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钟爱大自然,永不变心。
柯罗并不像艺术家。
看看艺术界都是怎样的人物:
文森特·梵高的疯魔,克劳德·莫奈的反叛,爱德华·马奈的裸女,保罗·塞尚的狂想……
一个没有鲜明个性的人,怎么算得上是艺术家?
其实,柯罗有他“非凡”的一面。
能够成为以风景画见长的,堪称法国19世纪中期描绘风景的大师,能成为使法国从传统的历史风景画过渡到现实主义风景的代表人物的柯罗,是个绝对“没那么简单”的艺术家。
照柯罗出生时的大环境来看,这个性格显得过于“平静”了。
《宁芙之舞》1860-1865年。
图\《纸上美术馆:柯罗》
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余温还在,艺术家们正处在狂热的表达自我的阶段,为了突破传统,把之前所谓的“高级趣味”踩在脚下,画笔成了手枪,每一笔都在艺术界擦出响亮的火星子。
打出最响亮的那一枪的,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大师、理论家以及伟大的教育家皮埃尔·亨利·德·瓦朗谢讷打出来的,他也在后来成为了柯罗的老师。
从古典主义到幻想呈现,再到现实主义和风景描绘,艺术家们抛开局限,恣意挥洒的日子,还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着。
虽然这股改革的热潮,没有让柯罗成了激进的革命家,但幸运的是带给了他爱上艺术创作的契机。
《牧羊人的星星》1864年。
图\《纸上美术馆:柯罗》
19岁的柯罗开始学习经商之道,父亲给他定的目标是进入“商会”,能熟练地与各种资本家打交道,他却经常偷偷跑出去写生,在别人眼里就是——
“放着万贯家产不继承的富二代,偏偏要搞不入流的艺术。”
虽然柯罗的父亲是不赞成家中独子不继承家业,但是也没有过分打压,1817年父亲在距巴黎西南大约15公里的风景极美的维尔·达布买下一栋别墅,在柯罗的请求下,同意给他一个房间做画室,但作为条件,柯罗还是要继续学习经商。
《阿夫赖城的池塘》1868年。
图\《纸上美术馆:柯罗》
柯罗的转机出现在1822年。
二妹安娜因为孩子的死悲伤过度,不久也去世了,这让柯罗的父亲转变了心意,开始支持儿子的梦想,26岁的柯罗终于克服了他艺术创作道路上最大的难题,他可以专心拿着画笔,行走在自然之间,为心爱的风景泼墨描绘。
26岁才正式开启艺术旅程的柯罗,有两大特点,一个是热爱自然,一个是热爱旅行。
他的这两个“热爱”可不简简单单的只是为了画画,而是刻在了柯罗这整个人的DNA里。
这还要从柯罗的老师,咱们开头提到的皮埃尔·亨利·德·瓦朗谢讷大师说起。
他作为“历史风景画”的开创者,十分反对平淡乏味的洛可可风格,主张回归古典范式,将风景画提升到与历史画齐平的主流绘画地位。
《罗马郊外普桑散步的小路》1825-1828年。
图\《纸上美术馆:柯罗》
他在古典画法的基础上构思作品,描绘神话传说、宗教故事或田园风光中的大自然,并且让大自然成为整幅画作的主角。
因此,直接观察自然就成为瓦朗谢讷的弟子们必不可少的一课。
旅行期间,柯罗对着实景创作了大量的素描和油画作品;回到画室后,这些画作反过来滋养他的想象力,让他在创作虚构的风景时有据可依。
图\《纸上美术馆:柯罗》
柯罗尤其沉迷于转瞬即逝的现象与动态——湍急的瀑布,险恶的天空,飘洒的雨水,摇曳的光线......在意大利期间,柯罗描绘了罗马及其周边一系列少有人描绘的景观。
在古老的历史遗迹之外,柯罗还描绘了一些平凡普通的建筑,比如工场、断墙、小教堂、磨坊等。
《水渠》1826—1828年。
图\《纸上美术馆:柯罗》
因为柯罗为风景画赋予的全新感受,一场19世纪绘画领域的变革由此开启。
瓦朗谢讷的这幅写生画展现了工厂墙面和杨树树冠上的光影效果。画家省略了不必要的细节,天空和灌木丛仅是粗略地涂抹而成。
图\《纸上美术馆:柯罗》
柯罗以瓦朗谢讷为榜样,整个职业生涯都保持着积极去户外写生的习惯,他在创作时化繁为简,让画面变得十分鲜活。
这幅画完美地展现了柯罗对瓦朗谢讷风格的继承:柯罗选择了俯视的视角,可以同时展现阳光照耀在教堂、柏树以及远山植被上的效果。
图\《纸上美术馆:柯罗》
1826年3月,柯罗在法尔内塞花园中写生。这座花园建于16世纪,其所处位置是观赏古罗马广场、罗马斗兽场及其周边古迹的绝佳地点。
为了捕捉一天中不同时段的不同光线效果,柯罗画了三张写生作品,分别是早上、中午和晚上。
下图这幅作品呈现了典型的正午时分的光线效果,光影对比强烈,让罗马斗兽场看起来生动逼真。右侧近景中的墙面和植被构成大片的暗色调区域,烘托了明暗对比效果。
《从法尔内塞花园看罗马斗兽场》1826 年。
图\《纸上美术馆:柯罗》
为了描绘浸润在夕阳余晖中的古罗马广场,柯罗选取了一个开阔的视角进行写生:
既展现了天空之美,又描绘出暖色调的光线照耀在石头墙上的效果,以及景物在夕阳下拉出的长长的影子。
为了描绘出这幅景象,柯罗进行了十五、六次写生,才最终呈现出如此逼真的效果。
一般来说,画家们在工作室内创作大型作品时,才会如此一丝不苟。而柯罗却在这幅写生作品中如此精益求精,可见其在画法上的探索精神以及高度的创作自由。
《从法尔内塞花园看古罗马广场》1826年。
图\《纸上美术馆:柯罗》
从26岁开始才正式从事绘画的柯罗,主要师法自然,他热爱旅行,先后三次去意大利,还去过荷兰、瑞士、美国,至于法国更是走遍各地。
柯罗的意大利之行可不是去拜师的,也没有临摹名作,而是游历了佛罗伦萨、威尼斯、米兰等地,以大自然为师直接写生,他说:“不要模仿别人,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描绘大自然,”
这句话伴随了柯罗一生。
直到去世前一年,77岁高龄的柯罗仍坚持到库布隆、阿拉斯、桑斯等地,目的就是为了浏览风光,领略大自然的奥秘,在自然的启示下作画不辍。
《圣巴托洛梅奥岛和桥》1825—1828年。
图\《纸上美术馆:柯罗》
由于他怀着深厚的感情去仔细的观察,对大自然加以认真的体味。因此,他的风景画朴实无华中蕴含着浓浓的诗意。
他的风景画不夸张,不施艳丽色彩,描写的大部分是色调柔和的清晨或傍晚,有时画面还笼罩在轻烟薄雾之中,其静谧、优美之感犹如梦境。
有些风景画中还加上了一些神话或传说中的人物,为画面增添了活力。
《德谟克利特和阿布德拉人》1841年。
图\《纸上美术馆:柯罗》
柯罗对绘画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性格,但是在为人处世上,一直都是一个“温柔大叔”,他人缘很好,朋友也多,还有不少人至死都念着柯罗的好,这样一个温柔的艺术家也没有像他的老师皮埃尔·亨利·德·瓦朗谢讷那么激进,任何世间的纷争都没有柯罗的身影。
这么看,柯罗确实没有某些艺术家或是偏激,或是激烈的个性,也没有因为身处乱世而浮躁或暴走,只是一个勤勤恳恳创造奇迹的大师。
这样的人,怎么就不是艺术家呢?
“我一生钟爱大自然,永不变心。”这就是柯罗,这位风景画界大师级别艺术家纯粹的一生。
想了解这位大师更多的人生故事,和精美优质的画作,看《纸上美术馆:柯罗》这本书吧。
本书是“纸上美术馆”系列图书之一,全书分四个部分,展示了画家柯罗的六十二幅作品,并进行相关讲解。
柯罗是19世纪法国风景画家,他一生迷恋旅行和大自然,以描绘转瞬即逝且富有诗意氛围的的风景而闻名,这种艺术风格对莫奈等印象派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纸上美术馆 柯罗:情感与诗意》
复制淘口令,打开淘宝即可购买
79¥uJ1Y2jB69m9¥
-END-
编辑丨笑笑
参考资料丨《纸上美术馆:柯罗》
首图 | 柯罗《珍珠女郎》1868-1870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家地理BOOK”(ID:cngbook36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