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笔记│生态廊道设计范例—大观湿地公园

考察笔记│生态廊道设计范例—大观湿地公园

关注“GVL怡境生态”
了解更多海绵城市资讯!

大观湿地公园位于天河智慧城高唐新建区东部,大观路西侧,旧羊山脚下。是广州地区第一个海绵城市的湿地公园。展示了天河高科技生态创新产业迸发了蓬勃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大观湿地公园区位

大观湿地公园印象

据介绍,大观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47公顷,是天河区按照“海绵城市”理论对智慧城东部水系进行生态建设的一期示范工程,体现了天河智慧城“低碳、智慧、幸福”的建设理念。

湿地生态水泡

▲湿地生态水泡

公园结合地势因地制宜开挖出连串湿地泡为海绵蓄水体中心,与可渗透广场、可循环材料栈道、透水绿道等共同构筑雨水收集净化系统,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综合措施,建设成为集水质净化、雨洪调蓄生态循环城市设施,以及休憩科普旅游基地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设计的亮点在于科学利用地形,将生态水泡系统将净化流程分为沉淀过滤池、病原体净化区、重金属净化区、梯田综合净化区、水质稳定区和新塘水库

水泡使用功能性植物例如水葱、再力花、美人蕉、水烛以及海芋等分布在各个水泡周围,用于净化水体中的氮磷化合物,粉尘,二氧化碳以及氯化钠等。

整个湿地公园海绵城市的净水原理运用的较为准确,根据地势设计不同的功能水泡,并配合相应的挺水、浮水植被进行水流净化。

各个生态水泡功能布局

丰富的植物多样性

值得一提的就是直到净化后的水质可以排放到水库中,期间使用的植物种类及其功能都很值得借鉴。例如禾本科湿地观赏草晨光芒、青皮竹、细叶芒、纸莎草、花叶芦竹;马鞭草科湿地泊岸草花:马丹缨和蔓马丹缨;莎草科湿地植物:水葱和风车草;其他兼具功能和美感的海绵城市植物:灯芯草、粉绿狐尾藻、海芋、美人蕉、再力花、梭鱼草、白姜花、散尾葵、蔓花生;以及可以用于湿地的乔木:落羽杉和池杉

但是目前根据实际情况看来,可能是湿地公园刚刚开始运作,还来不及系统净化所有水质,水库水质并不好,有臭味,河面飘了很多死鱼,每天工作人员都要打捞些许,水库临岸处的水质分层,呈黄色,里面有淤泥沙。另外,也许是由于种植过密,且大多植被为低维护植被,所以后期的维护频率较小,因此,仅试运营将近1 个多月的场地,植被生长已经稍显杂乱。

▲湿地水泡大多呈现被植物违和的封闭状态

净化的水质还不够理想

极具“土人”风格的设计特色

大观湿地公园充满了浓浓的“土人”风格,延续了俞孔坚的飘带rural art(乡村艺术)风格。赋予飘带新的桃红色外衣,在每个一级园路塔楼附近,都会有飘带构筑物,起到标识和串联的地标和节点作用。桃红的构筑物和夏季深色的植物配搭在一起,整个公园有一种夏日的清新感觉。园中还有许多昆虫和小动物,整个氛围非常生态舒适,给人一种仿佛回到小时候乡下外公外婆家里后院的新奇感受。

粉色飘带设计

湿地公园的林中栈道

▲郁郁葱葱的自从车道

有清新的水质和繁茂的植物,就有追逐而来的动物们。麻雀、蟛蜞、青蛙、白鹤、野鸟、野鸭都能在湿地里寻觅到身影,人们骑车穿梭其间感受城市间的郊野氛围。

▲湿地公园内的翠鸟

▲湿地公园内的夜鹭

不过另一方面,由于这种地标式的构筑物和一贯的植物搭配,大观湿地公园的整体风格与上海后滩湿地公园非常相似,由于这种熟悉的感觉会让游人有一种想要对比的欲望,整体来说,对比后滩公园的仍有很多不足。


▲上海后滩公园湿地景观

大观湿地公园整体设计上与上海后滩公园类似,但进入园内观察,却不如后滩公园设计的精致。例如,公园整体主要注重其生态功能,对于人的使用功能考虑的并不周全,除了上游净化污染物质最严重的生态水泡围合严密,目的是不让人们接触有害水质,下游的水泡也几乎被挺水植被层层包围,游人基本无法靠近。相比上海后滩公园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大观湿地公园仍欠缺一些。

▲围合严密的生态水泡

一些设计的遗憾

整个园路的园路系统,尤其是架高的一级园路很少有直接通往底下的观景平台,且只有一边的串联。公园的另外一边临路,并没有合理设计一级园路,其中有一段园路设计是走在马路边。二级园路基本是石板园路及木质栈道,这些小道很少通向各个水泡,大多只是在围合严实的生态水泡周围转悠,且部分石板园路出现断头路的现象。

▲道路系统设计不是很友好

▲园中偶尔会出现断头路的情况

另外,公园对人的休憩空间考虑不是特别仔细,设置的休憩座椅并未完全从人的使用合理化角度出发,由于地势原因,部分座椅紧贴乔木的枝叶,人无法坐于其上,还有部分座椅完全暴露在阳光下,由于该材质极其吸热,阳光暴晒后,在夏季游人无法休息公园中的粉色飘带构筑物。在开园不到一个月的情况下就出现掉漆的现象,可见公园的后期维护和运营也很重要。

大观湿地开始改造后,保留了部分的鱼塘,再重新挖了不少水塘,根据地形改造成十几级落差。体现了天河智慧城“低碳、智慧、幸福”的建设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海绵城市措施,建设成为集水质净化、雨洪调蓄生态循环城市设施,以及休憩科普旅游基地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湿地公园。使这里以前是山地以及农民用来养鱼和灌溉用的水塘,杂草丛生、淤泥黑水的景观变成郁郁葱葱,充满生机的新型湿地城市公园

后记
时隔几年后,大观湿地公园已然成为了周围居民和上班族休闲游赏、科普健身的热门场所,充分发挥了生态廊道的综合服务功能,其冬季(11月~12月)的池杉林美景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打卡,这说明现在人们越来越心仪和向往这样“野花烂漫,水草繁茂”的自然生态景观,海绵城市的建设、海绵景观的打造将成为未来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END·
 

怡境生态

最新、最全、最好看的海绵资讯

↑扫码关注↑

往期热门干货

60种透水铺装设计,甲方爸爸再也不嫌丑了!

雨水花园到底应该做多大?设计师懵了...

独家海绵技术,7条生物滞留池的设计秘籍

独家│GVL海绵城市设计指南

闾邱杰:高品质海绵城市建设需与景观设计融合

广东有个比花园更美的海绵公园,它是…

海绵城市设计|干货来了!史上最全的雨水花园植物配置

现场直击!广东最美雨水花园—英德G花园

ASLA获奖项目深度解读 | 低成本高效能的生态污水处理系统

当海绵遇上艺术|深圳光明文化艺术中心

海绵材料│75张图,14个场景,石笼的强大应用设计!值得收藏

拒绝无效设计!14条路缘石开口的设计建议!

GVL怡境研究中心

GVL怡境研究中心提供全过程海绵城市设计服务,包括海绵城市咨询、报建、设计、施工、采购及运营方案,协助客户进行海绵城市的上位规划、海绵城市策略、编制报规文本以应对政府需求。同时海绵城市的设计紧贴建设效果,达到远超业界同行的海绵城市景观效果。我们建立了针对国内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的规范、图集等资料库,解决由于区位变化带来的雨水资源问题,一对一设计适合本地项目建设及发展的海绵策略。

团队具有先进的管理模式、跨专业、阶段密切合作经验,用于满足海绵城市多专业多部门的特殊性。为达到项目海绵城市落地景观效果及政府海绵验收的质量,配备了全阶段跟踪服务流程。

业务联系人:

周广森:(86)13929593708

曹景怡:(86)1857667054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GVL怡境生态”作者:GVL怡境生态(ID:gh_abd523279635)。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