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乡村振兴 | 城乡互动 | 乡村基建
内生动力 | 一村一品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公布,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拉开帷幕。
▼ 全国首个乡村振兴直播基地落户婺源巡检司村
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更好地实施,需要我们从「道—法—术」三个层面谋划。
01
「道同」
明确大势,有所取舍
何为「道同」?
▼ 法国埃兹鹰巢村通过旅游业重新振兴
1. 「城市的胜利」
必然伴随着乡村人口的减少
早在18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就见证了村庄在城市扩张过程中的不断萎缩。
▼ 1960—2015年金砖五国的农村人口都在大幅减少
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寻求财富。仅仅2019年,中国就有近1.4亿农村人口离开家乡来到城市。寻找工作是他们进入城市的主要原因——城市提供的工作机会更多、薪酬更高。2019年进城的农民工比留在本地的农民工收入高26.5%,增速高3个百分点。城市成为人口争夺战的胜利者!
▼ 欧洲工业革命以来乡村随着城市扩张不断萎缩
哈佛大学的爱德华·格莱泽教授在《城市的胜利》一书中称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城市的繁荣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有梦想的人,大城市里的工人收入比他们不在城市里工作的伙伴高出约30%。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城市飞速发展,吸纳了来自农村的大量人口
2. 乡村衰落与振兴
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问题
乡村衰落与振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二战」后,日本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向大城市,农业人口快速减少,老龄化严重。1945—1970年,日本村庄数量减少了92%,发生了大规模的撤并。
▼ 日本众多小城市人口流失,大量学校废弃,被改为其他用途,富士之国地球环境史博物馆就是其中一员
韩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新村运动」。当时韩国「经济开发五年计划」取得了初步成功,但以大城市和重工业为重点的开发政策导致城乡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为缩小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在朴正熙总统的倡导下,韩国开展了一场旨在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社会运动。
▼ 首尔北村韩屋村,大量建筑改造受益于「新村运动」
1970—1971年间,韩国政府向全国33267个行政里洞统一无偿支援各335袋水泥,支持村庄自主开展建设。支援水泥的动因是当时水泥生产过剩和振兴内需的现实背景。随后政府又向建设成效好的16600个村庄再无偿追加供应500袋水泥和1吨钢筋,并对其自主的协同努力予以奖励。
▼ 韩国新村运动工厂(来源:Flickr)
3. 乡村振兴是一场
需要有重点、有取舍的战争
日韩的乡村振兴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体而言,农村人口减少及老龄化的大趋势并没有实质性改变。
▼ 韩国新村运动的纪念标识(来源:Wikipedia)
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开始乡村振兴运动时,城镇化率是63%,现在是92%。1980年日本从事农业的男性平均年龄为53.3岁、女性平均年龄为51.0岁。2015年日本从事农业人口继续锐减,比五年前减少20%,平均年龄高达66.3岁。
▼ 中国已有数十万个村庄消失在城市化进程中
在人口总量相对恒定的情况下,仍要保持所有乡村的共同繁荣是很难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正确选择了「谁是该优先发展的,可以起到带动作用的」。应将有限的公共资源集中配置到那些有优势的乡村,充分发挥强者的作用。
▼ 山东青州井塘古石头村,凭借特色建筑风貌,在区域内率先发展旅游
从内容上看,乡村振兴需要发展质的升级,而不是要留下6亿农民。
▼ 2002年—2018年我国农村就业人数变化
中国的现实情况是依靠超过25%的农业劳动力产出占比7%的GDP。即使是东部发达省份,农业劳动力占比也非常高。
▼ 2019年农业强国荷兰农业就业人口仅占总就业人口的2.04%
2018年年初,《农业部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机器换人’。深入实施粮棉油糖等9大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
▼ 我国东北地区的机械化农业已基本实现规模化大生产
即使我们重点投入,从时间上看,乡村要真正取得胜利,需要打一场持久战。
日本德岛县以神山町为中心,已经进行了长达20年的投入和努力,其历程总体可分为文创和科创两个阶段。
▼ 日本神山町(来源:Wikipedia)
中国城市化还在推进,城市还在继续与乡村争夺人口,乡村振兴如逆水行舟,需要我们不断调整方案,持续作战,才能守住胜利果实。
02
「法我」
立足自身优势,挖掘内生动力
何为「法我」?
▼ 定兴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乡村振兴
1. 乡村振兴
需要有自己的人才体系
乔尔·科特金在《新地理——数字经济如何重塑美国地貌》一书中指出:「人类智慧在哪里集中,财富就在哪里聚集,这种趋势日益加强。」城市竞争的核心是人才,乡村振兴同样需要自己的人才体系。
▼ 乔尔·科特金,《新地理——数字经济如何重塑美国地貌》
中国乡村曾经有自己的人才循环体系,就是乡绅体系。乡绅的核心是「绅」,即退居官员。
▼ 无锡惠山古镇朱熹祠(来源:Wikipedia)
20世纪70年代韩国开始的「新村运动」得以顺利开展,发挥最重要作用的是新村领导人团体。从1972年开始韩国从全国选拔研修生,培养新村领导人。1973年以妇女新村领导人班为始,将教育对象逐渐扩大至经济团体干部班、农协干部班、高级公务员班等。
▼ 「一村一品」运动发源地——大分县
平松守彦不仅倡导了「一村一品」运动,而且利用一切场合推广本县产品。
▼ 「一无所有」的上胜町通过枫叶实现「一村一品」(来源:Wikipedia)
中国成功乡村的背后也往往有着「能人政治」的影子。
▼ 袁家村俯瞰
今天的中国,辞官退居、教化乡里的「乡绅」体系虽已不再,但扎根家乡、带领乡村振兴的「新乡贤」同样值得期待。
▼ 在「新乡贤」郭氏父子的带领下,袁家村成为乡村振兴的代表
2. 乡村振兴需要立足自身优势
寻求「长板」突破
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收到的公共和私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总额的70%以上。城镇可以引入资本和产业,借「外来动力」获得发展。而乡村在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指标等方面存在弱势,很难得到足够的外部资本青睐。
▼ 汤布院所在的由布市,因其优质的温泉资源与休闲体验,持续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让这个原本的小乡村成长为人口数万的大型小镇
「长板」突破,就需要乡村树立新资源观,挖掘自己的内生动力。
▼ 日本白川乡「合掌造」民居,成为代表村子的「一村一品」
「一村一品」运动让乡村重新发现自身价值。
▼ 美星町(来源:Flickr)
提到乡村,很多人只想到农业,其实农业只是乡村的一个方面。乡村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潜在能量,即以农为业的产业、以田园为相的环境、以人为魂的生活,每一个方面都可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 台湾省池上乡的田园环境
丰冈在日本被称为最后的东方白鹳栖息地,许多经济活动皆与东方白鹳有关。东方白鹳曾是丰冈老一辈农人的儿时回忆。因经济发展中环境恶化,1971年日本最后一只野生东方白鹳死于丰冈,这对于当地人来说,是荣耀,也是耻辱。
▼ 东方白鹳(来源:Wikipedia)
03
「术异」
乡村振兴需要创新办法
何为「术异」?
1. 有颜值能突围!
没有颜值,用艺术创新也能突围!
天生丽质的乡村能以高颜值取胜,如「英国最美乡村」科茨沃尔德、荷兰的「绿色威尼斯」羊角村等。
▼ 荷兰 羊角村
但不具备天生丽质的乡村怎么办?韩国的甘川文化村、日本的越后妻有选择了通过艺术突围。但两者选择的艺术路径完全不同,并都结合自身特质进行了定制化创新。
▼ 韩国 甘川文化村 @毕昕
日本的越后妻有以「大地艺术祭」突破,2000年在北川富朗等人的推动下,第一届大地艺术三年展拉开帷幕。大地艺术祭强调居民和土地是主角,所有能永久性保存的作品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得是好作品;第二,能抵抗冬季大雪;第三,与现成环境相互适应。
▼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展」 @何露
2. 靠现代化能突围!
不靠现代化,靠古朴原始也能突围!
前文提到的日本德岛县神山町依靠日本最快的光纤网络设施,谋取从文创到科创的振兴。而渔村伊根町则走了另一条道路——靠古朴原始的生活场景实现振兴。
▼ 伊根町「舟屋」
3. 乡村要敢于创新,并且常来常新!
樱桃冠冒险农场是美国著名的乡村休闲目的地,「多变、互动」是其最突出的特点。这里最初只是牛奶厂,后来不断丰富功能。
▼ 樱桃冠冒险农场(来源:Flickr)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的帷幕已经拉开!但我们必须清楚,这是一场并不容易的逆袭战,需要「道—法—术」三个层面的谋划:
本文由华高莱斯团队创作
总策划:李忠
撰文:龚慧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丈量城市”(ID:Measure-the-World)。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