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作品欣赏入门-语音版》(六)
上一回的开头,我们比较了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的一些比较宏大的画作,以此来体会米开朗基罗的性格特征和艺术追求,今天我们补充介绍一幅威尼斯画派丁托列托的《天堂》,据说这是世界上尺幅最大的布面油画,宽度25米,高度10米,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画中有700多个人物形象,细节也算是比较繁复,不过画幅尺寸比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小得多,所以我们还是那句话,从画面的宏大来说,从艺术家付出的工作量来说,米开朗基罗是无人可以匹敌的。
另外,上一回,我们谈到女性裸体雕塑要到文艺复兴比较后面,尤其是巴洛克时期才会出现,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这里指的是大量出现,而不是说文艺复兴时期完全没有女性的裸体雕塑。另外,矫饰主义风格是有不少女性裸体形象的,但如同我们前面所说的,我们是把矫饰主义作为巴洛克风格的早期表现形式来谈的。
文艺复兴期间还是有少量的女性裸体雕塑,比如米开朗基罗的《昼夜晨昏》就是,不过他已属于文艺复兴盛期,而且整个文艺复兴时期,和女性裸体绘画相比,女性裸体雕塑确实比较少,至于初期更是几乎没有。这大概是因为雕塑形象比绘画更能够激起人的欲望,所以艺术家的创作自然有所顾忌,人的思想解放程度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的。
另一方面,我们都知道,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通过解剖尸体来了解人体的准确结构。文艺复兴这段时期,也就是15世纪-17世纪期间,是“地理大发现”,通过大航海,人类发现了地球上许多以前没有被发现的地方;
同时,我们也可以说,这段时间也是“人体大发现”,艺术家、科学家、医生等等,通过解剖尸体了解了人体的细节结构,但这些尸体通常是犯人的尸体,而毫无疑问,女性犯罪比男性要少的多,能够获得女性犯人的尸体也就少的多,所以艺术家对女性身体结构的把握当然也没那么精准,在裸体雕塑创作上自然就要少得多了。
而且,我们看米开朗基罗的裸女形象,除了乳房具有明显的辨识度以外,身体构造、肌肉形态实际上更像是一位男性,富于阳刚的健美感,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缺乏解剖女性尸体的机会,而当时的女性,应该没有人会去练健美吧。
以上这些是我们的一个猜想,或者说是原因分析之一,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还有,在上一回,我们提到多纳泰罗的《大卫》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尊没有支撑物的独立圆雕青铜像,那这有何稀奇呢?上回我们因篇幅关系没有详细说明,今天我们就再来做一些展开介绍。
文艺复兴时期第一尊没有支撑物的独立圆雕青铜像,这句话有几个关键词。
首先,就是圆雕,所谓圆雕就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所雕塑形象不依附任何背景,独立成型,又称360度雕塑,可四面欣赏。这句话很好理解,需要解释的是非压缩的含义。
圆雕是和浮雕相对应来谈的,浮雕我们都知道,不管突出的部分有多大多高,总有一部分作品造型要落在背景平面上,从而这一部分就“没了”,从三维的造型压缩成了二维,或者说在背景平面上展现的是三维部分的投影,这和圆雕完全是三维立体的明显是不一样的。另一方面,作品空间需要采用透视的技巧来塑造,让人产生具有景深的立体空间的视觉错觉,这也是高水平浮雕作品的所在,例如我们之前介绍的多纳泰罗的《希律王的盛宴》等等。
第二个关键词是独立雕像,独立雕像是和群像对应来谈的,现代艺术诞生之前,雕塑主要的对象就是人的形象,因此两个人以上的雕像就称为群像,一个人就是独立雕像。那么群像,好理解,不管造型怎么变化,重心都比较容易处理,作品就比较不会倒,比如这件《拉奥孔》。但独立雕像就不一样了,尤其是直立的雕像,上部肢体稍微有些伸展的动作,重心就不稳了。
另外,独立雕像往往指不仅前后左右360度都看得到,上下想看的话,也是看得到的,也就是底座没有固定在地上或者没有一个很大很重的底座。比如许多户外雕塑,他是通过底座固定在地面上的,像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的造型,如果不是有一个很大的底座固定在地面上,很明显是站不稳的,当然,自由女神像本身是一个庞大的建筑,内部还有空间,还有其他措施来调整重心位置。另外,有些室内雕塑,虽然是可移动的,没有固定在地面上,但底座很大很重,当然也就不会倒。不过这样子,底座和雕像本身实际上并不和谐,像是两件东西一样。
而我们所说的独立雕像,指的是可移动,而且不是通过一个很大很重的底座来降低重心位置,防止不倒这一类雕像。
当然,许多直立雕像还是会设计有底座,比如多纳泰罗的《大卫》,脚下踩的歌利亚的人头,实际上也是起了底座的作用,或者在工程上叫做配重。但明显,这个底座并不是很大,与雕像本身是和谐的,是作品形象的一部分。
那么,你会说,直立也没问题啊,下部肢体做一些跨出的姿态就行了,没错,从古埃及开始的正面律造型,以及古希腊古风时期的直立雕像向前跨步的姿态,其实解决重心问题也是造型的目的之一。至于什么是正面律,我们后面会介绍。而古希腊古风时期之后以及古罗马时期,艺术的想象力天马行空,雕塑造型挥洒自如,这类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可是,到了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神凌驾于一切,艺术的目的是为了宗教服务,因此人物的造型不能有太多的发挥,普遍刻板、理性,主要表现在身材颀长,肃穆,尤其是直立的人像,而上部肢体又往往会有张开的动作,例如神张开双臂抚佑世人,耶稣张开双臂钉在十字架上等,而这个十字架要么位于耶稣身体上部,要么虽然直立到脚边,但是与人物贴的很近,无法起到支撑作用。
这样子,重心就被太高了,很明显就不稳了,所以多数都会依附在背景上,例如这个法国夏特尔大教堂的《四圣图》,而这种没有完全和背景脱离,就不能称得上是圆雕,因为你看不到他的背后。
所以,这就是第三个关键词,文艺复兴以及支撑物,在文艺复兴之前是中世纪,中世纪的独立雕像是需要有支撑物的。
第四个关键词,青铜雕像,文艺复兴时青铜雕像的铸造法,多数采用失蜡法。也就是用蜡或油脂来做模,然后敷上石膏,通过烤热,蜡熔解流失掉了,再倒入加热的铜汁,冷却成型,然后进行修整,整个过程非常繁复,往往一件作品要反复成型修整好几次。那么,很明显,底部体积大,内空就能做的比较大,铜像下部分就比较薄,比较空心,而上部体积小,例如手部,头部等,就不容易做成空心的,因此重量分布就比较靠上,而青铜又比较重,因此上部实心部分多,重心就被抬高了,当然就比较不稳了。
所以,受限于造型姿态的束缚,中世纪的独立青铜圆雕必须设计支撑物才能不倒,只有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思想解放了,艺术家可以自由挥洒地发挥,造型姿态才能日益丰富起来,重心问题才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才能去掉支撑物,大家可以仔细领会多纳泰罗的《大卫》的造型姿态,相信会有所收获,也因此能够体会到多纳泰罗的牛逼之处,因为他开创了先河。
而这里面,艺术家的造型能力和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制模和后期修整上,据说米开朗基罗曾将做好的腊模敲碎,再随手捏成,这种高超的造型能力让詹博洛尼亚佩服得五体投地。
至于铸造过程,则需要工匠的配合,当然,许多艺术家本身也精通铸造工艺,不过这种工艺水准还是会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因此是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的。
在当时,铜算是贵金属,因此艺术家和工匠们在不断地研究,例如制模的技巧啦,铜汁流动的控制啦,温度的控制啦,以便让东西越做越薄,既节省成本,也降低雕像的重量。这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在文艺复兴初期是做不到我们前面介绍的詹博洛尼亚的《赫尔墨斯》那种造型的作品的,米开朗基罗虽然雕塑技艺登峰造极,但铸造工艺跟不上,他也没招,而即使在古希腊古罗马也找不到这类所谓“反重力”的造型作品,所以我们说,艺术与科学,是造物主恩赐给人类用来认识世界、表现世界、改造世界的两件瑰宝,艺术的科学性和科学的艺术性是一体两面的高度统一,这种高度统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越来越得到证实。
好,言归正传。
我们这个引子的主题是 四个大卫的PK,我们希望通过介绍四件雕塑艺术大师对大卫形象的塑造,来启发大家对雕塑艺术的欣赏切入点,启发大家如何从心灵上的响应,眼睛上的辨识来感受雕塑艺术之美。
这四个大卫都是大师的作品,创作风格与表现技巧各擅胜场、异彩纷呈。
今天我们介绍韦罗基奥的《大卫》。
韦罗基奥是文艺复兴初期富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在绘画、雕塑、建筑、金器制作等领域都有涉猎,都有造诣。
也许普通人对他并不了解,不过说起他的学生,那可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包括达芬奇、波提切利、佩鲁奇诺这些闻名于世的艺术大师,而佩鲁奇诺是拉斐尔的老师,所以韦罗基奥成为了拉斐尔的师公。另外,米开朗基罗也曾受到他的影响。因此,“文艺复兴艺术三杰”都直接或间接师从于他,有人称他是“艺术史上最伟大的老师”。
关于韦罗基奥和达芬奇,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这是韦罗基奥的作品《基督受洗》,但这两个天使却是达芬奇画的,即使普通人也看得出,明显达芬奇画的好,不说造型能力、色彩运用、光影表现等等这些专业的技巧,单单就人物表情来说,达芬奇的表现也远比韦罗基奥更加鲜活,更加富有灵性。据说韦罗基奥看到达芬奇的这两个天使以后,长叹一声,自愧不如,从此不再画画,而转向专攻雕塑。我们可以看出,他的雕塑水平确实比绘画水平高,比如前面这件作品。
韦罗基奥创作的《大卫》是用于奉献给佛罗伦萨统治者美第奇家族,用来赞美这个家族的权势和功勋,他身着豪华的贴身外套并有镀金装饰,显得富丽高贵,整齐干净。
显而易见,在这里,艺术家已经失去了创作的自由,而是受锢于权势的制约,因此缺乏了发挥与想象的空间。
大卫的神情是一种傲慢的自得,显得不可一世,无法想象这是在面对力量远强于自身的敌手或者刚刚经历了一场凶险异常的战斗;而他手执的宝剑也是贵族的象征,而不是投石器这样原始鄙陋的平民用具。在中世纪的欧洲,宝剑是贵族才有能力拥有的,普通老百姓上战场只能是在贵族后面摇旗呐喊,壮壮声势而已,即使非得参与打斗,也只能用锄头、斧子这些劳动用具,哪里可能拥有宝剑。
因此,这样的作品实际上是为权贵在唱赞歌,是为权贵涂脂抹粉、进行美化的象征物,他并不能迸发出强烈的精神力量,从而对观者的心灵产生更深刻的触动。看到这件作品,我的脑子里浮现出来的是一句唐诗,白居易的“老大嫁作商人妇”。
当然,做为知名的艺术家,韦罗基奥的艺术功底是相当深厚的,整件作品的造型能力和细节技巧都无懈可击,更引人注目的是,我们前面说了,韦罗基奥在金器制作方面有较高造诣,我们可以看出,他对金器工艺的运用,显得华贵精美。而人物表情虽然傲慢自得,但也是相当的生动!
谢谢大家!
关联阅读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语音版》
关联阅读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文字版》
更多精彩
欢迎关注《银牌艺术馆》
小程序或微信公众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银牌艺术馆”作者:银牌艺术馆(ID:XMYPYS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