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可视化,助力改善听障人群生活质量

信息可视化,助力改善听障人群生活质量

正文字数:1618字

图片总数:13张


引言:由《中国听力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一书的研究调查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听力障碍与残疾人数,已经超过 2.5 亿人。比 10 年前增加了 21%,到 2030 年,这个数字还会激增,预计将超过 3.1 亿。听力障碍者在如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面对着种种听力问题,交流问题,社会问题,社会关系问题和心理问题。从以人为本的设计角度出发,针对听障人群的交互设计在不同设计产品上通过来自视觉的交互方式,达到传递声音中蕴含着的信息这一目的,帮助听障人群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一些问题。


01

Routine闹钟

沟通互动

Designer by:Gloria Jung

Routine是为听力受损人士设计的闹钟,它使用光而不是声音,旨在通过柔和的灯光提醒您开启一个愉快的早晨,并且兼具无线充电功能。

ROUTINE 从大自然的无声警报灯中汲取灵感。现在,许多警报系统和智能照明都试图利用光的科学和心理学来提供一种更温和、更自然的唤醒方式。

这款专为听障人士设计的闹钟概念使用相同的原理,不仅可以唤醒目标用户,还可以引起他们的的注意。闹铃的圆形面在接近设置的闹铃时间时逐渐亮起,直至达到全亮。如果这个人仍然没有醒来或对警报做出反应,它开始以更强的强度闪烁。关闭警报就像拉下球形开关一样简单。

02

XilinAISignLanguagPlatform

人工智能可视化服务平台

Designer by:百度智能云

曦灵人工智能的“多合一手语翻译器”可以直接应用于现有的服务窗口,不需要任何装配就能快速实现无障碍化建设,消除了听障用户和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沟通障碍。

在线上,人工智能手语平台将手语合成到普通视频或直播中,并将文字和语音翻译成手语。线下,它在医院、警察局、银行、机场和中转站都很实用,可帮助听障人士平等地获取信息。同时该翻译器融合了人工智能手语平台的核心功能,实现了语音识别、手语翻译和数字人像渲染等功能。

曦灵专门定制设计了专属数字人形象以及按照国家通用手语标准录制的手语动作,听障人士在与健听用户交流时,手语数字人即可快速将语音内容转换为手语,形成高效便捷的沟通;在看视频、直播时,同样可以通过手语系统调出手语助手,完成画面内容进行实时手语解说。

03

Color Tone

为听障人士设计的声音可视化交互

Designer : Herin Haramoto

Color Tone 是一套工具,供哥斯达黎加的失聪或听障人士体验声音的实体性。它允许他们通过视觉和触觉体验声音来访问声音及其包含的信息。它也适用于依靠听力来分享经验和感受的人。


这种体验体现在让人们能够获得声音、为自我表达提供新的创造性渠道、鼓励共享经验和新的交流方式,以及赋予失聪或听力障碍的人权力。

这两个主要组件是一种便携式设备,它允许人们通过以非听觉方式体验周围的声音来学习声音之间的区别,以及一种音乐(听觉、视觉和触觉)制作工具,它允许人们使用颜色和触觉来创作音乐,而不依赖声音,并与其他依靠听觉的人来分享经验。  

04

实时语音字幕AR眼镜

信息可视化

Designer : XRAI Glass
     


     

英国初创公司XRAI Glass与 AR 眼镜公司 Nreal合作推出了一款实时语音字幕AR眼镜,这款智能眼镜由 AR 眼镜公司 Nreal 生产,软件来自 XRAI Glass。该产品主要用于提高听障人士的对话质量。


   

使用的时候,眼镜上的麦克风会获取对话音频,然后使用有线连接发送到手机上,通过手机上的声音音频软件将字幕及时显示在眼镜上,该软件什么还能识别是谁在说话,也能在打电话的时候使用。


 

XRAI Glass 软件将音频转换为对话的字幕版本,然后出现在随附的一副 AR 眼镜屏幕上。该软件的语音识别功能可以识别谁在说话,还能够翻译对话,提供九种语言的翻译转录选项,包括英语、普通话、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等。XRAI Glass 与 Nreal 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便为听力障碍的用户提供合适的头戴式设备,通过该设备他们可以查看对话。与 XRAI Glass 应用程序配对后,用户可以开始体验带字幕的日常生活。


 

素材来源:
https://www.taihuoniao.com/topic/view/198752
http://www.shejijingsai.com/2022/08/824987.htm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0257951529403252&wfr=spider&for=pc
版权说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

          
编辑EDITOR|田雨薇
审核REVIEWER|宗起为 王辰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信息与交互设计研究所”(ID:gh_c1cd7847b23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