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图—问征夫以前路》马轼(明) – 中国名画鉴赏语音讲解(一百八十七)

《归去来兮图—问征夫以前路》马轼(明) – 中国名画鉴赏语音讲解(一百八十七)



归去来兮图—问征夫以前路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介绍明朝马轼的《归去来兮图—问征夫以前路》,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局部图

马轼,字敬瞻,今上海嘉定人。

宣德年间与戴进、谢环同擅画,名于京师,并工诗文,其山水取法南宋院画,宗法郭熙。

此卷为马轼、李在、夏芷三家之作,共为九幅,装成一卷。

夏芷,字廷芳,钱塘人。

曾师戴进,学画山水,直逼业师。



局部图

马轼所作此画为图卷中的第二幅,取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归去来兮—问征夫以前路”的诗意,描绘陶渊明弃官归里,以驴代步,二稚童担书提剑相伴而行。

时遇歧路,渊明仗策探问,征夫荷具作答。




局部图

马轼通过长短粗细、刚柔强弱、轻重徐疾、浓淡干湿的线条变化,把人物的轮廓、体积、质感、神态、虚实、动态表现得生动有致,达到了“以形写神”的目的。

他描绘陶渊明多用“游丝描”,用笔简劲、放纵,以中锋行笔,缓中见力,表现出人物沉静优雅、超凡脱俗的归隐形象。



局部图

他用“减笔描”刻画出童仆的天真和征夫的淳朴,与陶渊明的优雅儒正、卓荦不凡形成对比。

山石树木以“斧劈皴”和“苔点法”为主。




局部图

近景突兀的巨石与偃斜的虬枝用笔粗放、肆意,与远处水口、人物身后的岩体以淡墨渲染相烘托,很好地营造出“熹光初显人烟少”的清幽氛围。



更多精彩

欢迎关注《银牌艺术馆》

小程序或微信公众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银牌艺术馆”作者:银牌艺术馆(ID:XMYPYS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