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蠢萌的圆滚滚,是山火灾难中的超级英雄?

这个蠢萌的圆滚滚,是山火灾难中的超级英雄?

动物界的怒火救援,有心还是无意?


2022年的夏天,不太好过。

高温、干旱、野火...一件又一件由极端气候引发的灾难无时不刻催化着人们的担忧和焦虑。

2022年8月23日,在持续多日的高温下,重庆巴南山林发生火灾。图/视觉中国


△8月25日晚,在消防、武警官兵以及志愿者们的协同努力下,重庆北碚区歇马街道山火明火已有效封控。图/视觉中国


今天这篇文章也取材自这看似剪不断理还乱的气候灾难,但又稍许有些不同。

故事,得从一只袋熊说起。


袋熊,因便便闻名天下的土肥圆

大洋洲,一片神奇的土地。

由于其与世隔绝的独特地理位置,无论是昆虫、鸟类还是哺乳动物,都在这里进化出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特殊种类。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当属有袋动物

比如有着“世界最幸福的动物”“人类终极梦想”之称的树袋熊,每天除了吃就是睡觉,一睡能睡17-20个小时。

△树袋熊:我为睡觉而生。图/视觉中国

以及经常出现在短视频里,一身粗壮的恐怖肌肉,靠拳头打遍海陆空各种猛兽,也爱暴揍人类的红袋鼠

△红袋鼠:你瞅啥?没见过肌肉猛男?图/视觉中国


当然少不了我们今天的主角,互联网新晋土肥圆“网红”——袋熊

袋熊长得又矮又肥又圆,有点像小型的熊,名字里也有个熊字,却和熊没啥关系,反倒是和树袋熊、袋鼠同属于有袋家族

△袋熊,一脸蠢萌的可爱动物。图/视觉中国

这肥家伙由于长得没有树袋熊、短尾矮袋鼠般可爱,也没有像袋鼠一样长相奇特,所以以前存在感并不强。但其随着相关科普内容的传播,凭借一项独门绝技跻身于动物界顶流——世界上最与众不同的便便。

没错,袋熊的便便,是方形的。

为啥会这么奇怪?难道袋熊的肠道是有棱有角的?科学家们对此都无比好奇,但始终没有得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不过可以明确的是,袋熊之所以会拉出这种奇特便便,是为了标记领土。袋熊是一种领地意识很强的动物,很抗拒其它动物靠近自己的领地。而方形便便,不仅长得能让自己记住,也不会像圆形便便一样经常被风刮跑,可以很方便的标记自己的领地。

△巧克力一样的便便标记物。图/science news

领地意识强,主要也是由于袋熊的家造的舒服至极。凭借着强大的挖洞能力,袋熊最深能挖出个30米深的地洞之家。不仅如此,它们为了建造出最舒服的豪宅,会挖多个洞穴,中间以隧道相连,形成一个规模宏大又复杂的洞穴系统。

△惬意的袋熊之家。图/tips make

然而,就是如此一个注重居住感受、不太欢迎其它动物做客的袋熊,在野火灾难中却摇身一变,成为了拯救苍生的“超级英雄”?


袋熊,野火中的救星!

近年来,从澳大利亚到北极再到北美和南美,世界各地接连出现了创纪录的野火事件。火灾,正在严重影响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2019年,澳大利亚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野火灾难,引起全球关注,持续数月的大火覆盖了几乎整个澳洲大陆的三分之一,并造成了33人死亡,成为近年来全球气候灾难最大的事件之一。

△2019年澳大利亚持续数月的森林大火。图/BBC NEWS

而在这场惨烈的灾难中,动植物是最大的受害者,蔓延迅速的火舌几乎吞噬了森林里的一切生命,据估算,至少10亿只动物在这场大火中死亡。仅在澳大利亚蓝山自然保护区,就有至少5000只树袋熊死亡——相当于当地树袋熊数量的三分之一。

△蓝山自然保护区至少超过80%的土地被大火吞噬。图/卫报


当悉尼南部高地的大火熄灭后,当地的自然保护工作人员来到被烧毁的现场,发出了悲哀的感叹:“当太阳升起时,什么都没有,我的意思是那里什么都没有,除了肉眼所见的绝对黑暗。”

“但是,有袋熊。”

△大火过后,孤零零的森林只剩下袋熊一种物种。图/BBC NEWS

没错,袋熊,就是这绝望的炼狱中唯一能度过难关的动物,同时也是一位令人意想不到的“救生英雄”。

在漫天大火熊熊燃烧之时袋熊非常慷慨地允许其他动物在家中避难,由于极深而又复杂的洞穴构造,大火难以威胁到深处,从而使诸如针鼹、小袋鼠等各种小动物们安全的躲过了骇人的大火,在这场灾难中得以幸存。

△针鼹,视力不好的可爱小家伙。图/WWF

同时,与地表温度相比,袋熊洞穴深处的温度非常稳定,每天的温度通常小于1 摄氏度,而地表则通常为 24 度以上。这种热缓冲在暴热的火灾中会有很大帮助,也是能躲过一劫的重要原因。

纪录片制片人彼得·海兰兹(Peter Hylands)实地考察了澳大利亚科巴戈野生动物保护区被烧毁的景观,并且观察到了这众多幸存动物躲在袋熊洞穴的神奇一幕。

△幽深凉爽的袋熊洞穴,大火中的庇护所。图/wikipedia

不过,袋熊的此般“英雄行为”并不是出于其本意,更多是出于“无意”或是“不在乎”。澳大利亚的袋熊专家表示,其他动物经常使用袋熊洞穴作为庇护所,偶尔也会使用储存的水等资源。但没有证据表明袋熊会“分享或组织其他动物”进入洞穴。

其实,动物界经常会有类似的利他行为,这其中一些是无意识的,而另一些,则是充满令人深思的勇气故事。

动物里也有超级英雄?

利他行为,可能是人类掌握的最重要的本领之一,不过它并不是人类专属,在动物身上也经常能找到体现。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经常在科普栏目中出现的具有复杂社会结构的物种,如蜜蜂、蚂蚁和白蚁,是生物利他主义的绝佳案例。对于蚂蚁来说,为了种群的繁衍,工蚁们心甘情愿的为蚁后充当一辈子的打工人。

△蚁后与工蚁。图/视觉中国

大象作为一种高智商动物,也是动物利他行为中的经典例子。由于母象的最长的怀孕时间可以长达22个月,它们与幼象有着更加强的精神纽带,除了母亲会自己照顾幼崽外,大象群里的已经有经验的其他母象,也会对新产崽的母象表现出关心和额外的帮助。

不仅如此,动物学家们经常能观察到成年大象帮助小象,甚至是帮助被困在泥浆或水中的人类孩子的案例。

△图源网络

不过有一些动物的利他主义行为,更令人惊讶和值得深思,比如曾经刊登在《SCIENCE》杂志上,并轰动一时的2009年座头鲸拯救海豹事件。

2009年,美国加州西南渔业科学中心的罗伯特·皮特曼(Robert Pitman)在南极海域捕捉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

当一群虎鲸攻击一只海豹时,两只座头鲸拔刀相助,其中一只座头鲸翻了个身,把海豹拱上自己庞大的身体,当海豹开始滑落时,座头鲸小心地将它推回胸前。不久之后,海豹从一块浮冰爬到了安全的地方。

图源SCIENCE

这不是唯一一次观察到座头鲸保护海豹的事件,座头鲸到底出于什么目的做出这种行为,科学家们一直以来也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

比起保护海豹,海豚救人的故事似乎更加令人津津乐道。这种聪明的海洋哺乳动物有众多主动出手帮助人类脱险的事迹。

比如今年8月6日,自然世界新闻网就报道了一起新西兰的海豚救人事件。当时,一位游泳者正在参加一场16千米的游泳挑战,在游过3小时后,一群海豚突然以环状包围了他——不远处正有一条大白鲨伺机而动。


图源每日邮报

虽然这无法证明海豚是为了保护游泳者而进行包围的,但几分钟后鲨鱼游走后,海豚继续和他游了近50分钟,这加重了人们对保护行为的猜测。

自然是无情的,动物是否亦然?对于动物之间利他行为的争议一直源源不断,心理学家奈杰尔·巴伯(Nigel Barber)在她的著作《残酷世界中的仁慈》中提到,每当一只动物帮助另一只动物时,帮助者总会获得一个隐藏的好处,以此来解释动物间难以理解的利他主义行为。


不过,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想必当大火中陷入绝境的小动物们躲进袋熊洞穴的那一刻,世界在它们眼中,从未显得如此安宁。


-END-

文、编辑丨武治宇

首图来源丨视觉中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家地理BOOK”(ID:cngbook36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