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色一直被建筑师偏爱!

粉色一直被建筑师偏爱!



明艳、梦幻、柔和,粉色意味着捕捉转瞬即逝的可能。



它像是一种魔法,允许人们将各自的想象自由地投射在粉色物件上,开启诗意生活的无限美好。

01

海边礼堂

直向建筑




此次,Valentino携手Pantone Color Institute合作打造的专属粉色被命名为Pink PP。


© 阿那亚
随着Valentino的到来,阿那亚的标志性建筑——阿那亚礼堂,首次变换了颜色。
阿那亚礼堂的原班建筑团队使用了礼堂原本的上色工艺和水性涂料。本次展期结束后,团队会恢复礼堂原本的白色外观。


© 直向建筑
这场粉红色建筑奇遇也会如梦境转瞬即逝,留下海边教堂像它来时那样。
“我们想象这个教堂是非常久远以前曾经漂泊在海上的一艘船,岁月变迁,海水退去,留下来一处空间的构筑,依然凌空悬浮在沙滩之上。”
时尚是一场轮回,建筑师与粉红色的故事一直在发生着。

02

圣·克里斯特博马厩与别墅

路易斯·巴拉甘
在克里斯特博马厩与别墅中,巴拉甘将童年的记忆提炼,并使之成为超越了个人乡愁的建筑与景观乐曲。
主体建筑有一系列不同高度的体量,墙体采用最简单的几何形态,辅以不同的色彩,与水池、树等不同的物体和色块来组合造景。
这里的的粉色带着梦幻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Kevin Scott


©Steve Silverman

03

积木幼儿园,蒙彼利埃

Dominique Coulon & associés
幼儿园和活动中心位于一层,小学占据了二三层,室外活动场地利用了幼儿园的屋顶空间。
颜色、材质各不相同的体块扭转交错,如积木般堆叠在一起,部分体量悬挑于活动场地之上,为孩子们遮挡风雨和阳光。




©Dominique Coulon & associés

04

彩色“乐高”幼儿园 ,法国

Dominique Coulon & associés
不同功能的空间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矩形的平面,使建筑内部层次丰富。
千变万化的自然光线和丰富的粉、红色系墙面让这个方形空间如同万花筒般多彩。哑光和光面的颜色在这里和谐共处,让空间越发丰满。

©Dominique Coulon & associés



05

马丁佩勒学校集团,法国

Dominique Coulon & associés
这座“L”型建筑毗邻商业街,向南向的游乐场开放。一个大的对角悬臂宣布了主要入口,并产生了对购物中心的空间呼唤。
空间简单、透明、开放,并允许立即拥有。不同的自然光源营造出令人愉悦且空间丰富的场所,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Dominique Coulon & associés

06

S-LAB国家核物理研究所的新生产空间

ELASTICOFarm
外立面采用了矩形错位的手法,用不同颜色装饰。避免了对典型仓库形象的重复。
不同颜色的钢筋混凝土填充板突出于建筑边界之外,起到解构建筑的作用。部分混凝土板仅在特定的空气湿度条件下才会显示出其色彩,建筑的立面颜色随环境而变化。







© Anna Positano, Gaia Cambiaggi | Studio Campo

07

粉房子,葡萄牙

Mezzo Atelier
设计师以将当代设计融于老式建筑的手法,将破旧的马棚转化为假日旅舍。旨在维持建筑的固有特征、外部线条和环境氛围,并以全新的结构来适应当代的设计形态及要求。

© Mezzo Atelier



08

布列瑟农音乐学校,意大利

Carlana Mezzalira Pentimalli
 

 
项目在尊重城市原有肌理的基础上重新阐释了围场式建筑的原型,在体量内部开凿出一个由围墙环绕的城市空地。
为了减少建筑对城市天际线的干扰,顶部楼层后退于外墙线,消解了人们对建筑的感知。
 
 
 

©Marco Cappelletti


 

09

微建筑系列 I – 桃屋

一树建筑工作室
 

 
建筑师提出将复兴乡村的文化建筑分开成为一系列微型小品,更广泛的服务于社区的儿童与社区活动。
第一个落成的微建筑“桃屋”坐落于一片桃树果林中,场地上桃树呈“一边倒”状,建筑师设想建筑是由一系列来自场地上的无形弧线所切割而成,形成跃升向天空的独特形态。
 
 
 
© 张超  

结语

时尚是一场轮回,不被定义的粉色与正建筑师一起创造更多可能。

参考文章  
1.gooood谷德设计网  
2.有方空间  
3.https://mp.weixin.qq.com/s/14aaQAiPjut6te4JgH6lfQValentino奇遇阿那亚丨粉耀海岸,身临限时梦境  
4.https://mp.weixin.qq.com/s/zB2RRqvcx4yJ_k5df55PPQ宁静、喜悦、死亡、花园、喷泉:圣·克里斯特博马厩与别墅 / Luis Barragan  


编辑:ff

责编:茄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