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院新作 | 深圳市岗厦北综合交通枢纽工程

总院新作 | 深圳市岗厦北综合交通枢纽工程


10月28日,市民期待已久的深圳地铁14号线正式运营,其中岗厦北站是四线换乘的枢纽,作为深圳新地标的“深圳之眼”完美体现了深圳“汇聚、包容、国际化”的文化特征。深总院主持“岗厦北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项目的出地面建筑及景观设计工作,为深圳地铁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



© 新闻联播

岗厦北综合交通枢纽,从立项之初就明确规划设计理念:通过合理化站点、地下空间与地块的一体化空间布局,引导城市空间结构从无约束的扩散到有序发展,对枢纽所在片区城市空间效率的提升、活力的激发产生积极作用。


© 深圳地铁


岗厦北枢纽景观设计从交通需求出发,深入分析枢纽交通流线、周边城市空间、人群使用需求,延续深南大道“大道公园”“城市客厅”景观特色,营造大气舒朗的大道景观;结合地形立体变化与枢纽设施消隐设计,营造人文、艺术、生态的城市公园。

△ 设计效果图


项目背景
岗厦北站综合交通枢纽总用地面积为29.6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3.53万平方米,景观恢复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


项目为汇集11号线,14号线,10号线和2号线的四线换乘交通枢纽,包含东、西、南三个方向的地下空间,因枢纽工程的建设,对深南大道该区段进行开挖,移除了地表90%铺装、植被,因此不仅需要恢复道路、绿化,还要对枢纽工程凸出地面的一系列附属建筑(风井、采光井、疏散楼梯等等)进行安置、美化,打造一个美好的枢纽工程附属环境。




景观设计
 “公园枢纽,枢纽公园”——将公园融入枢纽,以公园连接城市,灰绿设施建设一体化示范项目,项目从关注城市发展延展到关注人文需求,从提升空间效益到追求生活品质,建设一个为市民全方位生活服务的幸福车站。


△ 航拍图


设计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巧妙空间——枢纽工程有消防疏散的需要,本项目充分利用多层次建筑、地表空间,与丰富的台地,把地下消防疏散空间与下沉广场花园结合,设置了8处下沉广场,使灰色设施变成绿色宜人的游憩空间。


2. 舒适人性——通过对通勤路径、游憩路径的优化,以及24小时过街通道、全天候雨棚,使区域内的通勤、游玩、出行互不干扰,高效便捷。


3. 生态绿色——延续深南大道大道公园“城市客厅”段景观特色,营造大气舒朗的大道景观;体现森林之城的生态、花城的示范作用。植入深圳山-城-海资源的特色文化,采用多重、复合的垂直绿化方式;融入海绵城市生态技术打造深南大道上的生态亮点,营造了宜人的景观。


4. 消隐设施——区域内有接近174个出地面的附属建筑,项目通过垂直绿化、立面处理、生态营造等多种方式,或突出、或消隐,与地表景观融为一体,附属建筑实现了功能与形式的双优。

枢纽项目具有复杂性和较高的风险性,必须通过合理的勘察设计手段及施工技术应用来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在本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在深圳地铁集团带领下,深总院与十多个相关单位协同合作,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向市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供稿 / 深总院风景园林设计研究院
编辑 / 品牌发展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总院”(ID:SZ_SADI)。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