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快没救了

蓝光,快没救了

      蓝光作为最早爆雷的一家民营房企,最近的身影越来越淡出地产人的视野,除了偶尔有消息发出,他们家又有债务违约了。

       根据4月22日盘后的消息显示,蓝光截至4月22日已累计债务违约328.22亿元,这里面包括信托、银行贷款、融资工具借款等等。大量债务违约之下,是不断增加的司法执行,蓝光目前的司法执行已经超过54亿元。当然,这只是一部分,还有更多的在路上,渐渐会付出水面,比如4月26日就才新增了一条执行。
      在蓝光前面爆雷的华夏幸福,后面爆雷的恒大很快就有了政府的出手协调,有关国资也很快介入,帮忙处置债务。最近,五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收到上层的指示,开始协助12家房企处理相关债务,这里面闽系房企居多。但是这个名单里面,也没有蓝光,这背后是有什么原因吗?肯定是有的。
      故事还得从2019年9月20日,蓝光正式入驻上海总部说起。其实搬总部这件事儿,在很多地方都是敏感话题,迁出地政府肯定是一百个不愿意的。一个成规模的企业搬出,意味着税收的流失,人才的出走,资金的离开,意味着精心培养多年的苗子被掐尖。更别是一个千亿规模的龙头房企了,这事儿怎么说都是敏感的。

      所以,蓝光像很多房企一样,抛出了“双总部”的概念,意思是两边都不得罪,想着两边的好都能沾着,但实际的结果却相反。蓝光在2019年进驻上海以后,重心就开始偏了,越来越多的资源放在了上海那边,毕竟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房地产总部一条街啥啥都好。要混圈子,找资源,招点明星高管啥的,都非常方便。
      可以不夸张地说,出事儿前的蓝光,妥妥的一个上海的味儿的房企,已经几乎忘掉了自己老家是哪的了。
      如果不是蓝光爆雷,可能都不会发现自己的身份是有多模糊,最后混成了尴尬的角色。上海是不可能救他们家的,上海总部的房企多的去了,要救也救不过来,自己想办法去。找本土政府也不可能的,当初去上海你侬我侬的时候,怎么没想到父老乡亲,现在出问题了就回来了。

      蓝光也并不是个例,很多把总部搬到上海,最终折戟又灰溜溜回本土的房企,大多都面临这个凄惨的结局。那些当初觉悟很高,头脑清醒一直把总部留下来的房企,成了这波危机中的赢家。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豫系房企,比如粤系房企,比如渝派房企,都有本地政府救火兜底的影子。
      当然,除了这个事情,蓝光自己把自己玩儿坏的原因不止这一个,还有更多得罪本地资源的地方,有兴趣的可以找蓝光在2010年以前任职的中高层员工打听一下,这是老瓜了。

       本号有猫哥内部粉丝群和粉丝圈子,地产圈内消息最先分享,一对一提问,职场、行业、资讯、前沿消息都有,里面内交流极为活跃。到公众号主页对话框回复“加群”两个字,即会弹出二维码,即可扫码加入粉丝圈子。

      另:猫哥收藏整理了几千份地产学习资料,包含工程、设计、成本、营销、投资、人力绩效、财务等职能部门的资料。在公众号后台对话框回复“资料”二字,会弹出链接,可进入直接下载几千份地产学习资料(已有几千地产人获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猫哥观地产”作者:猫哥观(ID:maogeguandicha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