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聚焦-建筑设计】中国藻井赏析

【设计聚焦-建筑设计】中国藻井赏析


当我们走进殿宇,抬头仰望的一瞬间或被繁复精致的顶部结构所震撼、吸引。天顶往往都是华美异常的,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似乎建筑设计者都会在室内的顶上倾尽对美的无上追求,说是人与神的交流窗口也不为过。

它往往出现在大殿正中的佛像或者礼仪设施的上方,由细密的斗拱承托向上隆起呈「井」状。方形、圆形、八边形,有的描绘了绚丽的图案,有的雕刻了精美的浮雕。这种精美至极的“天花板”有一个专属的名词叫:藻井。「藻井」这个叫法很有意思,「井」指的是形状,像一口井一样向上隆起,一般是用方木叠套而成。这样的每一方格为一井,井上有花纹、雕刻、彩画,也就是所谓的「交木为井」。藻井多见于宫殿、寺庙、楼阁等重要的建筑之上,建筑等级越高,它越是华丽复杂,可谓是中国建筑中最为想象力的一章。藻井分为哪些种类?各个时代的藻井又有什么不同,接下来本文将逐一介绍。

最美藻井发展史




祈年殿藻井
>>

两汉时期

「藻井」一词,最早出现在《汉赋》。两汉时期,张衡在《西京赋》中写道:“蒂倒茄于藻井,披红葩之狎猎。”注曰:“藻井当栋中,交木如井、画以藻纹,缀其根井中,其华下垂,故云倒也”。《汉赋》中所记载的藻井究竟长什么样,如今已无法确定。不过,在两汉至魏晋南北朝的墓葬和洞窟壁画中,有一种方形错落相叠的穹窿状天花。


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藻井


它的基本形制是在顶部搭建方形井框,分别在四个井框中间取1/2相连,再取1/2相连,形成一层层的叠套式构造。从演化史角度来看,这种「套斗藻井」最接近原始形态,因此最有可能是中国的藻井鼻祖。

套斗藻井衰落之后,取而代之的是「斗四藻井」与「斗八藻井」。斗四藻井是一种四方形向上凸起的构造,可能由四方形的帐子演变而来,如今在北朝至隋唐的石窟中仍然可见这种藻井的形象。后来,斗四藻井逐渐演变为了流行于宋辽时期的斗八藻井。所谓的「斗八」,就是由八根角梁支撑的藻井。

麦积山005窟,北周,窟顶对于帐子的模仿较为逼真,也可算作「斗四藻井」

>>

宋辽时期

在宋辽金时期,斗八藻井是高等级殿堂才能使用的装饰。因此,尽管保存至今天的宋辽金古建筑仍有上百座,但大部分都采用了「彻上明造」(屋顶梁架结构完全暴露,使人在室内抬头即能清楚看见屋顶的梁架结构),使用斗八藻井的屈指可数。

斗八藻井,同样有丰富的形态。富有创造力的古代工匠们,既可以把斗八藻井造成较大的八角形,比如应县木塔底层的藻井。也可以做成较小的圆形,比如保国寺大殿藻井和《营造法式》中描述的藻井。

山西朔州市应县木塔底层藻井

浙江宁波市保国寺大殿藻井

河北易县开元寺辽代藻井(已被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实际上,宋辽金的藻井样式十分丰富。除了最流行的斗八藻井,还有应县净土寺藻井这种内置天宫楼阁与繁复斗拱的藻井。但由于样本遗存过少,难以详细一一考证。

山西应县净土寺藻井

 山西应县净土寺藻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元代时期

到了元代,斗八藻井也不再流行。但从山西现存的元代藻井中,有一种采用层层斗拱向内悬挑而成,样式更加繁复的样式开始出现。但由于除山西之外,其他地区的元代木构多为彻上明造,因此罕有元代藻井遗存,样式自然也就无从考证。

山西永乐宫纯阳殿藻井

 山西窦大夫祠藻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明清时期

明清两朝,迎来了藻井样式大爆发。一方面,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藻井样式,如套斗藻井、斗八藻井仍在个别地方延续,因此明清的藻井汇聚了各个时期的藻井样式;另一方面,藻井的使用范围愈发扩大,上至皇宫庙宇,下至民居会馆,都能见到藻井的使用。


北京智化寺藻井

藻井的分布地域也愈发广泛,各地的匠人们充分发挥创造力,建造出带有地方特色的藻井,使全国各地的藻井可以用百花齐放来形容。明清藻井,可从官式建筑和地方建筑两个角度来分析。明清官式建筑的藻井多为拼合式,即由多个板块拼合成一个藻井,从下图可以看出,拼合的痕迹比较明显。也有一部分官式藻井采用小木座斗宫向内出挑。

南薰殿云龙角蝉锦纹抹角枋云纹随瓣枋八方浑金蟠龙藻井

 御景亭云龙角蝉云龙随瓣枋八方浑金蟠龙藻井

皇极殿龙凤角蝉云龙随瓣枋套方八角浑金蟠龙藻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养性殿龙凤角蝉青抹角枋云纹随瓣枋八角浑金蟠龙藻井
明清官式建筑中,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藻井,如畅音阁彩绘升降龙火焰宝珠藻井、临溪亭金琢墨沥粉彩绘海墁藻井。这两座藻井不是用细致的木作打造,而是直接绘制在天花板上,但也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畅音阁彩绘升降龙火焰宝珠藻井


临溪亭金琢墨沥粉彩绘海墁藻井

与明清官式建筑的藻井相比,地方建筑的藻井样式更多,更加异彩纷呈。比如,前文所介绍过的套斗式藻井,虽然在汉地已经消失,但在新疆的少数民族民居和清真寺里一直都有使用,并且与两千年前的做法并无多大差别。

新疆莎车大清真寺外廊的套斗式藻井

在福建、浙江、台湾等地,还出现了螺旋藻井。这种螺旋藻井结构极为精巧之外,采用极小的斗拱层层悬挑,每层斗拱错开一定的角度,形成带有动感的螺旋结构,这种设计意境也令人叫绝。


台南南鲲鯓代天府正殿藻井
藻井的建造意义



如今,我们在古建筑中看到藻井,往往为它的美所吸引,藻井大多是纯装饰性的。但是,藻井的出现,最初是一种结构上的考量。它是模仿远古时期人类穴居建筑顶部的用以通风、采光和出入的天窗而发展形成的。远在穴居时期,人类为了出入方便和采光需要,往往在洞口开凿一个小洞,洞口用树枝以抹角梁层层叠成,这种抹角叠木的做法,就是藻井的雏形。

位于马斯图吉米拉格拉木村的「套斗式」天井房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这种原始的、用于采光通风的小洞,被先民发现了其独到的美学价值,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防火是中国古代木建筑的头等大事。早期藻井上经常描绘藻纹装饰,根据五行的原理,藻,水中之物,可以压火。在屋内装饰藻井,也有避免火灾的吉祥之意。除了装饰,另一个功能就是彰显空间等级。藻井的使用有严格限制,往往只有最尊贵的建筑,比如佛寺和宫殿建筑中才能使用。

唐代就明确规定:“非王宫之居不施重拱藻井。”宋代的建筑等级制度虽有所放宽,但也基本沿袭唐代,以后各代也都有限制。明代也有规定:“官员营造房屋,不准歇山转角,重檐重拱及绘藻井,惟楼居重檐不禁。”在古代,藻井往往是等级、高贵的象征。

五龙亭藻井

总而言之,藻井最初是先民们基于实用而发明的一种采光天窗。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被人们运用到宫殿、佛寺等高等级建筑中,并被人赋予了压伏火魔等美好的寄托。在中国人看来,屋顶不只有遮蔽天空的作用,它还是“技艺载道,道艺合一”的舞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建筑观,打造出这独一无二的美丽构造。


往期精彩

【设计聚焦-分镜设计】《一拳超人》分镜表现力赏析 

【设计聚焦-建筑设计】“挑战西方对可持续性理解"的八个建筑设计赏析

【设计聚焦-视觉设计】2022年是什么颜色的?

【设计聚焦-内饰设计】天然材料打造的空间内饰设计赏析

【设计聚焦-摄影艺术】哈苏大师赛2021获奖作品鉴赏

推荐阅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网易雷火UX用户体验中心”(ID:LeihuoUX)。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