“城市一份子”的身份,成为第三视角。
这时看城市的心境、视角都变了,至于是更好还是更坏,就很难说了。
▄
EDITOR\编辑 PHOTO\摄影
买买提老王 阿颜
DESIGNER\设计 TALK\客服
欢喜斑马 李嚯嚯(wuhooo2020)
CONTACTS
小红书|李嚯嚯的武汉相册
招聘|点击这里加入我们
商务|19871551949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Wuhooo哦嚯”(ID:wuhoooy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