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抽奖赠20本刀锋好书
夏天终于来了。
你或许记得加缪那句:“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我们似乎无法像加缪那样笃定地说夏天是“不可战胜”的,但也不能否认它带着强烈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洋流和季风,是暴雨和骄阳,是人行道旁浓得化不开的绿,是越来越热闹的夜晚。
办公室、咖啡厅、购物中心……在冷气开足的水泥森林里的我们或许已经对自然界变化的感知越来越迟钝,但我们还是会被一些“远方”吸引。
书籍就是我们的远方,书单似乎就是通往远方的那张票。
2022年的第二季度,刀锋图书奖继续发现好书。如果要说这些好书有什么共同特点,那就是它们虽然题材类别千差万别,但写下这些文字的作者,都用热烈而赤诚的态度去向远方的世界发问,并且试着寻找答案。
大卫·丹比在他的《重读经典的伟大冒险》中问道:“伟大的东西在哪里?超越的时刻又在哪里?内心的自在在哪里?持久的山花遍野的景象在哪里?更广大、更自由的生活在哪里?我是不是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与它失之交臂?”
在阅读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以下是2022年刀锋图书奖夏季榜单。
点击图片,将刀锋好书带回家
面对林林总总的政治问题,作者带领我们以一种比较的视角,在两个政治比较的核心维度下,建立起观察的参照系,将不同体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纳入比较的视野。
在书中,三位作者“六手联弹”,写给读者的文字不仅仅关于彼此的旅行,也关于各自人生某一阶段的旅程。
王梆第一部非虚构纪实类作品。以“英国观察”为切入点,从自身的真实处境及经验出发,讨论贫穷与制度、家庭与养老、乡村与城市、脱欧与留欧、文化与历史等一系列社会现实问题。
采访者石飞德树将对树木希林的采访做成了一本书。打破大众印象,撕去标签,把“树木希林”这个人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剥开给你看。
作者王立铭从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抽取出一套简洁的公理体系,并用它穿越40亿年进化历程,呈现了生命起源、增长、适应环境和形成复杂组织的关键要素和完整过程。
本书围绕思想与文化变迁、多元文化的融合、中外文明的比较互动等一系列主题展开。选择各个时代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关键节点,以对话的方式,还原鲜活案例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源流,展现许先生作为史学大家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史学观念与人文关怀。
在本书中,凯特·曼恩融合女性主义、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犀利地剖析了近些年来引起高度关注的社会事件,案例涉及医疗系统、家务劳动、性暴力、公共事务等多方面,揭示了自由平等表象之下,处处可见的性别不正义现象。
本书是一部“穿越中亚的奥德赛”,记载了一位青年人类学家的探索之旅,是当代关于中亚五国现状观察的非虚构作品。
《必见辽阔之地》是新锐作家孙一圣的首部长篇小说。千禧年的小城里发生了一桩罪案,与“我”同班的武松和安娜是罪案的主角。“我”是武松的好友,亦暗恋安娜;案发前,与两人都有密切的交集。多年后,“我”整理纷杂的记忆,往事与真相一点点浮出水面。
本书是路内少见的当下题材作品,从1980年代直抵2019,讲述了父子、生活、年代、告别、重逢、规训、自我的消解与重塑等诸多话题,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关于当下中国的小说。
十二个短篇以既新颖又暗黑的方式探讨了性别、人性和权利的话题,仿佛鬼故事般令人不寒而栗。
推荐语
今 日 互 动
你最近读到了哪本好书?
请留言与我们分享。
· END ·
导语 & 榜单编辑丨钟毅
设计 | 庄直树,排版 | 林宇轩、张文曦
▼长按图片 前往小程序参与抽奖▼
扫描二维码,
与刀锋好书一起度过炎炎夏日
你的声音,请让我们知道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惊蛰青年”(ID:wakinglism)。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