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笔——“横平竖直”

用笔——“横平竖直”

通过何绍基的书论可知,“横平竖直”并不是指字体表面的结构,而更多指向用笔是否中锋。

中锋亦称正锋,即笔杆垂直,笔锋在笔画中行,其线条两边齐平,圆浑饱满,风格因之有古厚之质。中锋用笔因其直通腕间与肺腑,更具直抒胸臆的一面,也就是说是抒写作者的本心相关,更能把书写者单纯的一面呈现出来。中锋入门最简单,然而学习掌握也最难。

为了达到“横平竖直”的标准,何绍基主张中锋用笔,直起直落,纯用笔心而不使欹斜,所以他不会像包世臣提倡的通过倾斜笔管来“铺毫用逆”,因为那样会“扁笔侧锋,满纸俱是”。但是碑学理论的观点和引篆、隶入楷、行的主张又要求点画必须具有生拙迟涩的金石意味,于是他只好求助于自己,为自己制造阻力障碍,使用“回腕高悬”的执笔方法。

何绍基重视“横平竖直”,是由于他父亲每以“横平竖直”四字训儿,因此他“仰承庭诰,惟以此四字为律令。”何绍基作书恪守此律令,论书也以此为律令,他论包世臣之书曰:“包慎翁之写北碑,盖先于我二十年,功力既深,书名甚重,于江南从学者相矜以‘包派’。余以横平竖直绳之,知其于北碑未为得髓也”。


模平竖直——必然笔尖顶纸,心中有直意你必然中锋。我的感觉就是练习模平竖直后,笔尖的笔力能到纸了,感觉是在用硬笔书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真过瘾,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一直继续练我想可能到纸背了。这是我形式影响了内容的体会。中锋简单干净,变化不是很多,但是要求有笔力,放大齐白石、朱新建我能发现这个秘密。写多了,发觉中锋要慢,不在多少变化,而在稳健力透纸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刘意今语绘”作者:刘浪xh(ID:liuyi20220906wx)。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