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罗衣裳照暮春,鉴金孔雀银麒麟”。
说起数千年前华夏土地上的奢华珍宝,
非黄金饰品莫属。
当下提起黄金首饰,
脑海中最先浮现出的就是
周大福、周生生、周六福这类大品牌。
近年来,
这些珠宝品牌热衷于将黄金与潮流IP相结合,
推出了各种联名限定款。
周大福玉桂狗系列联名和海绵宝宝系列联名
在小编看来,
潮流元素与黄金的结合有些不伦不类,
甚至让黄金看上去更“俗”了。
“时尚是一个圈”,
要说黄金饰品的顶级审美,
还得看咱们老祖宗出品的金饰,
轻松拿捏现在的一众品牌。
镂空凤凰花卉纹金饰 宋代至明代 960—1644
近日在巴黎L'ÉCOLE珠宝艺术中心展出的
展览“黄金的艺术:三千年华夏珍藏展”中的金饰,
精美绝伦,让人赞叹不已。
小编就与大家一起见识一下,
咱们老祖宗在金银珠宝上的造诣。
这才是真正的黄金美学,
“俗气”皆因审美不够。
看这极具国际品牌气质的金蝉,
谁能想到是千年前的珠宝呢?
嵌碧玺金蝉形饰 明代 1368—1644
这些黄金首饰藏品,
呈现多种逾千年历史的治金首饰技艺,
锤鍱及錾刻、铸造、珠化和累丝,
勾勒出历代中国三千多年来的黄金工艺。
金龙纹帔坠 宋代至明代 960—1644
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
千年前的匠人审美,
到底有多高级!
所有展品中历史最悠久的是一对制作于商代晚期的金质耳饰,
呈片状轮廓,
运用经欧亚草原传入中国的锤鍱工艺,
上方搭配2枚绿松石扁珠,
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文化特色。
在古代匠人的巧手之下,
黄金耳饰丝毫不显笨重,
这对龙纹耳饰飘逸感十足,
上面的珠宝更有画龙点睛之感。
将蝴蝶与小鸟结合在一起,
可谓是奇思妙想。
经过数千年的时光洗礼,
花纹依旧清晰可见。
这款耳饰娇俏可爱、少女感十足,
放在当下也一定是热门款式。
如此复杂的人像耳饰
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如今只常见玉观音饰品,
金观音耳饰还是头一次见。
古人对神明的敬仰,
在小小金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灯笼形耳饰 明代
对比上一款观音耳饰,
这对灯笼耳饰更显繁杂,
细节更为精致,
比起灯笼更像是两座小宫殿。
让我们化繁为简,
看看古代金饰的“基础款”,
简约大方的小花朵,
建议各大首饰店出同款,
极适合日常佩戴。
“黄金的艺术:三千年华夏珍藏展” 展览现场
动物纹金冠 公元前4至前3世纪
这件金冠更显简约,
布满了花纹与凤凰,
更符合现代人的喜好。
并且图案对称,
极为难得。
与植物花草纹饰,
将古人对吉祥寓意和生活雅趣的追求,
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这头乖巧的小鹿,
现在很少看到用鹿做主题的饰品。
除了小鹿,还有什么动物呢?
没错,就是骆驼!
两只骆驼低头,嘴唇相碰,
对称的图案十分考验工匠的技艺。
凤凰吊坠呈鸡心形,
连边角都布满了细腻的花纹,
整体厚重大气,图饰精雅。
除了“高贵奢华”,
还有什么词语能形容它?
这款金饰极具异域风情,
除了鸟纹还有花草纹遍布整体。
在宋代,
写实之风盛行,
植物花草成为主流,
有吉祥的寓意。
宋代不仅是植物纹的鼎盛时代,
也是开启吉祥纹样的重要时代。
宋人文雅,极爱花草,
各种花卉争奇斗艳,
因此金饰多为动物与花卉纹饰结合。
乍一看,这威风凛凛的老虎,
让人不禁联想到“虎符”,
能拥有此物之人,
在当时无疑是将军吧?
近年来,“国潮”趋势走强,
许多珠宝品牌都开始蹭国漫和文化IP的热度,
与各大博物馆和综艺节目进行跨界合作,
推出了以文物为灵感的金饰。
小编认为,
手工的雕刻永远好过模具制作,
千年前的传统金饰,每件都独一无二,
除了工艺上的差距,
更多是审美上的碾压。
时代在进步,而黄金艺术却在退步。
希望各位设计师们,
能够回溯这些历史中的金饰,
从中汲取匠人的智慧,
将其中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再度发扬,
将黄金从“土”变“潮”,
再现千年前的巅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收藏拍卖杂志”(ID:scpm200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