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范扬人品还是不错的,广泛地代表了一部分绘画工人的现状,也提携了很多“现代书画博士们”
一个人在关键的人生成长期间能遇到什么样的人,会决定他以后的人生。《笑傲江湖》中令狐冲在思过崖同木高峰打斗时,拉住要跌落悬崖的木高峰说道:没有天生的恶人,更没有不值得救的人。木高峰有些感慨悲壮地说:如果年轻时遇见令狐冲,那么现在他就是大侠了。看来,一个人的品性是年轻时形成的,以后不管受何教化,改变就很难了,而少年及青年时期形成的品性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在书画艺术界有“人品即画品”之说,此说虽有些绝对,但也可间接说明好人品是一位优秀画家应该具备的条件。
▲吴立平八十多岁高龄的父亲及亲友向范扬讨债
最近,著名画家范扬和经纪人吴立平之间的经济纠纷被爆料,搞得书画圈路人皆知,由此吴立平和范扬的纠纷,不再是个人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化成了公众事件。在我直接或间接的书画圈认知中,书画经纪人是个赚钱的行当,第一类是双赢型的,大家达成共识一起挣钱,第二类是纯粹忽悠型的,第三类是设计下套型的,但都不可能搞得血本无归。
事例一,戊戌年春节期间,鄙人去画家朋友工作室喝茶聊天,其间他谈起认识的一位七八年没见的书画经纪人,说他现在发达了,自从担任国内某颇具实力的著名画家的经纪人,10年不到就把他的画从几千炒作到了十多万一平尺,画家现在身家亿万,经纪人自己也身家八千万,画家朋友听得云里雾里,似信非信,但人家现在全身名牌,住着西湖边近20万一平米的豪宅,开着250多万的进口豪车,一副暴发户的志得意满,跟以前那个有些寒酸的身形单薄的小子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又不得不信了。如此看来,只要运作得法,书画经纪人的确是个赚钱的职业。
事例二,这类书画经纪人纯粹搞忽悠,靠着一张嘴干着空手套白狼的无本生意。这种人一般通过展览认识有些实力的画家后,会时不时来献殷勤,吹牛自己的人脉和社会资源,信誓旦旦保证能为画家把作品推广出去,在取得画家初步信任后,开始提出一些要求,比如要画家先给几张字画出去活动活动,以便为其策划推广,等到画家真给这位忽悠型经纪人作品后,他就玩人间蒸发,也就没有以后了。
事例三,这类经纪人事先会对画家有个基本了解,接着设计一个大套让画家钻进去。他们会配齐秘书及跟班隆重上门给画家带来口头业务,比如某某公司需要定制一批画,画家需按题材创作作品等,在跟画家郑重其事地商讨完毕后,他们会以公司名义邀请画家去某地较偏僻的别墅创作,画家如果去了,那么已经走进了套子里,到达目的地后,经纪人会借故离开,但会留下一位不知从哪找来的年轻美女侍候画家,这位美女的任务就是勾引画家犯男人都会犯的那种错误,但这错误的代价太大,事后没收画家一切通信设备,软禁在这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别墅里。在美女督促下没日没夜创作一两个月才会被放出来,到时这位画家恐怕半条命都快没了。
▲范扬作品
以上三个事例,不管是双赢方针,还是忽悠下套设骗局,经纪人一方都是利益上的赢家,像范扬经纪人吴立平这样弄得血本无归、又欠债几千万的还真是闻所未闻。吴立平认识范扬时是中青年了,而且开有公司身家千万级,应该有基本的社会认知和识人判断能力,能嗅到投资书画艺术是件利润丰厚的事业,在对书画艺术缺乏基本鉴赏力的情况下,犯了大多数暴富后的中国商人都会犯的判断力问题,选择位高权重的画家是他们的投资首选。商人的职务选择投资倾向也间接导致书画圈这些年生态混乱,很多书画家业余不好好钻研创作,把精力全用如何谋个一官半职上。像吴立平这样投资了范扬几年还没见回本,还要借钱投资继续运作的现象,我想更是一种赌徒心态吧!
目前的艺术品市场中,很多经纪人和藏家因为不具备慧眼,只好看谁职务高就选择谁的艺术作品已经是种普遍现象。就是说,他们看重的并不是一件艺术品本身是否精彩,而是看重艺术品的创作者是不是美协主席,是不是美院教授,是不是画院院长,是不是艺术学院院长,他们不但不考虑作品本身的艺术性,更不会考虑画家的人品。这些所谓藏家或经纪人只关心这批作品过几个月或几年后价格能否成倍增长,到时候他们就可以从床底下把满是灰尘的画作换成一捆捆现金了。至此,艺术品本身的含金量已经从艺术品异化为权力化的职务头衔,而艺术品本身也沦为金钱流通环节的一个符号,因为这群人是赌徒式的投机客。但赌徒往往十赌九输!
当这些所谓书画经纪人忽视了艺术品的真正价值,在不了解艺术家人品,不了解书画市场行情,没有预见存在的风险情况下,就凭画家社会地位盲目下注,又不及时收手或调整战略,在没有事先采取可控风险的措施下,像吴立平这样的书画经纪人有今日之让人同情唏嘘的境况是不可避免的。
范扬的作品好与不好,业界有目共睹,这里不做赘述。画家从艺一辈子,人品是画品的底子。欣赏一个人,正所谓要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范扬和吴立平之间或许开始彼此都有过美好的期待,只是八年时间消耗掉了一个人最后的一丝善良,然后决裂翻脸走向公堂,这是怎样的一种怨恨?我想任何艺术家倘若人品不过关,画品格调也不会高到哪里,不管之后他获得多大的成就,都会有坍塌的那一天。
▲赵本山作品
“明星书法家”赵本山的作品价格断崖式的下降应该是个佐证。
2014年4月10日,在成龙生日晚宴慈善的拍卖会上,赵本山手书《心经》拍出200万元的高价,令网友瞠目结舌。
过了不久,民间传出大量与赵本山有关的“涉黑”“贿赂”等不利消息,不少圈内人纷纷撇清关系。接着,在苏州举行的一场名为名人书画拍卖会上,主持人:“赵本山书法《望庐山瀑布》,500元,有没有人应价?500元第二次,有没有?……”随着一阵沉默声,主持人宣布:“拍品收回!”
所以,一个书画家作品的精神即画品,和其德行品性是相辅相成的。
道光年间,曾国藩在写给诸弟的信中说: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而他在用人方面也格外注重官员的人品。我想我们的艺术经纪人可否用先贤的识人原则去投资包装书画艺术家,在关注书画家作品的艺术价值时,是否更应该把书画家的人品放在首要位置考虑呢?我想按此标准挖掘书画艺术家,一定会有皆大欢喜的双赢局面产生,久而久之,更会为书画艺术圈带来重德重艺的良好生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美术观察”(ID:pyyjb12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