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绿化重申,野草也需要管理?| 前沿关注

北京绿化重申,野草也需要管理?| 前沿关注

★ ★ ★

这是YanYan公众号的第059篇文章

你好,我是YanYan,感谢你的关注。
前不久,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野草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保护好、利用好野草,而不能一拔了之。我觉得这份文件值得你花时间关注。
北京市关于“野草不拔”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下发通知了,早在2018年 5月31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就下发了《北京市绿地林地地被植物选择与养护技术指导书(试行)》 、《关于加强城市绿地野草管理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但落实情况并不理想。
你也许会好奇,不就是野草吗,有必要这么郑重其事地来“管理”吗?确实很有必要,其实这从本质上涉及到了城市绿化工作底层思路的转变:
中国的城市要真正向生态方向靠近,而不是趋向于更园艺化的方向
我们过去对于“草”的认识,更多的是“草坪草”,绿地里除了灌木、乔木,其他绿地全部覆盖草坪,通常情况下是采用人工铺设草皮的方式,将裸露的地表填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整洁、美观。

为绿地铺草皮的场景

那野草算不算“草”呢?在过去的认识里,不算,因为它有碍观赏、层次不齐、杂乱无序……尤其是枯萎的野草,更是要清除干净。

曾经的城市绿化不允许这样的野草从存在
但是,随着近些年政府部门对生态认识的提升,越来越意识到野草对于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价值,于是对待野草的态度,不能再是先除之而后快了。
野草的生态价值体现在很多方面,我和你简要分享其中的两点。
比如野草可以为很多小动物和昆虫提供庇护所和食物,很多野生的禾本科植物,虽然看上去不起眼,但种子数量巨大,秋天结实后落在草丛中,是很多昆虫、鸟雀过冬的重要食源。植株枯萎后留下的茎干、叶片很自然地就成为了动物们的营巢空间。而修剪整齐、清理干净的草坪,完全不具备这样的生态功能。
再比如,大多数野草本身是乡土植物,生命力和适应力顽强,不需过多养护,尤其非常省水。像北京所处的华北地区,冷季型草坪每平方米的年需水量为0.6吨至1吨,这对于严重缺水的北方地区来说,无疑是在与人争水。而野草几乎就是“靠天吃饭”,依靠降雨就能生存,下面这张图片拍摄于我家窗外,是一片屋顶花园,完全自生自灭,依靠自然降水,没有人来打理,但植被茂盛的程度不知道要比小区花园强多少。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野草都可以放任不管,有些入侵野草和有害野草,是必须要及时清除的
举例来说,葎草,也叫拉拉秧,是桑科的一种攀缘植物,其花粉是很强的过敏原,有些人接触后会出现皮疹,瘙痒,严重的可诱发胸闷憋气、急性喉头水肿;而且它繁殖能力超级强,有它在的地方,其他植物很难再正常生长。这样的有害野草,就必须及时清除干净。

葎草
因此,哪些野草需要保留并通过何种方式保留,以保障城市生态?哪些又需要坚决清除,以防带来危害?这就需要有差异性、更精细化管理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野草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的出台,正是为了明确这一问题,规范对野草的管理。
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相信这份文件会对你的种植设计工作有新的启发;如果你是一位风景园林爱好者,相信你从中能感受到如今的城市经营理念,正在向更加生态的方向转变。
我把文件全文附在了下方,感兴趣的话可以阅读或收藏: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野草管理工作的通知
文号:京绿办发〔2021〕271号
各区园林绿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运行局,各有绿单位: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及市领导关于野草管理的相关指示要求,有效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落实,更好发挥野草的功能效益,营造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现就野草管理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把握好野草保护的必要性
  野草作为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仅有着顽强的适应力和生命力,而且对于固土抑尘、净化空气、保护水源、丰富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保护好、利用好野草,是贯彻落实《意见》的具体行动,也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市局就野草管理问题先后下发了《北京市绿地林地地被植物与养护技术指导书(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林地绿地地被植物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城市绿地野草管理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野草的保护和利用,但在落实上还不尽如人意,"拔野草"的问题在有的单位、有的区域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野草功能效益的发挥。对此,各单位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要认真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意见》,以及市局下发的相关规范性文件,深刻理解把握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及要求,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充分认识保护、利用野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避免对野草的过度干预,切实保护好、发挥好野草的功能效益,为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因地制宜,落实好野草的差别化管理
  在野草管理上,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秉持尊重自然、保护优先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实施差别化管理。
  (一)城镇绿地区域。一是乔灌木树堰内的野草。应采取修剪的方法,合理控制野草高度,在丰富植物多样性的同时,最大限度保证绿地美观度和地表覆盖率。二是绿篱色块及宿根花卉区域的野草。绿篱色块及宿根花卉内的野草,应及时清除,保证绿篱色块及宿根花卉的美观度和整齐度;绿篱色块及宿根花卉外侧边缘的野草,应采取修剪的方法,合理控制高度和密度,保证区域内地表覆盖率。三是草坪中的野草。公园绿地主要游览区,城市主干道及单位、居住区等主要景观区的草坪,应采取修剪与拔除相结合的方法,合理控制野草比率,其中:低矮、耐修剪,能与草坪草共生的野草,应按照目标草实施管理;高大、不耐修剪、不融合的野草,应及时清除,优先保证目标草景观效果;其它非主要游览、景观区的草坪,应采取修剪的方法,控制好野草高度,最大限度保护发挥好野草功能效益。四是外来入侵的野草。城市绿地中外来入侵的恶性野草、与区域景观差异性大的野草,应及时发现清除,最大限度保护乡土地被植物和区域内绿地景观效果。
  (二)郊野公园、平原生态林区域。一是景观良好的野草。低矮的野草,应减少人为干预,保留至成熟结籽,促进落籽自然繁殖,更好利于野草的自然演替,利于丰富生物多样性。二是林地、道路两侧的野草。春夏秋三季,应避免对野草的人为干预,最大限度发挥好野草的功能效益。入冬前,林地边缘、道路两侧50米范围内的干枯野草,应适时割除。割除时,应保留10厘米左右草茬,同时保留好林下灌草层及枯枝落叶层,确保地表层不受破坏。三是造成林地草荒的野草。林地出现草荒时,应利用割草车、割草机等设备定期割除高于70厘米的野草,草茬高度应距地表20-30厘米。严禁拨草、贴地割草、燎荒烧草、除草剂或冬春季节旋耕除草,防止出现裸露、扬尘问题。四是有害的野草。生长旺盛、繁殖力强的高杆杂草和有害杂草(包括外来入侵杂草)、藤蔓植物,应及时连根清除,避免影响林木正常生长、破坏林地景观、危害身体健康。比如:苍耳(危害林木、牲畜)、葎草(缠绕植物)、豚草(花粉导致哮喘、鼻炎、皮炎)、毒麦(误食导致头晕、昏迷、呕吐、痉挛)、假高梁(误食或吸入花粉易腹泄、流鼻血)等有害野草。五是特定区域的野草。野草生长旺盛、地表树木枯落物多,且自然恢复快的区域,夏季可采取野草粉碎、林地旋耕的方式加以处理,用以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微生物生存环境。
  (三)生态留野区域。要自觉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行业发展规划,积极主动作为,切实为丰富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在城市绿地、公园的非主要景观区,积极倡导创建生态留野区域,遵循野草的自然演替规律,避免人为干预,最大限度发掘野草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益,真正为市民走近自然、亲近自然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强化责任,保护好野草的功能效益
  在野草管理上,市、区两级园林绿化局要积极发挥好主导作用,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切实加大管理、投入和监督力度,常态保持好抓落实的定力,防止野草管理工作出现断层、夹生现象,有效杜绝"拔野草"的问题。一是抓好宣传引导。各级园林绿化部门要在抓好内部教育基础上,充分借助文化橱窗、网络媒体、微信平台等宣传载体,广泛宣传野草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益,以及对待野草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引导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广大市民正确认识野草在丰富植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共同营造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二是抓好业务培训。采取以会代训、专家宣讲等形式,切实提高管护人员的管护理念、知识技能,掌握野草管理的相关要求,真正让保护野草成为各级管护人员的一种自觉和习惯,确保野草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三是抓好监督检查。各级要把野草管理工作纳入日常、季度、专项检查的内容,并列入年度考评的范畴,持续加大巡查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拔野草"的问题,更加有效地保护好野草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益。四是兼顾防火需要。为了减少冬春季节火灾隐患,同时避免土壤裸露,每年入冬前,应对绿地林地边缘、道路两侧的干枯杂草进行割除。冬季防火割灌除草时,尽量保留林下灌草层及枯枝落叶层,保留10厘米左右的草茬,以确保林下地表不受破坏。
附件:野草分类施策建议名录(可点击)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2021年10月22日

 
推展阅读:预知今后10年的国内种植设计趋势 | 荐书《荒野之美·自然主义种植设计》
“  管见论之,见仁见智,各取所需  ”

---

低产狡辩声明:由于目前学识有限,为了搞清楚一个话题,通常要查阅很多书籍、论文,力求让自己的“现学现卖”显得稍微“专业”一些,所以更新速度不会太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YanYan风景园林导游”(ID:gh_b162c8d5d0d9)。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