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眉州文化村是继良渚文化村之后万科启动的第二座“文化村”理想人居之城,是四川眉山市政府携手万科推进“一江、两岸、三城”建设的引领性项目。项目历时三年已累计投入近50亿元,其中笛东主导历时三年规划设计完成的建成项目包括桃园湖公园、华灯集商业街以及江上都会揽江居住区项目共计约20公顷。整体设计通过多元化复合功能的社区社群功能与景观氛围营造,形成共商共建共治的新型社区模式。高度利用、改造、影响土地自然本底的复合型空间聚合体,营建富有特色的“人居生态系统”,是”全景式人文新城“建设的全新探索实践。
截止2022年12月,眉州文化村已先后荣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规划设计类一等奖、四川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成果一等奖、英国风景园林行业协会(BALI)国家景观奖国际奖、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等多项殊荣,实现了人文、经济、自然生态方面兼顾的预期效果。本文将从设计研究角度出发,介绍笛东全景式理想人居建设的相关思考。
眉州文化村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崇礼新区,地处岷江中游,东临蟆颐堰,西濒岷江一桥。作为巴蜀文化中心的三苏故里眉州,是万科致敬眉山千年文脉沉淀,继良渚文化村之后重启的第二座“文化村”理想人居之城。项目不仅有“宋代背景、蜀学文化、三苏文化”等深厚的文化底色,更有万科对眉山因地制宜的综合开发,助推眉山城市发展“跨江东进”的社会任务。
▲ 项目区位及范围
眉州文化村为山河人文大城,一江三湖四公园的生态规划模式构成山水与人文交融的规划格局,为项目带来栖身大自然的颐养体验。以桃园湖公园为核心,连接华灯集文化商街与揽江滨湖居住区,本案总占地约20公顷,自2019年起历时三年完成规划设计并建设完成,分阶段投入使用。
项目依托岷江以及蟆颐山的山水地势,因地制宜地打造一江三湖四公园的生态规划模式,构成山水与人文交融的规划格局。项目采用共商共建共治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 要求设计团队充分利用眉山自然人文资源,将“文化村”IP理念全面融入桃园湖公园(11公顷)、华灯集文化商街(2公顷)、揽江居住区(7.5公顷)等地块的整体景观环境氛围,作为整体项目的大一期开发引领崇礼新城成为宜业宜居的新型自然人文之城。
▲ 用地周边区位关系分析( 新旧城区、用地属性、篮网、绿网)
眉州文化村作为一种新城开发模式有着新人居新理念,用先生态、再生活、再生产的“新三生融合”来实现新的生态人居理想,打破了固有的“开发—售卖”的简单房地产开发模式。其中各阶段规划设计任务各自连接,并作为整体为新城建设发挥至关重要的序列关联作用。
揽江滨湖居住区基地景观面积约7.5公顷,北侧紧临桃园湖生态公园及华灯集文化商街,与东坡书院隔湖相望。基地与桃园湖公园视线连通,设计将整个公园体系纳入居住区,融合雨水花园将居住区打造成生态健康新型社区,使居民的生活环境融入整个生态的自然文化脉络中。
在实施策略上,项目高度利用、改造、影响土地自然本底从而形成复合型空间聚合体,让时间做工,让自然生长,最终形成了极富地域特色的“人居生态系统”基底。以空间作为载体,通过多元化复合功能的社区社群功能与景观氛围营造,最终实现了独具特色的全景式湖滨社区生活愿景。
最先设计规划并开放的桃园湖公园基地北侧紧临岷江堤坝,是整体项目的启动关键。团队根据原生山水脉络有效梳理现状场地的复杂条件,进行水系规划、水生态修复、雨洪管理等技术应用,最大化利用基地景观资源并减少对现有地貌的破坏,景观团队和万科建研中心水生态研究专业合作,遵循国家倡导的抗灾雨洪管理及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依托现有生态资源可持续原则,将基地原有池塘因地制宜的梳理修复,建造了近5万平方米生态水域,打造出一个将自然生态、人文脉络有机融合的公园载体。
通过对湖底土壤改良,种植丰富的水生植物,在水环境中构建一个自然生物链,同时定时监测水体动植物群比例,从而使水质达到自净效果。使桃园湖在承担雨水收集和泄洪功能的同时,最大化原始池塘的潜力,同时吸引其它生物栖息,增加生物多样性。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加亲近生态自然的湖区休闲景观场所。
现状场地内一半是7m深的水塘,一半为平坦土地。岸线笔直单调,不利于公共和社区活动展开。设计师通过对原有池塘有序梳理,利用并使之与区域水系相通,同时改变水体轮廓,重塑水体驳岸、护岸,两级处理形成更为丰富多样的亲水空间,增加滨水游憩景观空间的丰富性。
▲ 桃园湖公园中心水体空间结构塑造全过程分析
通过对园区功能流线与步行体系的规划,形成“两环-多空间串联”的布局,融合在丰富的自然基底中,呈现一个丰富驳岸体系的自然生态公园。同时融入植物体系,栈道穿梭于片植水杉和竹林之间,一路从茂密的森林到疏朗的湿地再到达滨水岸。
▲中心水体环湖水岸活动空间体系塑造
设计充分挖掘地域化特色材料,最大化利用基地景观资源并减少对地貌的破坏。将地域性硬质材料与植物材料结合文脉特征和生态模式,巧妙融合于各地块的景观及功能之中。在地文化的植物材料,使用了当地适生且粗放管理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形成片植景观,如水生美人蕉、再力花、芦苇等,多种观赏草搭配如矮蒲苇、狼尾草、细叶芒等,形成低养护、低成本、高效果、高生态的具有野趣的植物景观。在地文化的硬质材料中,利用当地岩石、瓦片、卵石等巧妙地融合于景观体系中,严格遵循当地良好的经济可行性,注重节能环保设计的国家倡导。
项目落地三年以来,一直坚持落实市委市政府推进“一江、两岸、三城”建设的引领性项目,累计投入近50亿元。已落地的桃园湖生态文化公园和东侧连接的华灯集文化商街,成为整个片区的核心引力区,吸引了大量居民来此游玩。整体生态宜居的自然环境成为崇礼新区的先行引领者,项目深受广大市民群众的喜爱,未来的持续发展更加可期。
眉州文化村有别于普通住宅开发,以东坡文化为引领,把文化艺术、城镇发展、生活方式、空间运营、社群聚落、文化产业等相结合,探索“生态、生活”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对规划和设计任务提出前所未有的全新要求。
项目结合在地文化打造独特的地域名片,要求继承眉州千年文化底蕴,将当地特色材料、文脉历史,巧妙地融合于桃园湖公园景观及功能之中,并延续到商街景观与居住区景观人文体系之中,从而形成地域特色生活的精神地标,与蜀学共同成为眉山的“文化名牌”和“城市符号”, 是不可多得的探索性设计实践。
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型城市形态的“微更新”探索 | 北大西门片区东南广场项目设计研究
雨洪体系的城市森林公园应用探索|北京密云冶仙塔公园设计研究
笛东荣获2022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规划设计类一等奖等多项殊荣
笛东荣获2021四川省勘察设计协会一等奖
传眉州文化,承千载历史 - 万科中国眉州文化村桃园湖
湖畔社区,美の时光 - 万科 · 江上都会 · 揽江
中国眉州文化村 | 记忆的起点 - 桃园湖公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DON笛东”(ID:DDON_PLA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