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如何把情色和艺术结合到极致?

席勒:如何把情色和艺术结合到极致?

席勒:双重自我

△席勒自画像


埃贡·席勒,20世纪初的表现主义画家,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为后世留下了2000多幅素描和水彩画,以及400多幅油画,其中包括100多幅自画像。

 

《张开手指的自画像》,席勒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这幅画的线条勾勒巧妙,配色相得益彰,加之席勒在后来反复运用此种线条表现手法画中的人物表情微妙,形象呼之欲出,别有一种诱惑,这种表情的刻画方式在他的自画像中并不常见。

与主流画家不同,席勒更注重于内心世界的真实表达,作品主要为带有情色暗示的人物画和自画像。画中的人体形态扭曲,充满挑衅的意味。

 

△《目光涣散的恋人》,席勒好似正和一个眼神空洞的人偶耳鬓厮磨。他转过头,用呆滞的目光看向观者,双手一如既往的干瘪和细长(实际上,席勒本身十指细滑,指节偏短),犹如一副骨架,缠绕于情人的发丝间。女人挺起腰身,双腿缠住男人,双手紧抱对方,恋人们狂乱的双手与他们空洞的双眼对比鲜明。

席勒的画,不优雅,不温润,不抒情,不为取悦他人而画,风格十分的傲慢。但正是这种傲慢,造就了画作真实、疯狂的情感,迸发出了十足的生命力。

 

△《悬浮》,这是一幅蕴含深意的自画像,代表席勒及其分身的两个人物浮现于草原之上,草场地势绵延起伏,仿佛代表着世界。其中一人浮荡空中,死气沉沉的模样,如同处于昏迷状态里;另一人双足并拢,仿佛正准备向上浮起。他们好似飘浮在空中,然而,当视线观及花朵与岩石,又显得两人离地不远。

乍见席勒的画,会认为其病态、扭曲。但若深入体会,那简单却富有力量感的线条、完美的透视、大胆的用色、不安的情绪……是难以理解,更难以模仿的惊世之作。

 

英年早逝的席勒,美术史上难得的一位天才少年。

 

情色与艺术的极致

 

△《撩起长裙的黑发少女》

“否认性的才是真正的淫秽,因为他们以最下作的方式,侮辱了生他们的父母”——席勒

 

对于情色,席勒有一种很深的执念,22岁那年,他以色情污染文化艺术的罪名遭到控诉,他的多幅作品被当庭烧毁,并被短期羁押入狱。

 

《站着的黑发少女》这位少女可能是席勒画室里的众多穷苦孩子之一。席勒把这些孩子当作模特,描绘她们穿戴完整或衣不蔽体的形象。这种行为让他在纽伦巴赫遭受了24天的牢狱之灾。

在席勒的裸体像里,他会让模特摆出荒诞不经的姿势。他所画的人物身体形象一般都是扭曲的,并涂上奇异斑驳的肤色。画中的女人们通常穿着长筒袜和鞋子,或仅着上衣,搔首弄姿、卖弄风情、沉湎情欲。

 

《弯腰前屈的穿着蓝色长筒袜的少女》席勒以他生动有力的线条,描绘出一位曲身倾向地面的裸女。

虽然自渎行为是艺术家所处时代的禁忌,但席勒深爱着自己的作品,并勇于挑战世俗道德,描绘了男欢女爱(席勒时常化身画中男子)或两女相拥的情色画面。

 

△《拥抱》这幅惊世之作是一幅激情荡漾的表现主义作品,呈现的是一对躺卧在白布上的爱侣:他们彼此交缠,激烈相拥,女人的棕色长发好似在随风飘扬。画中的男人可能就是席勒……


△《裸女坐像》,一位棕发裸女摆出坐姿,现身在空白的画面里,腿上穿着黑色长筒袜和棕色鞋子,左腿倒向隐形的地面,展露着双腿之间的隐私部位。她目视着观者,眼神中透露着不切实际的天真,双目圆睁,似在寻觅爱情。


这些画作中有姿态撩拨的女人,也有直白的性爱场景,正如《裸女坐像》和《拥抱》分别所示。画作《拥抱》展现了极情纵欲的男女之爱。此外,席勒还用他完美的线条勾勒了许多素描裸体像。

 

△《带桔色头巾的女人》

在所有的情色画作中,席勒最青睐于模特情人沃利。在四年的相处时间里,席勒为沃利创作了大量的裸体画作。

 

△《沃利·诺伊齐尔肖像画


但怪癖的天才最终却没有接纳沃利,而是迎娶了另一位女人伊迪斯。结婚后,席勒仍然想念旧情人,甚至幻想过脚踏两只船,并对沃利和伊迪斯二女缠绵进行了幻想创作。为了避免被人认出画中妻子的身份,他用简单的线条和圆点来描绘其中一位女子的脸。

 

△《两个相拥的女人》

不得不承认,做为画家,席勒是极其优异的,但作为男人,席勒有几分离经叛道。


纸上美术馆:《席勒》全新推出

随书走进席勒的内心世界

1月21日-26日到手54元,前10名付款送卢梭装裱画一套!

情色之外

亲朋好友间的温情


席勒的作品虽然大多以展现情欲为主,但他同时也极为重视家人、朋友之间的温情,这或许是由于席勒自幼便受到了家庭温情的极大影响,母亲的疼爱、父亲的支持,都是他成为一名画家的动力源泉。

 

△《画家汉斯·马斯曼肖像画》,席勒青年时期的风格对左页画作的影响显著地体现在三个方面:画家汉斯·马斯曼的形象、双重装饰背景,以及源自克里姆特外形弯曲的装饰图案的灵感。

但是,在席勒14岁那年,父亲去世,这对正在成长关键期的少年是一个致命打击,这也是席勒作品多为表现痛苦、悲伤的原因之一。

席勒为亲朋好友创作了众多肖像画,其画笔下的人物形象包括姑父利奥波德·齐哈切克、妹妹格蒂、情人沃利和妻子伊迪斯等。


 △1910年,席勒结识了铁路监察员海因里希·贝内施,后者立即被席勒的作品折服,购入了他的大量画作。席勒为海因里希父子画出了这幅《海因里希和奥托·贝内施双人肖像画》

年轻的席勒挣脱流派的束缚,这些作品有着夸张、极端和挑衅的画面,其中的人物外貌特征通常也浮夸至极:马克斯·奥本海默化身“舞蹈大师”;埃尔温·奥森的头部从身体分离后悬浮空中;舞女莫瓦仿佛身陷疯狂;艺术家的情人兼模特沃利面部扭曲、双眼硕大。而伊迪斯·席勒的形象却总是显得温柔平和、神色忧郁。

 

《画家马克斯·奥本海默肖像画》,马克斯化身为“舞蹈大师”

 

△《家庭》


现实与超现实

 

年轻时的席勒在师傅克里姆特手下学习了精妙的构图技法和极具表现力的线条手法,两人不只是师徒关系,后期更发展出了深厚的友谊。

 

△席勒早期作品《的里雅斯特港

他虽生性激昂,但有时也会陷入忧郁,又因为不安于现状,所以他总是容易走极端,将情绪诉诸笔端,将命运书写于寓意画之中。他后来受画家蒙克和哲学家佛洛依德的影响,转变为一名纯粹的表达自我情感的表现主义画家。

 

《死去的母亲》能感觉到蒙克的艺术风格对这幅作品产生的影响:背景颜色深暗、笔触突显,母亲和孩子浸没于黑色混沌之中


14岁父亲离世后,席勒与母亲关系开始变得不睦,幸而与导师克里姆特维持着深厚友谊。通过克里姆特,席勒还被介绍到维也纳分离派的艺术工坊进修,这成就了席勒对自我多元表达的更进一步。

 

《三裸男图》画中人的形象与昆虫、青蛙近似,整体呈现出一个由直线和曲线构成的装饰图案,曲线为之注入了动感。

他的创作题材不仅涉及性欲、情爱与家庭,关于宗教和死亡等超现实题材也有着很深的表达。

 

这幅大尺寸画作上的人物分别是席勒和克里姆特,两位艺术家的模样清晰可辨。他们身着僧侣的长袍,这种长袍会赋予画家这一职业神圣性:在欧洲,这种男式长袍通常具有宗教属性。


席勒描绘了厄洛斯(爱神)与塔纳托斯(死神)的主题。与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一样,涉及孤独与人类悲惨命运的寓意画总是与母亲联系在一起。这些画往往具有多重含义,有些晦涩难懂的地方,但席勒不愿评述自己的某些作品。

 

1909年起,席勒开始用画笔探讨生与死之间的对立和连接,并以此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作品,本幅《痛苦挣扎》就属于其中之一。

自1909年起,席勒开始用画笔探讨生与死之间的对立和连接,并以此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作品,油画《痛苦挣扎》就属于其中之一。

 

1918 年,年仅28岁的席勒因西班牙流感去世,正如其他那些英年早逝的天才一样,席勒在短短的一生,留下了美术史上一段“忧郁”的惊世传奇。


纸上美术馆:《席勒》全新推出

随书走进席勒的内心世界

1月21日-26日到手54元,前10名付款送卢梭装裱画一套!

 -END-

文丨武治宇

图片均出自《纸上美术馆:席勒》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家地理BOOK”(ID:cngbook36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