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3年!《阿凡达2》终于定了!

时隔13年!《阿凡达2》终于定了!

点击左上方“设计赛圈”→点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

《阿凡达2》终于来了!
13年的期待终于等到了!!!






11月23日,20世纪影业官宣
《阿凡达:水之道》中国内地定档时间!


从年初盼到年尾

《阿凡达2》最终在上映前三周定档

将于12月16日与北美同步上映

成为今年内地又一部“极限定档”影片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预告片过一波眼瘾吧!


《阿凡达2》定档的消息
无疑为冷清太久的电影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





 01. 

  海报设计  

《阿凡达2:水之道》定档海报▽

从海报上可以看到

中文LOGO和英文版采用了同一种字体

“凡”字结合了男主骑着飞鸟的剪影
并且字体带有水波的特殊效果
让整个设计更加富有细节和质感

海报的主视觉中心
男主身骑伊卡兰翼龙飞跃在海平面上
随时准备战斗的画面
视觉效果十分具有冲击力
《阿凡达2:水之道》新预告海报▽

《阿凡达2:水之道》IMAX版海报▽

《阿凡达2:水之道》角色海报▽




《阿凡达2:水之道》其他海报▽




 02. 

  剧情介绍  
《阿凡达:水之道》的故事发生在《阿凡达》剧情的五年之后

曾经的地球残疾军人杰克·萨利在互换身体后

成为了潘多拉星球纳美族的族长

并与妻子娜塔莉共同养育了一对可爱的儿女


然而,人类征服潘多拉星球的野心
并未因为撤军而消失
杰克发现有人类的阿凡达混入了部落中大肆破坏

于是决定率领部落离开森林寻找新的领地



预告片中,充满着大量的海洋元素
以蔚蓝的海水作为背景

以人物之间的嬉戏、人与海洋生物之间的互动的场景

演绎了欢愉、生机勃勃海底的世界

《阿凡达2:水之道》的副标题表明
海洋场景会是这部续集的重点
从目前释出的预告片中
也可以看到大量与海相关的画面
包括在海面上低空飞行在水中游泳骑着海洋生物穿梭等等

这一次卡梅隆呈现给我们的
将是全新海洋视觉盛宴



 03. 

  幕后制作  

相较于《阿凡达》的2.37亿美元制作成本

《阿凡达2》更是将制作成本扩大

至约3.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4亿元)


由于《阿凡达2:水之道》有大量的场景是在水下发生的
卡梅隆为了让演员看起来像在水里
让演员和摄影师都进入到水下
进行实景动作捕捉拍摄

为此,卡梅隆找来了最好的闭气专家
来教演员如何在水里长时间屏住呼吸
并在水里自如地活动

而如何在水下拍摄 3D 画面

成为了卡梅隆团队下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3D 拍摄是《阿凡达》系列的灵魂
卡梅隆需要确保每一帧画面
都能够以立体的形式在观众面前展开
尤其是 3D 水下拍摄对摄影师来说
可是巨大的挑战

这时候

澳大利亚的电影摄影师、科学家

Pawel Achtel ACS 

卡梅隆带来了解决方案

他在 2015 年发明了一项

名为 Deep X 3D 的 3D 潜水分束器

可以避免水下拍摄可能产生的几何失真、色差等问题

拍摄出清晰的 3D 画面

拍摄电影时,大胆运用高科技拍摄装备

已是卡梅隆团队的老传统了

在拍摄《阿凡达》时

卡梅隆团队就和索尼相机的工程团队

两台索尼 F950 电影机打造了 3D Fusion 立体相机

这也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立体相机系统

到了《阿凡达2:水之道》上,卡梅隆团队和索尼继续合作

定制了一台特殊的索尼 VENICE 电影机



 04. 

  全球裸眼3D时代  


在《阿凡达2:水之道》的拍摄中
卡梅隆导演将使用一种新型投影技术
让观众们抛弃3D眼镜
直接用裸眼看3D

卡梅隆使用的新技术

来自科视数码公司(Christie Digital)

其与卡梅隆本人的Lightstorm Entertainment公司

已经合作了非常多年

科视公司表示

他们设计出的RGB激光投影系统

能够向观众左右眼中投射不同的图像

从而达到让观众看到“3D画面”的目的


概念设计 ▽


回顾12年前
2010年1月4日,《阿凡达》在中国内地公映
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中国影史票房第一的位置
打开史无前例的3D视觉奇观大门
随后是国内IMAX屏幕数的剧增和整个电影工业的振奋
概念设计▽
不仅是从业者观众
院线及其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
以及观众现在都在等待着《阿凡达2》
概念设计▽

自疫情之后,电影行业日渐衰弱已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票房统计数据
截至 11 月 22 日,2022 年总票房为 297 亿元
这一成绩跌回了 2014 年的总票房水平
概念设计▽

在这十三年里,现在的我们比任何时候
都更加期待《阿凡达:水之道》的到来!






你期待《阿凡达2:水之道》吗?

《阿凡达1》里有哪些你记忆深刻的画面?
欢迎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推荐关注  

      
点个,谢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设计赛圈”(ID:poster-desig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