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从呼捷玛斯到未来图景
二十世纪上半叶,共产主义理想是推动现代艺术革命最强大的精神动力,以创造一个自由、平等、进步的新世界为愿景,激励着大批先锋艺术家投身左翼文化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以至上主义、构成主义等为代表的苏俄先锋派,是现代艺术的重要源头,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彼时,“构成”与“抽象”作为革命的艺术语法,成为一种创造新世界的理念和力量。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卡兹米尔·马列维奇(Kazimir Malevich)、埃尔·利西茨基(El Lissitzky)和弗拉基米尔·塔特林(Vladimir Tatlin)等一批深受革命感召的先锋艺术家们,否弃一切布尔乔亚式的唯美与矫饰,拒绝所有世俗化的再现与个人化的表现,试图建构一种精神性的、人民的新文化。对马列维奇来说,这种新文化是一种“非客观的至上主义”,其目的是建构最纯粹的精神图式。而在亚历山大·罗钦科(Alexander Rodchenko)和利西茨基看来,还有一种伟大的力量来自社会化工业大生产、来自无产阶级劳动者的集体性制作。于是,个体主义、自由主义的创造性假设被打破了,握着画笔的艺术家之手与生产线上操作机器的劳动者之手联接在一起,这个社会性的“创作集体”将以不假装饰的简洁与诚实,为构筑一个平等的新社会而服务。
1920年代,一批极具先锋精神的艺术家、建筑师、工程师、诗人汇集在一所伟大的学校 —— 呼捷玛斯(VKhUTEMAS)。他们将纯艺术(Fine Art)转变成设计、技术和日常劳作。他们的梦想是用自己的创作与教学进行一场审美、伦理、政治的总体性社会实验。他们带着重塑艺术本体的力量、重新发明世界观的雄心,试图建构一种未来图景,一种全新的秩序和经验。他们不止创造了建构性的艺术、生活的艺术,而且企图发动一场针对感性结构和艺术生产的更为深刻的革命,重组我们的欲望机制和社会形式。
然而,在1950年代之后的艺术史流行叙事中,以抽象艺术、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为主体的先锋艺术逐渐由曾经“革命的艺术”转向“自由的艺术”,其发生和发展的革命动因和价值理念被遮蔽了。于是,罗莎·卢森堡(Rosa Luxemburg)纪念碑、苏维埃戏剧节的设计图纸被“作品化”,被装上画框,作为欧洲抽象艺术的支脉,挂在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墙上。它们的社会脉络被切断,它们的意义和功能被抹去,它们的革命性被掏空,它们成为了脱离历史的“无题”。在这种戏剧性的历史反转背后,是一种“文化冷战”机制。这种机制及其精神构造在国际文艺界中影响深远,作为二十世纪的“遗产”或“包袱”,至今仍未得到深刻反思和系统清理。通过这个展览,一些尘封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线索被初步钩沉起来,苏俄先锋派艺术和社会主义设计依稀显露出其历史容颜。
一百年过去了,这些激进的形式创造和社会实验已成过往,然而我始终相信,百年前那个创造新世界的未来图景,是世界史与艺术史中一项伟大的未竟之业。百年后的今天,这个图景的潜能与势能正在重新凝聚,那个失落的世界、那段被遗忘的历史,正等待着被重新唤起。
中国美术学院 院长
高世名 教授
2022年3月23日
新的世界观
NEW WORLDVIEW
В.А.维斯宁,А.А.维斯宁
“1918 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克里姆林宫与红场设计项目:克里姆林宫泰尼茨基门与库塔菲亚塔风景草图”
1918年
伊万·普尼
“革命的艺术”第一期,4月24日,1919年
埃尔·利西茨基
“用红色楔形打败白色”石版画1920年
呼捷玛斯
VKhUTEMAS
苏俄人民委员会 (SNK)
1920年12月18日人民委员会关于莫斯科高等国家艺术和技术研讨会的法令-苏维埃政权法令-档案第12卷封面和第51页
亚历山大·维斯宁
“十月革命十周年呼捷玛斯大楼装饰工程”
1927年
呼捷玛斯学院的1920/1921学年建筑系课程表
1920年
呼捷玛斯学院毕业证书,测绘系V. 拉宾
1928年
呼捷玛斯学院的学生举着旗帜在游行照片
1923年
用于游行的呼捷玛斯学院共产主义支部旗帜的草图
1923年
呼捷玛斯毕业生亚·亚历山大·维斯宁(左),伊凡·列昂尼多夫(中)和 伊·雷利斯基(右二)与建筑系学生 照
1920年代后期
呼捷玛斯学院建筑教学成果集
1927年
“呼捷玛斯联合研讨会学生和建筑师合影”
第一排:伏·叶尔绍夫,亚·西利琴科夫(?),瓦·尼·西姆比尔采夫
第二排:尼·克拉西利尼科夫,尼·亚·拉多夫斯基,阿·米·鲁赫利亚杰夫,伊·瓦·拉姆佐夫,S·洛帕京,G·马克延科,I·格鲁申科
第三排:尤·斯帕茨基,L·布马日内,R·别尔林,莉·科马罗娃,柳·扎列斯卡娅,I·约瑟夫维奇
第四排:未知,V·彼得罗夫,伏罗洛夫(?),伏·费·克林斯基,无名氏,尤·穆辛斯基,米留京
最上排:无名氏,伊·约·沃洛季诺
1920年代中期
呼捷玛斯的金属课程场景
从左至右:日古诺夫(加工自己的转灯)、莫罗佐夫、帕甫洛夫、贝科夫。右边桌子上是贝科夫茶壶小锅的零件
1924年
А. И. 阿赫特尔科、亚历山大·罗钦科
落地灯的设计(一种方案)
1922年
扎哈尔·贝科夫
可调节角度吊灯
1922年
呼捷玛斯的木工作坊课程场景
1920年代
呼捷玛斯学院学生在绘画课上
1920年代初期
呼捷玛斯学院基础部礼堂内习作模型展示
1927-1928年
“呼捷玛斯基础部门教师在空间课上”
教师米·彼·科尔热夫(左二)、克·伏·克林斯基(中)、图尔库斯(右二)与学生们的照片
1920 年代中期
尼古拉·拉多夫斯基
呼捷玛斯“空间”课程作业——立体形式的表达
1920—1925年
亚历山大·罗钦科
空间构成
1920—1921年
尼古拉·拉多夫斯基
呼捷玛斯“空间”课程作业——立体形式、体量、重量的表达
1920—1925年
А. И. 阿赫特尔科
呼捷玛斯学院习作 几何形结构
1921年
А. И. 阿赫特尔科
颜色练习-在空间中消解形式
1921-1922年
工人文化
NEW PROLETARIAN CULTURE
弗拉基米尔·克林斯基
“广播——革命的渠道:共产国际代表大会期间莫斯科工会大厦装饰”海报素描
1922年
亚历山大.维斯宁
根据吉尔伯特·切斯特顿小说改编的戏剧《星期四的人》舞台布景
1922-1923年
服装设计:瓦尔瓦拉·斯捷潘诺娃
“阅读晚会”俱乐部表演场景
1924年
弗拉基米尔·斯坦伯格与乔治·斯坦伯格兄弟
戏剧“圣女贞德”(根据萧伯纳戏剧改编)服装,骑士盔甲变成了产业工人工作服
1924年
亚历山大·罗钦科
戏剧“臭虫”男性戏剧服装
1929年
亚历山大·罗钦科
为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戏剧“臭虫”设计的舞台装饰之第二幕草图
1929年
弗拉基米尔·德米特里耶夫
为埃米尔·维尔哈伦戏剧“黎明”设计的舞台装饰
1920年
亚历山大.维斯宁
“让·拉辛戏剧〈菲德拉〉装饰”场景素描
1921年
亚历山大·罗钦科
巴黎国际装饰艺术与艺术工业博览会工人俱乐部内景(朝向讲台)
1925年
亚历山大·罗钦科
巴黎国际装饰艺术与艺术工业博览会苏联展区的工人俱乐部设备草图
1925年
亚历山大·罗钦科
巴黎国际装饰艺术与艺术工业博览会苏联展区的工人俱乐部入口,墙体展开图,巴黎
1925年
亚历山大·罗钦科
国际装饰艺术与艺术工业博览会苏联展区的工人俱乐部的可变形讲台,巴黎
1925年
瓦尔瓦拉·斯捷潘诺娃(女式工装)、亚历山大·罗钦科(男式工装)
男女工装的样板
1920年代
阿尔卡季·沙伊赫特
《星火》第46期封面,出版于莫斯科
1928年
日常生活的艺术
THE ART OF DAILY LIFE
杂志《红色涅瓦》附录《日常生活的艺术》封面 和 内页
1925年
亚历山大·罗钦科(美编)
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责编)
《列夫》第2期,该杂志的主题包括生活的建设、“生产艺术”、“社会订购”理论(即艺术家只是一个师傅,完成各个阶级的任务)、“形式的革命”等
1923年
亚历山大·罗钦科(美编)
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责编)
杂志《新LEF》第1期
1928年
亚历山大·罗钦科
糖罐,茶具系列
1922年
卡兹米尔·马列维奇
至上主义茶具组合
1923年
伊利亚·查什尼克
至上主义图案餐盘
1923-1924年
亚历山大·罗钦科
为戏剧“因佳”设计的折叠椅
1929年
尼·米·苏叶京
“家具超级套装”
1927 年
艾尔·利西茨基
为德国德累斯顿的卫生展设计的D61号椅子
1930年
娜杰日达·拉玛诺娃
为巴黎国际现代装饰艺术和工业艺术博览会设计的套装
1925年
瓦尔瓦拉·斯捷潘诺娃
构成主义日常工作服
1920年代
瓦尔瓦拉·斯捷潘诺娃
“阅读晚会”俱乐部演出演员运动服
1924年
亚历山大·罗钦科、瓦西里·康定斯基、瓦尔瓦拉·斯捷潘诺娃和妮娜·根克
现代服装中的艺术
出自杂志《红色舞台》
1923年第52期
瓦尔瓦拉·斯捷潘诺娃
印花设计
1924年
亚历山大·罗钦科
为国立出版社列宁格勒分社所作的海报“书籍”
1923年
亚历山大·罗钦科
为《中国》设计的封面( “列夫”创作团体的重要理论家之一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特列季亚科夫在书中记录了作者在1920年代于北京大学工作时所见到的中国百姓生活)
1927年
亚历山大·罗钦科
国营百货商店(古姆)广告宣传画
1923年
谢苗·谢苗诺夫-梅涅斯
电影“土西铁路”的宣传画
1929年
作者未知
济加·维尔托夫电影“热情”(“顿巴斯交响乐”)的宣传画
1931年
亚历山大·罗钦科
济加·维尔托夫导演的纪录片Kino-eye(电影之眼)的电影宣传画
1924年
未来城市
CITY OF THE FUTURE
弗拉基米尔·塔特林
《第三国际纪念碑》封面和内页
1920年
卡兹米尔·马列维奇
至上主义建筑原型(Architecton)
1925-1927年
埃尔·利西茨基
水平的摩天大楼
1923—1925年
格奥尔基·克鲁季科夫
《飞翔之城》/《未来城市(城市建造与住宅规划中建筑准则的革命)》设计图
1928年
伊·伊·列奥尼多夫
“一种全新的社会俱乐部”空间文化组织方案,项目
1928 年
雅科夫·切尔尼霍夫
《建筑幻想》系列之第236号作品《剧院的彩色构作》
1929-1932年
雅科夫·切尔尼霍夫
《建筑幻想》系列之第89号作品《线性序列的空间构成》
1929-1932年
雅科夫·切尔尼霍夫
《建筑幻想》系列之第87号作品《音乐建筑的构成想象》
1929-1932年
雅科夫·切尔尼霍夫
《建筑幻想》系列之第87号作品《音乐建筑的构成想象》模型
1934年
阿尔塞尼·阿夫拉莫夫
城市交响乐“警报交响曲”,Gorn,第 9期,1923
1922年
弗拉基米尔·舒霍夫
“舒霍夫塔”——莫斯科共产国际第二广播电台(沙波洛夫无线电中心)
1920-1922 年
莫伊谢伊·金兹伯格,伊格纳蒂·弗兰茨维茨·米利尼斯(建筑)
谢·利·普罗霍罗夫(工程)
独立住宅及向公共住宅的过渡——“纳康芬公寓”
1928-1930年
阿·伊·梅什科夫, 尼·米·莫洛科夫, N.A. 谢尔巴科夫, 亚·尼·沃尔科夫
“莫斯科“乌萨切夫卡——小丘”定居点乌萨切夫卡住宅建筑群内院”
1925-1928年
伊·谢·尼古拉耶夫
莫斯科大学生公社的住宿楼、大堂和大教室
1929-1931年
尼·亚·拉多夫斯基
“多米尼加共和国圣多明各哥伦布灯塔纪念碑”
参赛项目轴测图
1929年
维·亚·维斯宁,尼·雅·科利,S.G.安德列夫斯基,G.M. 奥尔洛夫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扎波罗热第聂伯河水电站”项目
1927-1932 年
P.I. 伏罗洛夫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哈尔科夫市自动电话站”,1930-1931 年
安·斯·费先科(负责人),A.V. 科罗特科夫, S. 尤索夫, 列·鲍·维利科夫斯基, B. 瓦尔加辛,工程师 А.А.瓦尔加,Н. 古谢夫
“莫洛托夫高尔基汽车厂加固型散热器大楼内景”项目
1935 年
N. 米申科(封面设计)
《第聂伯建筑公司与新扎波罗热》,第 2 期 / 编辑:B. 利佐娃,哈尔科夫
1932年
编 辑 |刘 杨 赵雨岑 梅祎涵
审 核 |丁剑锋 张春艳
文章来源: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资源仅供大家欣赏,学习交流,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共同维护好网络创作环境。
2022年十大设计趋势预测
2021日本字体设计年鉴电子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圭設計學社”(ID:qingguisheji)。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