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动力
设计师的工作是要创造性的解决用户的问题,设计师的成长是要自驱性的解决自己的问题。自驱的前提在于清楚的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或想做成什么样的事儿。
先讲个朋友的故事
某电商公司视觉设计师,工作一直比较认真,擅于店铺视觉和营销活动的设计,过去谈工作都是围绕方案讨论技法。最近聚会,变了很多,开始和其他朋友讨论文案撰写、SKU优化、流量获取、效果测算、数据分析、渠道变现这些她从前毫不感兴趣的领域,问了才知道,她未来有通过直播电商运营独立品牌的计划。她说现在在公司做项目关注的环节更多了,想学的也更多了,更会积极的从商家的视角不断思考怎样使项目更成功。只有公司的项目做成功了,明白实践过程中的得与失,未来自己做才有可能成功。
手里的项目,只看眼前,都是一件件以交付为终点的任务。跳出当下看未来,提前计划,把自我索求的锚点,贯穿到项目的实践中,不断从反馈中校准方向,才有可能把职场变成自我训练的靶场。离开时,留下了靶子,却已技能满满。
把成长看成一场持续借假修真向内索取的过程,才会有持久的驱动力。
外在表现
从以下不同的视角,看职场中设计成长的外在表现。
会尝试不同的方法
譬如同样的营销视觉方案,有的同学用扁平化素材拼接完成后,还会考虑采用2.5D插画或C4D建模的实现形式来对比效果。比如正式交互方案交付时,除了常规文档,还会有Principle动效文件、Curves属性参数以及可供提取公共组件的UI Kit,用来向产研展示设计意图和技术细节。不同方法的背后是更多的知识储备和工具运用。
有更极致的追求
“点赞或在看,都是莫大的支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叶鲁设计思考”(ID:yehloo-desig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