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此高压态势之下,传销与网络诈骗为何仍屡禁不止?我们不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一下。
我们为何被骗?其实最基本的底层逻辑就是我们被他人成功的说服或者被影响了。而社会心理学对于“说服和影响”这一课题早已经做了非常全面的研究,也得出了非常宝贵的关于“如何说服和影响他人”的结论。在不法分子利用“说服”的知识进行诈骗和传销时,我们面对的是有组织的“说服”。要想抵制不良的社会影响,就要保持理性和清醒的思考,谨防被洗脑,“说服和影响”的知识储备就显得更为重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前不久,一位投资公司高管在参加所谓“精英课程”工作坊的过程中,被骂到情绪崩溃,意外晕倒,最终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很多人在为逝者惋惜的同时,也充满震惊和疑惑。这些打着“自我成长”旗号的培训课程,为什么能蛊惑众多参与者?即便是叱咤职场、能力出众、阅历丰富的企业高管,也难免陷入可怕的精神控制和剥削,在愈演愈烈的发酵下,逐渐走向失控。
洗脑、精神操控、精神传销,离我们并不遥远。当海量的信息扑面而来,我们该怎么分辨信息的源头是否安全?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的信息,它们的发起人和传播者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守卫自己的精神家园,用知识、理性和批判性思维筑起坚固的城墙?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心灵成长课程背后,是成熟的、目的明确的“说服者”。如果学员缺乏心理学知识的支撑,独立思考能力不足,就会深陷精神控制的沼泽。课程的组织者具备扎实的心理学背景,精心设计了一整套严密的课程,并“耐心”地指引学员走入圈套,甚至把学员培养成招募人,发展更多学员来参加课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传销和诈骗组织的惯用套路有哪些?
How to identify it?
不法分子往往把自己包装成专家形象,比如检察官、法官、知名教授等,把自己塑造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上帝”,甚至用外语(通过翻译)与你交流,言必称“国家工程”“世界和平”“身心灵修炼”“蜕变”“飞跃”等,就是利用普通人对于权威的盲目崇拜心理,再通过一系列的操纵心理的方法来达成控制。所以,凡是碰到所谓的权威,一定要打个问号,查查他的根底,如果“权威”有着说服和改变你的企图,尤其要小心地加以甄别。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些所谓的“灵修班”和培训工作坊要求学员做出公开承诺,保证自己百分百服从课程的规则和安排。因为学员公开在很多人面前做出的口头承诺,比私底下书名签署的承诺更可能服从和遵守。
某方面来说,一些“传销”性质的课程或工作坊收费高昂,动辄数万甚至十几万,也是一种公开承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学员刚参加某个组织或者课程,就被要求上交手机和身份证时,几乎可以断定他陷入传销组织了,因为人在孤立无助的状态中更容易被控制和影响。
参加课程要求对课程内容绝对保密,不能做笔记、拍照和拍摄,手机都要关机,甚至不能坐在认识的朋友身边。不能与家人或好友通话,甚至不能自由活动,就可以营造信息的茧房,使人接触不到其他抵制传销和洗脑的有益信息,只能单方面接受不法分子的信息影响。
某些诈骗电话,利用受骗者的畏惧心理,威胁受骗者不能与任何人接触和透露骗子所谓的“违法”信息,就是要孤立和隔离受骗者,使其更易被控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些课程的环节会让学员当着其他学员的面,大声说出自己做过的最阴暗的行为、最见不得人的缺点、父母给你的最大的伤害、最龌龊的性幻想等等,这种极端情绪的宣泄就是为了把学员的尊严、人格和隐私都彻底粉碎,但他们只管摧毁,不管重建,这样就能更有效地控制你。
而且,学员彼此分享这种极端的情绪和隐私,会营造一种共同战斗的惺惺相惜之感,因而对学员集体高度认同,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新家和归属,彼此的心理距离拉得很近,对集体彻底信任和认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法组织起初往往只要学员做出很小的承诺,然后逐步升级,被招募者必须找到很强的理由才可能拒绝他们的邀请。比如文鲜明统一教派招募人时,先会邀请学员一起吃晚餐,食物美味可口,环境舒适欢快,使其产生无条件的接纳感,然后一起过周末,接着是在其组织逗留一周,最后就是交出私人财物。
组织者总是在提出学员不能接受的较大的要求之前,先提出可能接受的较小的要求,从而诱使他们依从较大的要求,做出态度或行为的改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如前面提到的暴露个人极端的隐私和情绪,有些人隐私意识特别强,不愿意当着其他学员的面公开。不法组织会让某个大集团的总裁,一个很有身份、地位、学识的人亲自当众示范,紧接着还有其他知名人物照做,那么观者自然不攻自破,照做不误。
这些安排好的人就是托。半个世纪之前的社会心理学家阿施做过一个实验,人们对线条长短的判断都会受到其他在场者(“托”)判断的影响(即使明显错误的判断也会影响后面人的判断)。
线条的长短是肉眼即可判断的现实,都会受到从众的影响,那么其他微妙的情境下从众的影响更不容小觑,不法分子如果利用这一点,我们尤其要当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所列的只是人际影响技巧极小的一部分,不法分子如果综合运用多种人际影响的方法,有预谋、有组织、分阶段地来影响和控制他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9/10/24
保持开放的信息源
保持与自己信任的家人和朋友的联系,可以把自己面对的被说服和影响的事情告诉他们,听取他们的意见,避免陷入信息孤岛,被不法分子控制和洗脑。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积极的自我暗示
不断提醒自己的积极品质和取得的成功,避免情绪和人格遭到不法分子毁灭性的打击,给人可乘之机。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凝望你,更多关注自己优秀的一面,而不是消极黑暗的一面,树立强大的自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增强觉察和独立思考能力
增强个人的自我觉察能力,保持独立人格和批判性思考能力。不盲从权威,凡事都问个为什么,当然碰到一些极端的说服和控制手段时,必须第一时间寻求警方的帮助。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用知识武装头脑
掌握系统的“说服和影响”知识,提前打好“精神控制”的疫苗,做到有备无患。当我们懂得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就不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说服者”的圈套,而更能立足于知识高位,审视切近自己的“说服和影响”正在如何发生,用清醒的思考筑牢心理防御机制。
如何学习“说服和影响”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呢?推荐两本社会心理学经典著作——菲利普·津巴多教授的《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戴维·迈尔斯教授的《社会心理学》,这两本书不仅要读,还要精读,适合放在手边反复查阅。因为,阅读是最好的系统学习的方式,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现实事件加以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经典书籍的熏陶下,追求知行合一地智慧生活。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作者:[美] 菲利普·津巴多
[美] 迈克尔·利佩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系统地总结了心理学研究在态度形成和改变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从而帮助读者理解自己是如何影响他人的,反过来又是如何受到他人和其他社会力量影响的。它涵盖了社会影响的所有内容:说服、服从、从众、认知失调、自我归因、条件作用、社会学习、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态度的卷入、偏见、非言语交流等,甚至包括阈下影响。
当你真正读懂这本书,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时,那么你在改变他人或者社会时可能变得更加有影响力;另外当你遇到一些负面的从众、屈服和服从压力(比如传销或邪教宣传)时,应用书中的知识能帮助你更好地抵制这些压力。
《社会心理学》(第11版,中文平装版)
作者: [美] 戴维·迈尔斯(David Myers)
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曾被翻译成12种语言,全球近千万用它来学习社会心理学,中文版销量超百万,著名心理学学家津巴多和清华大学教授彭凯平联袂推荐。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我们如何创造和改变环境,环境又如何反过来塑造我们性格、影响我们行为的科学。
为什么法西斯分子,可以一边喝着高贵的咖啡,听着莫扎特的音乐,读着康德的哲学著作,一边却去屠杀无辜的其他人群,仅仅是因为他们是不同的种族,有着不同的信仰。为什么一些干练、精明的高管会栽在一些简单的生活错误上?为什么一个毫无背景的年轻女子可以唬住中国红十字会这样的权威机构?为什么有那么多漂亮的精英剩女还在愁嫁人的问题?为什么老人摔倒,不敢去搀扶?为什么我们总存在地域歧视,大城市的人会歧视外地人?所有这些问题都是这本《社会心理学》所要探讨的课题。包括它们产生的原因、活动的机制、变化的途径、干预的方法、解决的可能。
比起其他由社会学家和科普专家所著的同类书籍,这本书它的每一个观点都有很严格的科学实验数据证据支持,使我们更能科学、公正、客观的去思考一件事。
参与互动
我们将随机抽取一位真爱粉
送出《社会心理学》这本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惊蛰青年”(ID:wakinglism)。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