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11-10-22
不再是喧闹,是安慰和宁静。树叶下洒下的阳光,让人感到从未有过的干净安宁。
用智慧的方式感受艺术,心与物与线在智慧中是一体的,与我们的行为也是一体的。这样艺术才与生命不可分离。
作品简单,却会更有力量。开始不关心题材,符号,只关心身体,(内力)线条安静呼吸与行走,起伏转折,仿若吐纳。一个字---松,自在的感觉。画的不是故事是宁静。画是生命哲学,那悠长又多带有中国文人悲天悯人的情怀,使画面呈现淡淡的忧伤情绪。对景色的描绘朦胧,摇曳多姿,表达出一种对乡愁的思念。画的是松静的人生态度!
以一管笔拟太虚之境。书论:平,心平气和,气有多长,线就有多长,是生命的痕迹。骨法用笔,身体要通泰;圆,阴阳二气,有色无形,通气。什么事都要做到圆,要厚有质感,例如八大的线;留,如阿露含,一刹那的你非常清晰,这时知道什么是劲,百炼钢化成绕指柔;松,松化柔软,无执;放,就是信,自信,信则灵。都要放空,只有刹那生机,其它都是放空,像拿杯子喝水样自然。
佛学不是为了知识,是为了空性。禅是直接看你的心的用法,都是为了空性。心灵是觉悟的路线“一切放下,本觉自现”只要是有引导的,就是被给予的。不执为空,善法为空,解法为空。空,纯粹的可能性,是空性觉照。艺术家很多走知性,走到最后到宗教,宗教解决不了就颓废。宗教与心灵的用法是反着的。佛教不是宗教。
现代的艺术家,只会用激情,不会用心,艺术靠灵感来过活,都是被给予性的。那不叫搞艺术,画了很多画写了很多诗,不用心的艺术不叫艺术。现在的艺术概论基本是艺术史论。知觉信才是真正的艺术,能感觉到刹那之物。这种感觉只能在艺术里展开,艺术是反形态的,永远在边缘化,艺术哲学才能做心灵哲学。信愿行,戒定慧,身语意,悟空,了了空性,放下了,心性自然显现。
觉性讲直觉,非被给予的,以扫描追摄方式。艺术要这个东西。什么是念,一刹那的存在,别的不存在。知觉----知道。感觉----接收。知性,生成智能性的工作。觉性,从内在生成“信心”的工作,解决生死,安乐,幸福感的问题。觉性的工作,无我的工作,艺术的工作就是这样,所以艺术很伟大。
线与形分三类:一类是线从属形;如工笔画,用笔是描;二类是以书入画,用写字法入画,如写意画,其用笔是写,但仍从于形;三类是变形画,是形从于画,使线从形中解脱出来,这样才能得以抒发性情和心迹,审美情趣。变形夸张听命于笔墨。画中国画,不是画技术,是画学问修养,是智慧。
致命的是,当代艺术丧失了自身的先锋性及内在的精神动力,还没找到属于当代中国人的艺术语言。
我坚持感情即艺术,线条是有情感的,视觉就是视觉,它有着不可言说的美妙,说不出写不出,画之。
模糊是软抽象,在抽象中有具象,具象中有抽象,色彩柔和,轮廊不明确。德国浪漫主义重视内心直觉,重视宗教体验、沉思、幻想。敬仰自然的力量,画画疏影朦胧,像中国的宋画,既精细又保持距离感。
忘形得意,离开形的时候才有八大的那种感觉。中国画要精微,心灵的敏感细腻。现在很多人画的不是自己,慢慢训练才能找到自己。体验,边缘化些,离开传统经验和习惯。自识和反省自己的画和别人画。寻找中国画的精微,有功夫画什么都行。
设计就是把已知的东西未知化,陌生化。把杯子设计得不像杯子。设计是一种觉醒,是一种思考方式,而打动人心对艺术而言十分重要,唤醒对设计而言十分重要。空是简约。
人辛苦劳作和追求财富地位的目的是什么,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爱。包括情爱,也包括他人的尊敬和支持。文明的高度并不能给人更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更丰富的内容,人是有动物性的。讲得多好啊!这对创作也很有用的。画何尝不可以情动人。
是的,艺术就是要去除多余的一切,留下美好给人们的心灵以慰藉。所有的艺术,不管以何种形式呈现,凡是真情实感对情感有强烈冲击的,都会对人有影响。当我们在凡尔赛宫,会被拉斐尔的圣母像完全征服;当看芭蕾舞《天鹅湖》时,又会被那种真挚的爱情所深深感染;像电影《画皮》,当鬼有了真爱也会变得很美,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魔鬼有了真爱,内心也会变得柔软。有真,就没有美丑。
山林,静穆中蕴育着动机,混沌中蕴藏着气息,呼吸吐纳,大美而不言,迷离恍惚,迷离幻化之大美,宇宙动化之意象。虚茫辽阔,浩瀚太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刘意今语绘”作者:刘浪xh(ID:liuyi20220906wx)。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