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点心有多绝?
不瞒你说,最近仿佛开挂了!
这只活灵活现的岭南雄狮,出道即全网爆火,动辄百万点赞!
美食博主们蜂拥出“仿妆”,热度直逼顶流!
做这醒狮酥,最讲究酥皮。
如果你最近看到美食博主手废了,那八成是在炸醒狮的酥皮……
这是真的水果吗?
通常人们提起点心,无外乎会落脚在西点或日式点心上。
唯独常常遗忘了,我们中国也有自己的点心呀!
明明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中国才是真正的点心文化集大成者!
用十年钻研
一门发面的艺术
面果,顾名思义,面做的果子,以象形为核心。
我们的文化里,书有象形文字来表意,画有应物象形的训诫。
如今,厨房里也有象形的点心,从吃食上表达对万物的欣喜。
要知道面果有多牛,得先看看这枣子。
考考你,里面哪颗是假的?(别问象君,象君也看不出!)
这核桃,饱满油润,纹路清晰,
哪个盘核桃党禁得住这等宝贝?盘它!
这柿子,洒上白霜,沙甜的口感已经让大脑开始控制不住分泌口水……
为一带一路峰会、APEC国际会议、奥运会制作面果的赵会连师傅
但这看似简单的小小果子,其实是用了10年,才终于走出实验的灶台。
个中艰辛,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这些大场合制作面果的赵会连师傅,在老饭骨中展示了面果的制作过程。
一经播出,一炮而红,掀起了一番众网友复刻面果的热潮。
复刻面果翻车实例们,这都什么跟什么……图源水印
真是难为了大伙儿这一腔热血……
这模样,属实有点“我的眼睛看会了,我的手学废了”那意思。
严格遵守配料和步骤,怎么还能出这种大错?
面果到底难在哪儿?
难就难在发面的控制,这是蒸汽和面团互相作用的魔法。
当面团上了笼架,盖上锅盖,它就开始不凭人力,全靠天意。
只能毫无办法地看着面团左支右绌地自由生长,原本捏得好好儿的水果造型一瞬就没了踪影。
理想
现实
控制发面的门道,还在和面。
跟面团周旋的第一步,是分层分次加进泡打粉、猪油、吉士粉,
分管发酵、香软、上色,一步到位。
揉搓好之后,是饧[xíng]面。
让面团在保鲜膜下静置,放松,方便下一步塑形。
最后加入澄[dèng]面,消解掉面团里的筋筋道道。
足够柔软的面团,才能化出七十二种变幻。
对面点新手来说,揉面可以用压面机代替,饧面澄面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功夫。
只是手上没点见识,面团的柔与韧就难以把准,如同在中庸之道附近游移。
而不准确的面团,是无法成为面果的。
等面和好,先包上苹果炒出的内馅。
再给这团苹果捏出头尾两个坑,
惊呆弹幕的白案功夫
最后安上可可粉上色的细面条,当苹果把儿和苹果核。
这才让里里外外,都变成个脆生生的小苹果儿!
蒸好出锅,还得刷红菜头汁液给光洁的苹果胚上色。
就连这儿都有大师傅自己的独门绝技:他不用纯毛的毛笔。
因为略带点塑料的材质,反而能更生动地勾勒出苹果颜色的参差。
步骤相近的枣子制作,到最后也有惊艳的一步:
你可知,这枣子上面的纹路,是出锅趁热用揉搓好的锡纸滚印下来的?
简直太强了!
面果的创始人,北京饭店的王志强师傅说:
老祖宗留下来发面这门手艺,这是几千年的传承。
所以我们研究漂亮的水果造型,也研究出了蔬菜造型。
我现在也70多岁了,只想把这个玩意儿留给后人,把技术方法继续流传下去。
那么,对着老爷子的殷切期盼,告诉象君:
面果手艺你学废了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普象工业设计小站”(ID:iamdesig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