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设计】“元宇宙”到底是什么?

【体验设计】“元宇宙”到底是什么?


“这里是‘绿洲世界’,在这里唯一限制你的是你自己的想象力。”
——《头号玩家》

电影《头号玩家》中的“绿洲世界
2018年电影《头号玩家》上映,导演斯皮尔伯格向观众呈现了一个看起来荒诞不经但又令人神往的世界:当人们带上VR眼镜时,就可以进入这个与现实世界形成强烈反差的虚拟世界——这是被称为“绿洲”的新世界。这个虚拟世界有繁华的都市,有独立的经济系统。你可以成为任何人和做任何事情。就算你在现实中是一个挣扎在社会边缘的失败者。纵身一跃,在“绿洲”里依然可以成为超级英雄。
谁曾想三年之后,以《头号玩家》为参考的“元宇宙”成为了全球投资圈最火热的概念。2021年俨然已是“元宇宙元年”:Roblox作为“元宇宙第一股”盛装上市,市值超过400亿美金,相比一年前翻了10倍。紧随其后的是制作《堡垒之夜》的游戏公司Epic Games,融资10亿美金用于开发元宇宙业务。接着Facebook高调改名为“Meta”,宣布要在5年内转型成为一家元宇宙公司。在国内,与Roblox颇为相似的MetaApp也完成了高达1亿美元的C轮融资,被称为“国内元宇宙最大单笔融资”。加上英伟达、腾讯、字节跳动......从国外到国内,各路巨头们都纷纷宣布自己的元宇宙战略。元宇宙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那么元宇宙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元宇宙并非一个新概念。1992年,美国著名科幻大师Neal Stephenson在其小说《Snow Crash》(《雪崩》)中这样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

Neal Stephenson和《Snow Crash》
“现在,阿弘正朝「大街」走去。那是超元域(元宇宙)的百老汇,超元域的香榭丽舍大道。它是一条灯火辉煌的主干道,反射在阿弘的目镜中,能够被眼睛看到,能够被缩小、被倒转。它并不真正存在;但此时,那里正有数百万人在街上往来穿行。「计算机协会全球多媒体协议组织」的忍者级霸主们都是绘制电脑图形的高手,正是他们精心制定出协议,确定了大街的规模和长度。大街仿佛是一条通衢大道,环绕于一颗黑色球体的赤道之上,这颗球体的半径超过一万公里,而大街更是长达六万五千五百三十六公里,远比地球赤道长得多。
……
这条大街与真实世界唯一的差别就是,它并不真正存在。它只是一份电脑绘图协议,写在一张纸上,放在某个地方。大街,连同这些东西,没有一样被真正赋予物质形态。更确切地说,它们不过是一些软件,通过遍及全球的光纤网络供大众使用。当阿弘进入超元域,纵览大街,当他看着楼宇和电子标志牌延伸到黑暗之中,消失在星球弯曲的地平线之外,他实际上正盯着一幕幕电脑图形表象,即一个个用户界面,出自各大公司设计的无数各不相同的软件。若想把这些东西放置在大街上,各家大公司必须征得「全球多媒体协议组织」的批准,还要购买临街的门面土地,得到分区规划许可,获得相关执照,贿赂检查人员等等等等。这些公司为了在大街上营造设施而支付的钱全部流入由「全球多媒体协议组织」拥有和运营的一项信托基金,用于开发和扩充机器设备,维持大街继续存在。”
——《Snow Crash》
在书中,Neal Stephenson描述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网络世界,在英文原著中被命名为“Metaverse”。它由Meta和Verse两个词根组成,Meta表示“超越”、“元”, verse指universe,表示“宇宙”。
没错,Metaverse就是我们今天文章的主角——元宇宙。

元宇宙词义
常玩游戏的人一听这个概念,可能会嗤之以鼻:“虚拟世界这玩意儿,我们游戏里全都是啊。”难道元宇宙就是一个更大、更多人参与的MMORPG,画面更好,更沉浸的VR世界?
所以,现在大家聊的元宇宙就是指游戏里的虚拟世界吗?
并不是,或者说,并不只是。
实际上,元宇宙=MMORPG+开放式任务+可编辑世界+XR入口+AI内容生成+经济系统+社交系统+化身系统+去中心化认证系统+现实元素……
Roblox CEO Dave Baszucki提出了元宇宙至少包括以下八大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

Dave Baszucki提出的元宇宙八大要素
●身份:你可以拥有一个虚拟身份,与现实身份无关,可以是总统,也可以是乞丐。
●朋友:你可以拥有真人或AI朋友,可以社交,无论在现实中是否认识。
●沉浸感:你能够沉浸在元宇宙的体验当中,忽略其它一切。
●低延迟:元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同步发生的,没有异步性或延迟性,体验完美。
●多元化:元宇宙可以提供丰富、差异化的内容,包括玩法、道具等。
●随地:你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元宇宙,不受空间限制。
●经济系统:与任何复杂的大型游戏一样,元宇宙应该有自己的经济系统。
●文明:人们聚集在一起,创造独特的虚拟文明、数字文明。
对比一下游戏,大家会发现,即便是现在最先进的电脑游戏,都无法完全符合元宇宙的要求。
身份和朋友:这两方面游戏是可以满足的。玩家可以创建自己想要的角色,完成与其他玩家之间的互动,形成社交关系。
沉浸感、低延时:以目前的技术来看,勉强可以满足,但是距离完美体验(16K以上的720°高清影像、180Hz以上的刷新率、5ms以下的延时)还有很大差距。
多元化:需要有大量的内容创作者加入,生产内容,制作元宇宙里面的元素,包括玩法、道具、角色、场景等,我们称为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目前来看,还差很远。
随地:取决于数字基础设施和接入手段。便宜且好用的接入终端,可以方便用户随时随地接入元宇宙。
经济系统:目前的游戏基本上都有经济系统,但是非常简陋。不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NFT(非同质化代币)由于其独一无二、不可复制、不可拆的特性,可以用于记录一个物品的生产交易过程,从而为虚拟世界的产权提供一个很好的认证工具。
文明:目前的游戏最多只能说形成了文化,还远没有到形成文明。
所以,元宇宙肯定不能是某个游戏提供的虚拟世界。游戏最多能做到吸引很多人,却很难做到吸引社会上的绝大部分人,只能成为一个社会现象,成不了和社会平行的宇宙。
既然元宇宙不是游戏,那是什么?
这里就出现了两种秉持着不同元宇宙观的实践派。
一种是Roblox为代表的致力于开发元宇宙本身的公司。Roblox作为全球首家将元宇宙概念写进上市招股书的公司,被称为“元宇宙第一股”。这个在美国超过半数小孩都在玩的在线创作游戏,目前有接近2亿的月度活跃用户。它允许用户使用平台的工具制作3D的游戏或非游戏的体验,具有以下关键的特点:
●支持多人在线游玩,最多一个房间100人,支持社交。
●玩家在Roblox里的形象和装饰可以在平台里的不同游戏中使用,是互通的。
●平台允许上传游戏的创作者赚取平台的代币,Robux。

Roblox,世界最大的多人在线创作游戏
那元宇宙就是一个关于游戏的平台吗?
这还远远不够。
元宇宙是需要拉拢全世界范围各个年龄层的用户的,还要让用户足够信任它,认可里面的一切都是具有价值的,愿意往里面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甚至是工作和生活。它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元宇宙必须能够永远存在
只要文明还不熄灭,元宇宙会一直存在。就像真实世界一样,元宇宙中的用户可以更替、玩法可以变化、规则也可以调整,但唯一不变的就是这个世界本身永远存在。绝不能因为某个公司的破产,而影响了元宇宙的存续。这一点就像互联网从美国科研单位的内网阿帕网升级为现在的Internet国际互联网一样。
●元宇宙必须是去中心化的
就像我们无法判断哪个国家是地球的中心一样,一个合格的元宇宙可以存在热点区域,也可以存在贫穷和富裕,但是一定不能只有一个中心。假如元宇宙世界规则的解释权只能属于某个公司或者某个国家,这都是不能容忍的事情。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一个接入元宇宙的开源的共享协议,类似于国际互联网的HTTP协议。
●元宇宙必须能与现实相连
元宇宙中的经济系统必须和真实世界的经济系统直接挂钩。人们在元宇宙中的身份所产生的影响力,必须是真实的而非虚幻的。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另一种观点,以Facebook和微软为首的准备在未来为元宇宙提供服务的公司。
在今年的10月29日,扎克伯格在Facebook的Connect开发者大会上描绘了他心中的元宇宙蓝图。扎克伯格说:“我不认为每个公司都在建立自己的元宇宙,而是所有公司都在建设整个元宇宙的一部分,比如社交平台、创作者用的工具、电商工具等等。元宇宙就像现在的互联网,没有人说正在建设自己的互联网。我们会说,我们在为互联网生产体验或者基础设施。这里的下一代互联网,这种更广阔的生态系统,就叫元宇宙。”

Facebook正式更名为Meta,宣布进军元宇宙
为了实现这样的元宇宙,扎克伯格还提到了两个重要的特征:
●互操作性
这不仅要求元宇宙里用户的虚拟资产和形象在任何一个体验里都要能使用,而且要求元宇宙与现实世界也具有互操作性。比如用AR可以在现实中看到虚拟的东西,或者用VR在虚拟商店里购买真实的商品。
●便携性
除了我们现在接入互联网使用的电脑、手机、平板、手表等,未来还应该有便携的VR/AR眼镜,能够让我们更快捷地进入一个高度沉浸的虚拟世界。交互操作要比现在的滑动屏幕更符合用户直觉,这就需要眼动检测和手势操作等技术。
元宇宙是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代这个设想好像让元宇宙这个概念变得不那么不切实际了。
所以,元宇宙到底是什么?
元宇宙目前还没有权威的定义,不同参与者以自己的方式不断丰富着它的含义。风险投资人Matthew Ball如此定义他理解的元宇宙:
“元宇宙是一个由多个实时渲染的3D虚拟世界构成的巨大网络,这些虚拟世界彼此协同互操作。这个网络可以让近乎无限多的用户同时、持续地体验,并且能提供独立的临场感和数据的连续性。这些数据包含身份、历史、权利、物体、交流和支付。”
这套定义意味着,元宇宙最可能的形态应该会像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改变那样,不是要把我们从现实里直接拖走,变成网瘾患者,更像是现实生活中用户在沟通、娱乐、消费、生产等需求的延伸。
那么,我们现在离元宇宙到底还有多远?
让我们来看看巨头们都在干些什么: )

主要元宇宙公司盘点
●英伟达在做自己的3D协同创作平台;
●Omniverse要为元宇宙做操作系统;
●Epic Games融资10亿美元用来支持未来元宇宙的开发(其中2亿是索尼投的);
●Facebook改名Meta,并宣布要在5年内将公司转型成为一家元宇宙公司;
●微软推出了混合现实平台Microsoft Mesh,并将其融入到旗下的聊天和会议应用Microsoft Teams来打造元宇宙;
●索尼推出《Dreams Universe》,可以在其中进行3D游戏创作、制作视频,并分享到UGC社区;
●三星开发Relumino Glass VR眼镜,并推出“人工智人”(Artificial Human)项目;
网易这边:
在2021财年第三季度的电话会议上,丁磊回答了有关元宇宙布局的提问,并表示:“我们可能是枪一响,就跑得比谁都快。”
以下为网易2021财年第三季度电话会议实录:
野村证券分析师Jialong Shi:一个关于元宇宙概念的问题,最近有不少国内外的公司,包括游戏公司,都表示打算在这一领域进行投资,所以想请教管理层怎么看未来元宇宙给游戏行业带来的增长机会?能否透露一下网易在元宇宙方面的布局计划?
丁磊:元宇宙的确是一个非常火的概念,但是老实说,目前谁也没有接触到元宇宙。有一点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跟大家说,在技术和规划各个层面上,网易已经做好准备了,我们懂得怎么去做规则的设计和技术的储备,所以你不用担心,当元宇宙降临的那一天,我们不会没有准备,我们可能是枪一响,就跑得比谁都快,我也只能回答到这里。
……
这样一看,巨头们确实都在投资或推动元宇宙所需的底层技术研究。
在对元宇宙的无限期待和憧憬之下,我们仍需保持理性。
任何新技术的出现,大多都是符合高德纳咨询公司1995年提出的技术成熟曲线:从科技诞生的促动期,到各种攒动因素会使其达到过高期望的峰值,沉淀后则达到泡沫化的低谷期,接着迈入稳步爬升的光明期,最后则达到实质生产的高峰期。所以元宇宙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这个概念的形成无疑会推动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就如当年的互联网改变世界一样。

高德纳咨询公司1995年提出的技术成熟曲线
那元宇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元宇宙的概念看似虚无缥缈,其实它已经渐渐开始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元宇宙的形成会使虚拟生活和现实生活两个宇宙共存,人们在元宇宙中的生活方式可能与现实生活完全不同。
●文化:去年疫情期间,UCB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在Minecraft(《我的世界》)里举行了毕业典礼,游戏中搭建的场景和元素与现实中的UCB几乎一模一样。而各个毕业生代表的人物形象在同一时间都参与到游戏中举行典礼。在某种程度上对教育文化事业带来了别具一格的呈现。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借助《我的世界》打造"云毕业典礼"
●社交:在《动物森友会》中,玩家可以自由设计自己的岛屿,呈现了元宇宙中的UGC概念。美国总统拜登在选举之前,当时正值疫情高峰,于是拜登团队就用动森这个平台创建了拜登岛来为自己拉票。在某种程度上让玩家与总统先生在虚拟世界建立交集,让在现实世界中可能永远不会见面的人们相互联系。

拜登团队用动森平台创建了拜登岛来为自己拉票
●购物:《Boson Protocol》作为一个区块链协议的基础设施项目,前段时间在虚拟现实平台Decentraland上以704,000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块土地,旨在这个土地上为全球品牌建立一个购物中心。将一端连接到Decentraland,另一端连接到各种现实世界中的零售店,在元宇宙和现实世界中建立联系。在《动物森友会》中,游戏里就有资深玩家创建了Nookazon——动森版的亚马逊,方便玩家对游戏内的物品进行买卖交易,各种高自由度玩法和重社交属性,都为元宇宙生态的发展推进了一步。

Decentraland中的虚拟购物中心

Nookazon——动森版的亚马逊
●娱乐:去年年底Rap歌手Lil Nas X在Roblox上举行了演唱会,今年歌手Travis Scott也在Fortnite上举办了个人演唱会,吸引了4400万用户的在线关注。Nas用这句话来形容他的体验:“我可以让我的粉丝在太空中跑来跑去,而我正在一艘宇宙飞船上飞行。”

Travis Scott在Fortnite上举办了个人演唱会
●游戏:游戏作为今天资本和技术的必争之地,可玩性是制胜要素。纵观目前的游戏产业,有一些游戏已经初步发挥了部分元宇宙的概念,就如具有创作内容和社交属性的动森。而像塞尔达,因为他的游戏版图相当宏大,所以某种意义上构建了开放世界的成分。像Roblox,Fortnite,Minecraft,作为专业的游戏开发团队,他们对游戏提供的可玩性也是业界认可的程度,也为游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还有区块链游戏Decentraland,Sandbox,Alice等,这些游戏都在向着去中心化的无限游戏——元宇宙迈进。

Minecraft(《我的世界》)
元宇宙是用户需求的延伸,而不是逃避现实世界的出路
近两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加速了社会虚拟化,使人们的线上生活由原来短时期的例外状态成为了常态,由现实世界的补充变成了现实世界的平行世界,更让人们认识到,虚拟的并不是虚假的,更不是无关紧要的。2020年俨然成为人类社会虚拟化的临界点。在未来的元宇宙中,人们会换一种模式来工作、生活、娱乐。会催生出新的3D用户原创内容,比短视频更有吸引力;会出现新的社交方式,比即时通讯软件更方便好用;当然也会制造出更为棘手的生活烦恼和政治问题……人类的现实生活会大规模向虚拟世界迁移,人类将会成为现实与数字的两栖物种。俄罗斯总统普京认为:“‘元宇宙’带来的可能性应该用于突破距离的限制,帮助交流和学习,而不是逃避现实世界的出路。”
在元宇宙中感受到的体验,无论是物理的,还是数字的——都是真实的。在虚拟的地方我们可能更真实,我们可能比在现实世界中更舒适或更富有创造力,这就是平行的虚拟体验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力。正如电影《头号玩家》里的那句经典台词:
“这里是‘绿洲世界’,在这里唯一限制你的是你自己的想象力。”
参考资料
[1]《2020-2021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
[2]《元宇宙到底是什么?近在眼前 OR 空想未来?和我们有关么?14分钟带你了解全部》
[3]《元宇宙是什么?以及我们对元宇宙未来的展望》
[4]《爆火的元宇宙是什么?别听概念,看本质》
[5]《“元宇宙”火了,这玩意到底是啥?》
雷火UX商务沟通:grp.leihuoux@corp.netease.com

往期推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网易雷火UX用户体验中心”(ID:LeihuoUX)。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