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静物油画看起来深沉,细品起来却变化多彩,令人回味无穷

古典静物油画看起来深沉,细品起来却变化多彩,令人回味无穷


 


 
大卫·里德尔
   
   
   

David Riedel 美国 1956—



古典油画的静物能有多美?



今天,就让我们来感受和领略那些带有历史印记、厚重而又深邃的作品

古典油画的作品乍一看 色彩会显得相对暗沉,也就是所谓的酱油色,从这一点来看会发现跟印象派的作品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特点,但或许这就是它所蕴含的“深沉的美”


最特别的是,当我们仔细去观赏这些作品时,不难发现画布上闪烁着朦胧但色彩丰富、变幻多样的细腻变化,这样的技法看似简单却不容易做到,这一点在最近自己动手画油画的时候,才感觉到这么深刻






这是一幅还未完成的绘画写生作品,都是自己自学的,改进的空间还很大别喷我……

放上自己的这幅作品,只是想说明古典油画中那些细腻变化、丰富多彩但又浑然一体的潇洒笔触、真的是让我们膜拜!




其次,也想给自己、或是正看到此处的你一种鼓舞与冲动要珍重我们内心深处的每一个表达欲、抓住每一个转瞬即逝的喜悦与感受,勇敢而大胆地去表达它,不要将绘画的技法成为束缚我们手脚的枷锁,当脑海中一旦浮现出想表达的画面,那就果断地去把它画下来




哪怕事后在那些专业人士看来,那是多么拙劣的画技,但那又如何?我们体验到了在画布上挥霍画笔的力度、我们看到了色彩在调色盘上混合产生的奇妙反应、我们享受到了把脑海里灵光一现的想法赋出现实的喜悦,谁能否定在这过程中我们的情感不是真挚而令人感动的?




在这一点上,最最佩服的是素人画家卢梭,记得蒋勋老师说过看卢梭的作品,会感受到他作品中传递出来的那种真挚而炙热的情感,卢梭在画画时,会把每一个细节都画出来






这与美院里所教导的画面分清主次、分清前中后景等基本原理相差甚远,但你能否定卢梭在绘画历史上的成就么?




在这里突然想说一句不好听、甚至可能会引起公愤、但是极为令人深思的一句话:历史上美院出来的学生那么多,但学会了所有重要绘画技法的他们,为何被掩埋在了历史的长河里?而与此相反,仅凭一腔热血、在技法上直接被吊打的卢梭 何以脱颖而出?




当然,历史上只有一个卢梭,如果我们在单纯地模仿他那稚嫩的画风,也不会名留青史,甚至可能会东施效颦,但卢梭所传递出来的信息——那就是我们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表达欲,不要让绘画的技法成为限制我们的枷锁






技法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长时间的刻意练习学会,但内心深处那强烈的表达欲、那让人灵魂战栗、那灵光闪现的想法却也是十足的珍贵,而那正是我们源源不竭的灵感和创作源泉


对啦,这篇文章的油画作品都是来自于美国画家大卫·里德尔( David Riedel ),这是一个离我们的生活年代很近的画家,跟我们的父辈差不多的年纪,他1956年出生于印第安纳州






在他20岁的时候,大卫·里德尔开始参加纽约市艺术学生联盟的课程,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他开始跟随国际知名教师认真学习绘画


可以发现,大卫·里德尔的作品风格与早期古典大师的风格很相似,画面中主要以强烈的明暗对比和深色背景为特征,是不是跟古典大师夏尔丹的静物作品很类似?

而他的静物油画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大卫·里德尔在2009年新墨西哥州举行的美国国家油画家展上荣获了第一名的美国国家优秀奖,而在德克萨斯州的一个国际沙龙展中,他还获得静物优秀奖。


这给我们一种启发,绘画的技法可以学习加上科学的练习,可以取得成功,但也要时刻保持内心的创作欲望,技法是实现我们创作欲望的手段,不能不学但不能被它牵着鼻子走


距离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 任重而道远  哈哈哈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呀

感谢一直陪伴的朋友 新的一年让我们一起前进!



——END——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西方油画”(ID:kautly11)。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