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毛坯房!

这才是真正的毛坯房!

前言

PREAMBLE



「 建筑历史随时代演变,不该去遗忘,而应去增加。」
采石场,一个古老却又不可取代的存在。然而过度的开采留下的却是大自然不可修复的伤疤


设计师们承担起了保护与拯救的责任,探寻世界角落里的采石场空间,并且将其从被遗忘中“解救出来,“再生”为极具想象力的建筑空间。





Mares采石场改豪宅


与修复古建一样,一些设计师通过在现有“遗址”上的加、减法,新、旧元素的重组与弥合等,将这些伤痕修复,重新与人发生关系。


缙云采石场



接下来,我们通过两个采石场改造案例,看看那些遗弃之地,可以以什么样的形态,重回文明世界





01


嵌入「遗址」

的家

CA'N TERRA




Mares采石场,位于西班牙巴利阿里梅诺卡岛,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在被废弃之前,它曾被军队接管并作为堡垒使用。


Ensamble Studio的创始人,也是一对夫妻,在度假中无意发现了这个废弃的采石场。

因其独特的质感,深深打动她们的心,于是决定将这个被人遗忘的地方打造成一个与世隔绝的度假住宅。


设计师先通过激光3D扫描技术,在石材表面的皱纹上投射了数百万个激光点。

以毫米级的精度记录了对现有固体结构的扫描结果,便于之后对其进行抛光和再生成。

3D扫描出的空间原始状态。





空间占地约1000平方米。因不同时间的开采使空间内充满了层次感,根据地形划分合适的功能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房屋设计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这个“毛坯房”磨平改造前vs改造后。







为了尽可能保留空间的原始与自然感,将石头处理的更加平整同时又保留其肌理感,设计师用硅酸钠矿物质浇铸了这个空间。


这个材料具有足够的多孔性,可以清洁和涂抹石头,同时,还可以保留其表面质感和原始感。




当然改造中也会通过“加法”来填补空间形态,所以空间中也会出现一些人造石,相辅相成存在。



人造石与天然石的结合


生活空间被安置在一个世纪前遗留下来的现存岩层中。厨房、用餐区和卧室皆具备,此外,还有冷热水系统满足四季需求。




主卧位于主走廊深处,里面有一个依附空间形态做出的泳池。




夜晚的家,安静又神秘,仿佛回到远古时代,穴而居

半透明面板隔断并不是由玻璃做成,而是像玻璃砖的塑料片,过滤空间中的光线,使空间环境变得温暖柔和。




炸出的天井正好可以打造一处小景,在落石上种一棵树,让“生命渗入岩石”





整个家就像是考古遗迹中发掘出来的「惊喜」,一个嵌入大自然的住宅。



设计师为其起名ca'n terra,意为“大地之屋”。因为它完美保持了自然与人工、历史与时代、人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Ca'n Terra 项目中,设计师以精确的技术手段探索了结构、场所和物质之间的张力,将一个遗弃了近一个世纪的空间从时间长河中拯救了出来。

02


缙云采石场

JINYUN QUARRIES



当然,除了国外的矿场改造外,中国也有自己的矿场改造,并赋予了新功能与生命形式。


浙江的缙云县采石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宋代,上千年来当地人采石留下的遗迹,不断的人工开凿与自然风雨雕琢的完美结合,最终形成了大石窟群。


但最终也没有免于被废弃的命运。当地人不再主依附开采石头为生,因此这些采石场最终被废弃,偶尔几个洞窟被用于养鸡,养鱼等。


这里的山石有着令人难忘的火山岩层等奇异的自然景观,却没能以吸引人的方式展示出来。




于是DnA建筑设计事务所团队被委托为该地区3000多个小型废弃采石场中的9个改造探索新的用途,并改善本地居民的生态环境。

在探索过程中,发现了一处采石时偶然形成的巨大空间,如同大教堂,高达38m,且回响效果很好,因此将此地改造成了用于表演传统的婺剧或作为展示空间。



另一个采石场中,有巨大的石室,可以用作茶馆,也可以作为观景平台,游客可以通过岩石表面上一个壮观的洞来欣赏日落。




一个有水面的采石场用于文化传播,游客可以在那里了解当地的历史、植物和动物。



除了社会和文化基础设施的新场所外,该项目还试图打造经济发展的可能性,例如,一个供游客用餐的餐厅和一个加工天然石材的教育中心。

九个采石场通过一个山谷和一个小村庄相互连接。

今日的采石场不再是自然景观中的伤疤,而是由重体力劳动塑造的景观遗迹转变为农村地区经济和文化转型的象征,同时也改善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





被「炸」过的公寓楼,全手工的外墙,在废墟中重生!



要报废的老房子,如何涅槃重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起设计”(ID:together-desig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