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笔触的概念,来源于书法。书法一般讲究“不补笔”。一笔写下去,不太满意的话,一般不应再写一下补一下。因为往往补的一笔,很不自然。往往第一笔是不太好,补一笔就弄巧成拙,得不偿失。当然,也有主张补与不补,尽可以随意。
国画是书画同源,因此国画的用笔,也有类似的讲究。一般来说,画画补笔是可以的,但是还是以一气呵成比较好。有的画家勾线不太理想的地方,就用彩色去铺,遮盖掉。但是总的说来,涂涂改改,不是国画所惯用的画法。
油画则不然。油画颜料的覆盖性非常强,同时干得慢,因此在画布上画的时候,一层一层地画上去,是非常自然的画法,而覆盖上去有时候还能发生调色的意外效果。因此,油画画法的多笔覆盖,是正常的。很多画家就是需要多层地覆盖,产生复杂的效果。
新东方主义油画采用国画的理念画油画,因此发现油画如果不补笔的话,也会象画国画一样,有一气呵成的意识流。我们讲过“意识流单元”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就是气韵的形成。因此我们注意到一个意识流单元,一气呵成,画出的画,具有比较生动的气韵。为此我们提出“有效笔触”的概念,就是指画画时,形成画图的基本笔触。后面补上去的笔触,往往不再是有效笔触。
反复多画几层,不是不能形成好的画,也是可以的。但是油画如果尽量限于有效笔触的话,会形成与一般油画不同的画风。这种区别是微妙的,往往很难说哪一种画出来的更好。是限于有效笔触好?还是不限于有效笔触好?
西画的素描,有一种画法,就是不用橡皮擦掉画的不准的笔触。比如Bert Dodson《素描的诀窍》就教你“不要抹擦,要在画中留两个以上的”叠笔“”。
Dodson的方法等于说,叠笔都作为有效笔触,不要擦掉。换在油画的情况下,那么就是不要用其他颜色去覆盖画的似乎不准确的笔触。这种要求,一方面象书法写字那样,约束了写字的时候必须尽可能一笔就写的完美。另一方面,又等于要容忍似乎不准确的笔触,不去覆盖。
国画也是类似的,画错的笔触,在国画里有时候补笔也不行了,整个画就废掉了。有时候画家将错就错,保留下来,作为叠笔,作为有效笔触,想办法化解。
新东方主义油画提出这个“有效笔触”的概念,大致上就是这么一种画法。这个今后在进一步研究之后,我们也许会再做表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导览”(ID:V_DAOLA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