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把产品“设计死的”

我是如何把产品“设计死的”


本活动由黄山首绘X工业设计联合发起

【原创说】第八期
  分享嘉宾:周林
  全文内容有做增减
  可点击文末原文链接观看回放视频



大家好,我是周林。TOP LIFE 主理人、上品创新设计集团董事长。
我有两个关键词:第一个是原创说,第二个是搞事情。我一直有个主题就是设计要搞事情有句话是草一秋木一轮,草每一秋就枯萎。木每一年都会留下一圈年轮。希望每一次成长经历都会像年轮一样让我们不虚度光阴。


好,正式开始今天的内容。



我觉得我是个一直在产品设计的路上虔诚行走的人。


好多人说产品设计代表着一种修行方式,我很认可。天赋不够,态度来凑。草图有的人按张计量,有的人按斤计量,还有人按米来计量。但无论是天赋还是后天的努力,其实都是修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态度。
 

今天我的分享将会按照个人认知来进行输出,因为我是这么从这条路走过来的。


 工业设计师的“4个阶段” 



我会把工业设计师分成"4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为别人做设计。刚入职的设计师我们称为准设计师,当你完成人生第一个项目时,你的总监、同事、老板、甲方,都可以替你做决定。这个过程你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所以你是在为别人做设计。
第二阶段做了几个项目后你会去思考你在为谁做设计那时候会带着趋利性为甲方做设计,只有才能确保中项目。如果这个阶段要做一个有价值有灵魂的产品,就会面临梦想和面包的难题。


那时我给自己定性,要做100个case 去了解整个流程和工艺,这个阶段会去为甲方做设计引用工业设计行业一位网红的话:“设计师可以听到跟客户一样的东西,看到一样的东西,但能想到一些别人想不到的东西。”你会发现你要面临一个选择,是让甲方满意还是让甲方成功
第三阶段就会感到比起甲方更应该让用户满意,为用户做设计可能更好做完100 个 case ,或做了五六年后,其实还是想为自己做设计。在外观工艺甲方也满意用户也满意的情况下,选择有自己标签的设计方式会让这条路走得很远。
 工业设计师“如何修仙”?
我当学生时就听过:设计师一看天赋,二看态度,三看着要像个设计师。


设计师第一步至少看上去要像个设计师第二就是专业度,甭管你的手绘、建模、PPT、工艺如何,专业性是一定是要有的。审美观是设计师很有意思的地方,它允许你眼高手低。行业趋势也很重要,设计师要走在行业前端,要有洞察力。设计师需要有高感知,很多人去一个屋子都觉得别扭但说不出来为什么,那我们设计师去了之后就发现可能是灯光原因,再比如我们坐个椅子觉得很别扭,其实是因为高度。大家对行业趋势还要做一些管理统筹,包括商业模式。这个“修仙”真是很漫长的过程。

作为设计师我特别 diss 被看作美工。我常常说如果谁把你当美工你完全可以怼回去:”你丫才是美工!
但摆脱”美工“也不是光用嘴说说就可以,你需要让客户满意,让客户能通过你的设计成功。设计有三品,物品-产品-商品。从一个物品,一个 demo,往上到产品再到商品,我觉得至少工业设计里有一部分是商业设计,你要去赋予产品商品的属性。做一个产品设计,它是挺OK的,但是如果流通起来会让更多的人看到。设计和制造业要对市场有理解。设计跟制造业是上下关系,好设计也需要好的落地。ID 和 MD 没事可以多多 battle,在battle中互相促进 。


再来就是一个执着的情怀,要有执着做好商品的初心。有时候真的是梦想和面包,十个面包不换你的梦想,但一吨的面包你会不会去换掉你的梦想?各位小伙伴或者说各位未来设计师,当你们作品一个个获奖,产品变成商品,站上最高舞台的时候,你的身价也会越来越高,最后可能是几百万的设计费,那这时候你会怎么去思考?


我用做室内设计的朋友跟我的分享举例,日本设计师可以把 20 平方米的房子通过设计做出80 平方米的体验,那当我们已经成长到一个特别 OK 的level 时,是否还能留有对我们的产品,对老百姓使用的产品,或者说更日常大众的产品,我们是不是还能保有初心。



”美“是重要的,做设计肯定需要美的能力,有一句话叫丑是原罪,美就是正义是吧?但美绝对不是设计最重要的,设计的本质是什么?是解决问题。这句话真的伴随了我好久,我们说设计是优雅地解决问题。还有一点就是设计可以思考的更多,设计永远思考的会更多一点。



搞事情真的是高风险的事,坑还是蛮多的。



接下来这块的内容应该叫如何把产品设计死掉的。
这个自拍杆当时我们觉得特别好,无论是握感,长度,大小还是表面的质感。这个产品特别轻,用的铝合金。包括样式也是非常潮流有形的。



获了很多奖,但是没有用,产品卖不掉。

15年还上了淘宝的首页,当然不是花钱买的,当时没有钱。你会看到之前在《原创说》分享的小伙伴都有提到运营要放到自己手里,当时确实因为这个我确实就坑了自己一把,找了代运营。我去做所有的内容,但整个店铺运营都给了别人去管,结果所有众筹的钱都进了代运营的账号,我一分钱都没有分到。

第二个产品也很好。那时候说做设计不要做名词,要做动词。冰箱的目的是为了储藏,空调只是让我冷或者让我热。我们做净化器的时候希望它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艺术摆件,是泛艺术的一件事情。但由于北京雾霾哒哒哒就过去了,这个产品也死掉了,赔了好多钱,现在这个产品依然放在我们公司里面。

这个拯救低头族“神器”17年做了众筹。筹了15 万,看似不多,但这个单价是 35 块,要卖掉大概5000 个。当时是在京东上众筹,所以设计师把控平台也很重要。

最后你会发现翻过山丘还是山丘,爬出一个”坑“后面还是”坑“。这件事还是很难的。

成功产品的”三要素“里有情感是我另外添加的。上来就“撸”壳子的真的是学生思维,你要做到高颜值,高性价比,高性能硬体验,还要有一些情感的加入

如何让企业有持续竞争力,有人会说是渠道吗?是科技吗?是供应链吗?可能有一天你会发现其实是设计。LV 也好,爱马仕也好,卖那么高价格,卖了那么多,它的成本其实没有那么的高,有一部分原因是品牌,还有一部分其实就是设计。改变世界的是科技也有可能是设计。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三叉戟策略“ ,产品力,品牌力一定要长,渠道力也要有,这三辆马车要并驾齐驱,缺一不可



我和小伙伴一起从 09 年开始陆陆续续地开创工作室,到目前已经13年了。我们一起走过了很长的路,包括这个图片,也是有一天抓拍到我们的一位同事在很用心的去擦我们的LOGO,之前我提到产品成功要”有情感“,这个情感是流淌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瞬间的。

这是我们最开始的一个工作室。我们说设计就是一种修行,里面大概20平方米,我们天天就在里面大眼瞪小眼。大家可能现在看到很多设计师都很光鲜亮丽的样子,好像很成功很厉害,但是每位设计师都要经历这么一个成长的过程,是需要静下心来的,这个修行你要熬得住。

大家可以看看下面这张图,看目前你自己已经在什么阶段了。很荣幸现在我们已经走到了 3.0 跟 4.0的阶段 ,更多是4.0阶段。我们开始自己去操盘一些原创产品,跟朋友去合伙把产品做成一个公司。



这过程中我们也获得了一些小荣誉,产品获得了一些认可,获得了一些奖项,得到了很多成长。


我也做了很多这种不同的案例。套用一句话就是用这种机关枪式的作案方式,拼命去做,天天不同地去做,非常的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了研发,把自己逼成了不同的赛道。我们做了TOPTEN,目前有了十家分公司。北京深圳苏州杭州等等地方都有了我们的据点。我们做上品设计院,设计产业化事业部,孵化产品,孵化品牌,孵化老板独立知识产权78项。做上品科技,我们有伙伴计划,专注宠物生活的宠米科技品牌,美甲类的甲美科技,贝莱欧德,小物小设科技。供应链我们也做了,手板厂,模具厂,五金厂等等。还有媒体,我们的工业设计媒体,目前全网也慢慢积攒了130万的粉丝量。也开设了上品学堂,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世界一流的本土工业设计人才,还是有情怀在的。包括之前《原创说》的小伙伴也是怀揣着做中国本土好设计的热血,去发扬来自中国的设计。
就两年一折腾,不停的折腾,当你在设计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深,你会发现设计是没有闭环的,永远都有新鲜东西等着你去挖掘,去折腾,反正生命就在于折腾嘛。

这过程中我们研发出了一些东西,也扩宽了不同的赛道。科技方面也会去做,还是一句话:不停地去折腾吧!


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做过什么东西,那第一个的话我们设计过70周年国庆游行彩车。创新驱动,为国献礼,还是挺值得骄傲的事情。你可以看到很多科学家就站在车上,和科技合作也是我们想要去做的事情。




然后就是奔驰,奔驰每年大概有 10 亿美金的瑕疵品。国外废弃汽车零部件基本上75% 会回收再利用。你可以看到现在所有苹果的笔记本都是在用回收的铝材。但是中国目前回收的会比较少,废弃汽车部件我们基本上只回收了10%。


其实我也想建议一些年轻设计师,希望你的生命中不只有商业的设计,可能大家追寻的是产品如何,怎么样能获得更高的利润。但有一部分设计师其实我们可以承担起一定的绿色设计,这会让我们生活更好一点,是很感动的一件事。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拿轮毂为例,它不是很好处理。目前在看的很多都是设计师,那大家都想一下,如果轮毂做可持续发展,这种设计能做成什么样子?


做可持续设计,绿色设计的时候,另一方面我们也在考虑非遗传承的事情。去日本的时候发现他们可以把传统的东西做得非常好。所以我们考虑到的就是竹编,竹编是一个国家级的非遗,那怎么去做呢?当时我们考虑的就是一手托着绿色设计,另一手托着非遗设计。


当我们的设计能力已经有了一点的水平,你可以开始去做一些你想要的设计,你完全可以把目光放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上,可能会获得一些不错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情感也是能得到很大的一个满足。





做完后放在奔驰的 4S 店里也可以作为一个文化输出,做这种衍生品其实蛮开心的。抛砖引玉一下,我觉得设计师在做原创也好,或者后期做设计时都可以去感受一下,用绿色的定义去做。



红点至尊奖是我们设计的新起点。我们说要为自己做设计,当然你说获奖重要吗,它其实不那么重要,我们拿了很多的奖,在整个过程中你会慢慢发觉设计获奖可能只是一个手段或者营销方式。总结一句话:获奖一切都是为了让设计更有底气,让设计师更有底气。





在看的大家可能大部分都是从工业设计媒体号来的,咱们的小编真的是太不容易了,这个 3000 万次的点击真的是来之不易,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时间。


咱们的加油鸭设计学院马上又会发布一些不同的东西,像一些直播都会在加油鸭上同步,其实也是在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帮助更多的年轻设计师,因为毕竟未来都是你们的。
我们一直在坚持一件事,就是坚持通过设计把产品做成商品



解决短暂问题的是“功能”,解决长期问题的是“设计”。我们在商店路过买瓶水是为了当下解渴。但解决长期问题,我们要用饮水机,我们用热水壶喝热水,这些长期问题还是需要好的设计。



开始的时候我们做了好多产品,在下面这个版图里大家可以看一看,里面基本上死了一大半,80% 都死掉了。在看的大家如果有这种品类的,我们可以深聊一下,这是血淋淋的教育。全都死掉了。那时候我们的定义就是设计作为第一驱动力,我觉得没毛病,但在过程中可能缺少一些不一样的事情。



我们后来又回到了做产品,做设计,做孵化。还是蛮 OK 的,有几个产品,几个赛道还是不错的,我们回到设计院去做孵化,我们知识产权保护的也越来越好了。


我觉得其实做产品ok,商品也ok,其实最后还是往产业上去聚集,去定义的。我今天拿两个公司来说,这两个公司的话都是目前在运营的。

第一个就是松鼠3D 。松鼠 3D目前有一些融资,也在探讨新的模式。它是一个很好的赛道,一个很好的品牌。


甭管是基于一个新的技术还是新的工艺、新的模式、新的生产力还是新的消费,你肯定是需要有一个资源做前提。那如果说你什么都没有,就只有一个设计,其实是很难做出来的。要么就很幸运,要么跟工厂,供应链很熟,要么跟渠道很熟,要么跟产品很熟。


我们最早的时候更多的是为一个行业去做前期调研,因为我们未来想做这样的事情,你要觉得这个事情是有前景的。




可以看到我们做了很多3D打印产品,无论什么形式的。最后我们发现材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直接的。



最早的时候阿迪达斯出了一个鞋,它有一个自带推动力的材料,当你往前用力时,它会有一个向前的作用力。这种工艺只有3D打印才能做出来。正好我们做了很多研究,跟一个很好的合伙人在一块就做了一个新品牌。



本来我们要去做成人鞋的,但后来发现成人鞋前期的品牌营销太贵了,不用说 3000 万了,5000万砸里边都很难。那后来我们就转向儿童学步鞋领域,叫松鼠贝贝,也是基于3D打印去做的。我们还做了这种3D打印的剃须刀,这种剃须刀更未来感一些,镂空的感觉非常具有视觉记忆点,是很特别的符号。


这个鞋还上了一些比较好的节目。我们家孩子穿这双鞋穿得特别好。无论是透气,正脚位,还是前面的软度都很棒。我的痛点是我们家孩子不能穿袜子,刚刚学走步,穿着袜子就不会走了,更别说穿鞋了。作为当爸爸的人还是很关注孩子成长的问题,之前我一直买一个日本品牌,那我就在想能不能做一个中国设计,一个中国品牌,基于这个想法就就开始做了,这是一款非常好的产品。



这个过程中还做了很多好玩的事情,我觉得设计就是永不停息。第一个是做了科比的联名,小男孩穿着特别的酷。第二个是在鞋子上面做了很多附属装饰品,看起来会更可爱有趣一些,孩子也会更喜欢。
目前我们主理的还有宠米科技。之前就有说到我们办公室是有养猫的,如果你养了宠物,那小猫小狗在你的人生中是会参与1/5的。让宠物陪伴我们的同时过上不错的生活也是必要的。宠米一共分成三块,第一块是宠物,第二块是宠伴,第三块是宠美。



很早的时候我们做了宠物喂食器,卖到了美国,日本,加拿大。当时国内的宠物市场并没有那么成熟,可能大家还没有余力在宠物用品上花那么多心思。国外有很成熟的市场,卖这种产品会更好一点。



基于种种事情,我从设计师转变为创业者,一个科技创业者。后来我拿到了一个中关村的U30,去了美国和加拿大,又有了新的认知。做设计师在一个小赛道里太垂直了,其实还有很大的旷野等我们去探索。包括因为设计一号线和二号线地铁,我登上了北京地铁的广告牌,作为一个工业设计师获得这么大流量的曝光机会还是挺有意思的。



之前做设计,做一家公司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做了一家科技公司的时候获得了一点成就,就蛮开心的。



白夜童话大家应该很熟悉。我们在做一个新的方式,用泛艺术和艺术品的形式去做一个新的治愈系产品,当然它出发点还是功能。


中国一共 14 亿人,大概率来讲其实有 7 亿人为主购买力,那 7 亿里边有2亿人是 80 后,对品牌的分辨度还是比较高的。95 后到05后的Z时代,他需要的是年轻化、潮流化,需要一个认可的价值。



设计师做产品基本上就三个:高净值、高客单价、高转化率。它是有一定附价值在里面去的。要不然你有很好的设计之后怎么跟厂家 PK。


我们想去做有颜色有色彩有情感的产品。大家都会有一定的共情。前两天去三里屯参加一个艺术展,在一个屋子里。它的展览流程是让你看到哪里,你就看哪里,会让你特别沉浸式的去共情,真的是眼泪汪汪的就出来,这就叫做共情。



那我们现在做白夜童话,大艺术家系列还是蛮 OK 的,也被明星翻牌了,相当于做了传播。

在这个所有的系列里面,不缺艺术家,也不缺产品。把所有的艺术产品 3c 化,家电化,重新做一个新的品牌,用Top life去定义,把特别情感的,有标签的,有超级符号的这种产品,变成 3 c的渠道里面去。


小米做的产品价格已经很低了,我们还主打低价做这个就很难,那我们卖的是情感。这个时候设计的价值就打出来了。无论是产品化、渠道化、还是品牌,情感化是很重要的一个地方。



有一回我去 KTV 看到了我们这个产品,还是蛮新奇的。就是摆放这么一个小小的东西,你会陡然感觉到这个空间一下子就不一样了,就会给人一种更在意生活,更注重品味的感觉,它给人的感受是精致的。现代的家里面也会摆一些艺术品,这个就需要用设计来转化,转化成一个产品。
 

整个 IP 也有了,产品本身都是 OK 的,这个产品会自带流量,会变成一个超级符号。



我们叫它好梦灯,拍拍灯。但这个IP的出发点不是做成一个灯,它的尾巴没法亮,没法做到很均匀。它的大小、尺寸、开模都是问题。现在市面上类似于这样的硅胶灯,都喜欢做成萌萌的样子。因为这类产品从工艺上来讲没办法做成特别的精细,圆弧越大越好。本着设计师的初心,我们一定要做成一个自己满意的状态。为了一个鼻子一个眼的形状花费了我们很大的精力,模具费也是指数的上涨,光是模具就废弃掉了很多。



现在工艺也在去慢慢去调,在不同的测试中它亮度是不是均匀的,它的面部呈现的状态是不是柔和协调的。在这个产品里面我们还是非常自信,开一个玩笑,我们可能是市面上所有拍拍灯里的爱马仕。


这个产品主打的人群是90后,不想随波逐流。产品有一定的自己的认知,不是单纯一个萌萌的东西,产品本身就是艺术品。通过艺术层次去拉高产品本身的附加价值和表现力。

我们希望做出有颜值又能打的产品。做这个产品的时候测试版本有一堆,不停地去做抗老化实验,每个细节都打磨得非常到位,这都是一个一个坑砸出来的。



产品出来之后的效果蛮好。虽然经历过很多次的版本,但到自己的产品出来的时候跟生孩子是一样的,特别期待和憧憬。



我们打了一个新的品类叫好梦灯,寓意是送你一晚好梦。现在好多人尤其像我这年龄,睡觉这件事情很难。人生四大喜事,金榜题名,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春宵值千金,一定要睡得好。这个灯光非常柔和,在冷暖度上也是反复测试过的,是一个朦胧又美好的状态。



好多小伙伴一看这个灯之后说心都融化了,特别应景。



有段时间我开一辆房车出去。手机没电又不方便,用这个东西照明去加油加水,在黑暗的室外露天环境有这么一个小东西陪着你,会让人从心底觉得很温暖。




这个产品定位有两个。第一个是礼品,第二个是这个产品要做出一个系列。好梦灯在天猫,京东,线下店都有在卖,也在出口外销。总之也是打着中国设计的名号去给世界带去一些不错的产品。



这款宝贝熊是蓝牙音箱,这个样式也是年轻人会喜欢的很憨态可掬的玩具熊形象,除了实用功能之外还可以做一个很不错的艺术摆件。包括这个棱角的切割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给人的感觉是有棱角但颜色很柔和,这个碰撞加上可爱的外形让你看到就会觉得心情很好。
这只音响拿起来很有份量,内部材料包括音箱设备我们都用的很好,外观看上去你可能会觉得它很轻盈,甚至第一眼都辨认不出这是一款音箱。消除功能性家电的笨重感,让产品通过设计变得和人更贴近也是我们所考虑的。玩音乐的人都知道1000 块钱以下的音箱只能听个声,我们当时对标的是索尼音箱,我们要保证我们的音质跟他一样。整个音腔设计是找了专业人员过来检测,无论人声、高音低音等都达到了理想的程度。



你还可以去 DIY 它的帽子围脖,特别能拉近用户的距离感。我们想让产品能贴近你,贴近你的生活,贴近你的心。这就是你的TOP Life。

作为一个产品,我们还在去推自己的一个认知,社会在成长,消费群体也在成长,认知也在成长,它需要一个过程。



这个小人大家可以猜猜是什么产品?它其实是个加湿器,上面是我们自己配的头巾。我们的产品可能你第一眼看着就是一个非常漂亮的摆件,但它其实是有功能性的一个家居用品。



这个是朋友家的民宿里。学艺术的应该都知道罗丹的思想者雕塑,非常有名。然后我们把思想者去做成一个猩猩的形象,北欧一些小伙伴们看见这个产品他们第一反应就是这不是思想者吗?这就是一个跨度,我们希望能把工业设计变成一个大设计,从大设计变成一个美育,通过一个产品有一个新的认知。
 

我们做了很多事情,设计也好,媒体工业设计平台也好,加油鸭也好,现在主理Top Life 这个品牌,我一直认为我自己是个设计师。我的标签永远都是设计师。
 
做了这么多,我们都会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梦想,我们的梦想就是让中国工业设计受世人尊重。我们希望通过某种方式,商业也好,很多大型项目也好,其实都想说明一件事情,之前中国的设计真的是很难被世界层面上认可,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的设计,让中国的设计能走向更好的舞台。卖产品也好,做设计也好,做原创也好,获奖也好,去做教育也好,到最后的时候的话我们都是想要这件事情。



我希望设计是个很好的工具。设计师都是视觉动物,别人给你说很多故事其实很难共情,但亲眼看到的话会有不同的震撼。我当时去新疆的时候看到那里的小孩儿,一个个的都穿的捐的衣服,我想说我能帮他什么?给 100 块钱,1000块钱, 1 万块钱?我们现在叫帮扶,扶贫先扶智,扶智先扶小。长虹弄了一个灯,太阳能的,白天照一照,晚上可以拿这个灯看书。成本特别低,可能都不到 10 或 20 块。100 块钱能买 10个灯,也许就能改变10个孩子的命运。想到这里你真的会觉得做设计师太棒了。




有一天我们会想能不能帮助社会干点什么事情。我们每个设计师都很平凡,但每个设计都很伟大,他们的背后都有不同的心血。
 

我们现在是无名之辈,但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一个大人物。


最后就是六个字,设计创造价值。


现在年轻化、潮流化、做产品,都希望设计能创造更好的更多的价值,然后去反哺到商业上、原创上、我们的产品上,让这个行业能够更好。
 
—  END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工业设计”(ID:DesignTop)。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