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禁片之王 ” 娄烨:一夜情、家暴、色诱……我只是说了实话!

“ 禁片之王 ” 娄烨:一夜情、家暴、色诱……我只是说了实话!

中国电影行业,还有人说实话吗?

有,娄烨


 
上海,不全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也有堆满垃圾。

▲《苏州河》


爱情,未必是罗曼蒂克,也有欲望、出轨和家暴。



▲《浮城谜事》

社会,除了看得到的大团结,还有看不到的人性沦丧。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部部都是堪比纪录片的现实向电影。


说起娄烨,人们总是好奇:


在这个时代,为什么他仍可以坚持做自己?


 



“禁片之王”
 
执导28年,共完成12部电影,仅5部在国内公映


回顾娄烨的电影之路,并不顺利。



89年,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分配的单位一天也没去。


整天和朋友在街上游荡,名为“追寻自由”。


娄烨的第一部电影《周末情人》,就诞生于体制之外。
换句话说,就是没钱,瞎闹。
 

呼朋唤友地开拍,闹哄哄的像个大派对。


画面全是零碎的,抖动的,毫无美感可言。


但这种特殊的镜头语言,把年轻一代对现实的不满,表现得淋漓尽致


现在再看那个电影,真是觉得轻狂、傲慢极了。





 
电影被足足审查了2年,只允许在周末午夜场悄悄上映。


这对年轻气盛的娄烨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他决定回到体制内,再做尝试。


于是,接拍了《危情少女》,一部惊悚悬疑电影。


但结果是,反响平平。



至此,娄烨的初期电影实践,没有惊喜地落幕了。


而同期的导演们,多名声大噪,风生水起。



▲从左至右依次是:王小帅、刘小东、张元
 
王小帅处女作:《冬春的日子》,入选BBC “世界电影史百部佳片”


张元连续拍了《北京杂种》、《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和《一块红布》,向着千禧年的“思想领袖”大步迈进。




▲张元、王小帅
但娄烨始终没放弃“自编自导”这条路


2000年,娄烨扛着台超8,在苏州河上漂了一个月。


写了《苏州河》的剧本。



因为没钱,买不起三脚架。


后续的电影拍摄,全都是娄烨手持镜头完成的,所以画面都晃得不行。


但没想到的是,


这部几乎全剧组没工资的低成本制作,国际版权却卖到了2001年全球艺术片的第一







之后的《紫蝴蝶》,在法国首映,并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奖。


娄烨的电影,可以说是拍一部,国外获奖一部



 
眼看着有点苗头了,结果:禁拍5年


2006年因《颐和园》违规参加戛纳电影节,娄烨被禁拍5年。


这在当时的电影圈,简直是爆炸级新闻。


所有人都以为,娄烨,要凉了。



 

被禁拍的5年
 
回忆那5年,娄烨却说:


那是我职业生涯中最自由,最快乐的5年


这期间,娄烨拍了两部电影,只不过,是偷偷的。




 
《春风沉醉的夜晚》,拍摄于南京。


困难当然有,首先是没钱,设备只有一台家用DV。


没了昂贵的设备,反而让娄烨撒开手脚。


镜头晃得更厉害了,故事讲得也更大胆了。



▲电影中恋人跳舞片段(这是那个喊大家爬山的秦昊?我不信!


其次是借不到景,只能偷拍。


演员张颂文回忆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他从看守所出来。

“剧组把我拉到一个真的看守所,骗我说都安排好了。

我一只脚刚踏进警戒线,武警就拿枪指着我,让我不许动。

我当时还心想:哟,像,特别像。

直到武警再次举枪,剧组才喊我:‘颂文,颂文,回来,没打招呼,那是真的武警’。”




▲电影片段
 
好笑是真的,心酸,也是真的。
 
2011年的《花》,在法国拍摄。


讲了女主「」,难以忍受和法国男友在一起时的精神空洞;


但回到北京,又难以忍受刻板而平庸的家庭环境。



 
正处于禁拍时期的娄烨,无疑在「」身上投射了自己进退两难的痛苦心态


西方国家,终究不是他灵魂共鸣的归宿。


回国,显然连他大声说话的一席之地都没有。




整部电影就像是一部性爱历险记,以肉体的交缠,来表现人物失控的精神状态。


贯穿全片的床戏镜头,多到观众都吐槽:看累了!


娄烨通过疯狂的镜头语言,审问自己,也审问电影制度





 
从禁播、到禁拍,意气风发的少年,成了被制度驱赶的毒瘤。


他不抱怨,只是遗憾:


“在长达半个世纪以来的审查制度里,大多数观众只能做二流观众,因为他们根本看不到应该看到的东西。”










赤裸的底层现实
娄烨生来就叛逆。


社会需要正面的声音,他就讲述底层现实;电影需要唯美纯洁,他就部部安排激情戏。



有人说:这是低俗!是文艺青年的无病呻吟!


但我说,不妨换个角度,重新看看它们


要说娄烨最现实向的作品,我认为,是他的毕业短片-《耳机》。短片讲述了女孩去做人流。


他就真的把人流的全过程都拍了下来


那时候可是上世纪80年代,光是人流这个词,就很敏感。



 
可是,讲述苦难最好的方式就是:


把苦难本身怼到镜头前,逼着观众看。


《颐和园》里的肉体交融,无疑是当时失控的年轻爱情最好的见证。







电影中数次全裸的镜头,一度登顶禁片榜首。



也许有人无法理解,文艺片不应该是校花校草,牵牵小手吗?


不,纯纯的爱情固然存在,但是失控的爱情也是那个年代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要说能把爱情拍出潮湿、躁动气息的,娄烨是第一人。



 
《浮城谜事》中的桑琪,简直是小三里的“教科书”。


眼神凶狠,城府极深,一双眼睛敏锐地扫视着男人周围的异性生物。
 
她说:“这个男人我要定了,即便到最后他一无所有。”


最后原配主动放弃,她一个小三被扶正。




一定有很多人说,这个角色太脏了!


但从某种角度来说,在那个年代,一夜情、出轨并不比现在少
“小三”是永远洗不白的道德缺陷,桑琪的结局也在家暴、杀人之后,走向监狱。


浪漫故事变成血腥事故,可见,爱情绝不是单薄的你侬我侬





 
《春风沉醉的夜晚》,一部同性恋电影。由秦昊和陈思诚主演。


话题敏感,尺度大胆,和当年的《蓝宇》不相上下。


放现在,一定能捕获一大波CP粉的围观。


但在当时,他的结局注定是:被屏蔽在观众视线之外




▲江诚(秦昊饰)和罗海涛(陈思诚饰)的调情片段
电影外表看似违背伦理道德,内核却发人深省:

小众群体的爱情之路,为何如此卑微又艰难?



引用一句话概括这部电影:


一座城,许多人,都在感情的路上崎岖前行。




 
去掉一切“唯美”的东西,保留皮相的瑕疵。
娄烨电影里的人物,就像一块块艳丽的破布。
鲜活的灵魂走出浮华,说的,都是最心碎的底层故事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他不怕没有观众
 
随着时代的变迁,娄烨也慢慢开始向类型片转变。

 
最新上映的《兰心大剧院》,本质上是一部谍战片。



但,娄烨还是把它拍成了文艺走向的人性探讨类电影





影片全程黑白,更无配乐渲染气氛。


光是“戏中戏”设计,全片就一共出现了五处。



 
除此之外,


熟悉娄烨的影迷都知道,手持镜头是他电影的一大特点。


但对不熟悉的大众群体来说,不就是一个感觉:晃得眼晕吗?



 
少了娱乐的部分,又镜头晃动,叙事难懂。


这显然与中国大部分观众对电影的取向不同。


哪怕由巩俐这样世界级的女星出演,也是问津者寥寥。



 
尽管如此,娄烨仍固守着“晦涩难懂”的现实主题。


就像电影《推拿》里的经典台词:散客也要做


只有一部分人看,也要尽力诉说。



站在路边,啃着冷饼,又黑又瘦,像个农民工。


人来人往,谁也认不出,这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的领衔人物之一
他还是那个一心追求真相的正义青年



▲在小卖部买饼吃的娄烨
总结这十余年,娄烨说:


“每个人应该尽可能地要求自己表达得充分和真实。哪怕被质疑,你也不会后悔,因为你是充分的。”



但愿,时代永不会吞没娄烨。
可以永远有一个声音:讲讲我们和现实的故事




图片均来源网络
- END -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6:30不见不散 


喜欢请分享,满意点个赞,最后点「在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普象工业设计小站”(ID:iamdesig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