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元素
为设计起点
在任职于美国Perkins&Will期间(全美第二大建筑设计公司),陈曦参与设计了埃及开罗CBD(非洲第一高楼)、三星半导体中心(韩国)、瑞士医院(美国)和SRM大学规划(印度)等项目。“设计,最关键的是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问题;贴近生活,才能更体味到丰富多彩且情感多元的生命印象,由心而发的设计才是有价值有温度的设计。”2021年,他回国建立上海若炫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先后成立X Lab建筑设计事务所和Mortise Labs元宇宙建筑设计事务所,旨在探索建筑设计未来发展的方向,并试图寻找一条以中国元素为设计起点结合现代科技的设计理念;将现实和虚拟两大板块的设计业务并行,旨在推动传统建筑设计行业向Web3.0时代过渡并成为领头人。在其实践之路上,多次获得国内外设计大奖:入围新冠肺炎全球设计大赛前五名(发表于凤凰网, 环球网, 新浪网等...);WMC2022世界元宇宙大会优胜奖;2022 MUA 元宇宙建筑师协会举办的首届可交互设计大赛,最佳建筑奖/最佳舞台奖/最佳交互人;入围2016年度中国建筑奖(社会和平奖)…...
赛博土楼 ©X Lab
赛博土楼 ©X Lab
元宇宙建筑设计
新旧,虚实
BYOB Bar 元宇宙酒展馆 ©Mortise Labs
Terminus City-Do Look Up
实体建筑设计
寻找最优解
虚拟是在现实基础上构建出的一种新的感知体验,它更多在于思维的扩散;面对实体建筑,更多是在已知条件下找到集中点,将发散性的设计思维往内收,进行归纳调整。场地、文化、预算甚至建造方式,在每一次设计中都是无法回避的影响因子。在每一个不同的设计语境中,这些影响因子的权重高低又让它们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力场”。陈曦及其团队持续在展馆、学校、医疗、商业空间和乡村振兴等各类功能复杂、要求多样的项目中发挥着想象力,为用户寻找每一种“ 力场”作用下的“最优解”。
苏州科技博物馆的建筑形态源于中国传统文化阴阳太极,建筑屋面和场地道路以曲面形式自然连接,行人可以沿着室外道路直接从屋顶进入建筑,使建筑成为了观察自然的容器,建筑与环境形成了自然循环体系。
苏州科技博物馆
冰岛溶洞游客中心
空间光谱图(待确认)
演讲主题:《元宇宙建筑设计师 Metaverse Architects》
演讲概要:2021年为元宇宙元年,科技巨头纷纷迈入元宇宙行业。元宇宙将如何辅助或是替代人们的生活?我们听到很多不同声音和观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元宇宙和Web3.0的发展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是极为迅猛。那么设计师在这一新浪潮中能做些什么?设计师的角色将会发生什么样的转变?元宇宙的衍生品AIGC(AI generated content)会取代设计的岗位吗?我们将会带着以上的问题,开始这场关于元宇宙的讨论。
话题将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元宇宙的定义和由来、元宇宙的产业链和现状、设计师能在元宇宙中做什么?陈曦先生和Mortise Labs的元宇宙建筑事务所设计实践、AIGC(AI generated content)的研发和元宇宙中的应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广州设计周”(ID:GZ_DesignWeek)。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