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画里的清明节,原来这么丰富!

古代书画里的清明节,原来这么丰富!

提起清明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扫墓祭祖,缅怀故人。有民俗学者称,古代的清明节,除了有祭奠逝者的悲伤,还有万众踏青、郊游、射柳、斗鸡、放风筝、打秋千、蹴鞠(踢球)等种种欢乐,可以说既是断魂之日,也是快乐嬉戏之日。下面请您跟小编一起从书画作品中看看古代的清明节是什么景象。



禁烟火、吃冷食



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吃冷食。



▲  唐·《内宴冷餐》



所谓冷食,即已做成的熟食。因在寒食节用,又称寒具。唐宫内的寒食内宴,可谓最早的冷餐大会。



扫墓祭祖思先人



清明扫墓祭奠先人,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  唐·《祭扫》



清明祭祀的参与者不仅有平头百姓,还有君王大臣,大家都要祭拜先人亡魂。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参加扫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倾家出动。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人员亲身参与的事,数日内郊野间人群往来不绝,规模极盛。


▲ 清代·《扫墓图》



踏青郊游赏春光



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是清明节的另一项重要活动。旧时,清明时节的郊野之中,众人春游的场景是非常盛大热闹的,当时游乐活动在清明节俗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差不多与祭祀平分秋色。


▲ 北朝·《踏青》

▲ 元·王振鹏·《驭马踏青图》


在我国历史上,特别是汉唐时期,流传踏青寻爱的故事相当多。汉武帝就是在19岁那年上巳节例行传统的“修禊”礼后,遇到才貌双全的歌女卫子夫,产生爱情,从而相伴50年。


▲ 禹之鼎 ·《游园踏青图》(局部)



荡秋千


荡秋千是古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所以清明节也称“秋千节”。传说荡秋千可以驱除百病,荡得越高,象征生活越美好。


▲ 五代·《荡秋千》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 唐·《走马射箭》



踢球


古代的踢球游戏,是现代足球运动的前身。这是古代清明节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用来训练武士。



▲ 中国古代女足


在古代,足球(蹴鞠)作为顶级赛事,深受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的喜爱,人们对蹴鞠的激情,绝不亚于如今我们熬夜看世界杯的疯狂。

▲  元·胡廷晖·《宋太祖蹴鞠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美术观察”(ID:pyyjb12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