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意淫的龙,奥斯卡提名也救不了!

迪士尼意淫的龙,奥斯卡提名也救不了!

再过不久,就是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了。
这届奥斯卡动画电影的入围名单有五部,分别是:《夏日友晴天》、《魔法满屋》、《逃亡》、《智能大反攻》和《寻龙传说》。
 除了《逃亡》,《智能大反攻》,其余三部全出自于迪士尼(含皮克斯)之手。
《魔法满屋》《夏日友晴天》本花已写过,《寻龙传说》自然不能落下。



但是,初看这部电影,本花有点语塞。


因为它无非就是一个合格的工业品,拥有着一流的画面:动作效果流畅,飘逸的头发,水流烟雾,光影效果,似幻似真。




但也无功无过,词库里只能无奈憋出一个中规中矩。
不过,相比起另一部更平庸的《魔法满屋》,它还是更有讨论价值的,毕竟它取材于东方文化。



东方的元素确实很多,不怪乎许多网友没细看,还以为是把中国龙篡改成这样。
 
这条东方龙,已经被许多网友认为是对龙形象的一种侮辱。
他长得有点像“拉长版的小马宝莉”。



还有点长得像《冰雪奇缘》里的艾莎。



反正无论你怎么看,他都绝不是东方的样子。



好可爱的狗
迪士尼或者其他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电影,对于东方文化的误解还能有多深?
01

 这条龙,还是迪士尼的西方式意淫 

五百年前。


神龙守护着大地,但邪恶黑魔的出现,却让人间陷入混乱。



为了打败黑魔,神龙们牺牲了自己,并留下了一颗灌注灵力的龙晶。
 然而,讽刺的是,人类并没有珍惜和平,反而争夺起了龙晶。
龙佑之邦也随之四分五裂,掌握龙晶的龙心国自然也被其他城邦觊觎。


然而,龙心国王却是个善良而单纯的人,他坚信世界的和平在于共同信任。



于是,他便欢天喜地地设宴,争取五邦谈判,企图用冬阴功汤来让城邦之间重建友谊。



城邦之间心想,这不就是大傻子吗,还敢自开国门?
于是就带着军队,浩浩荡荡地去参加宴会了。



而龙心国也大开国门,一点也不设防。
结果可想而知,一场龙晶争夺战展开。
在相互作死之际,龙晶破裂,黑魔重返人间,吞噬一切....
女主拉雅则带着父亲的遗志,历遍五国收集龙晶碎片,寻找神龙,拯救人间。



以上就是影片的前期剧情,后面无非就是闯关,冒险,最后人物成长,任务完成的戏码。



游戏地图
电影仍旧围绕着和魔法满屋如出一辙的叙事逻辑, 把真善美的主题抛出,简单而有效。人物扁平,陈词烂调,属于迪士尼的正常发挥
说它陈腐,但又好像在某些方面有所创新。
比如拉雅武功高强,是唯一一个不用男性作为陪衬的迪士尼公主,片中笔墨大量转向刻画女性之间友谊等等。



比如,五大城邦对应着当今世界五大洲的格局。


这个隐喻比较有意思。
如果按这条链条剖析下去,那掌握龙晶的核心科技的龙心国绝对是以美为代表的西方。 


他们生活富足,同时文化素质也高,张口闭口就是单纯善良的和平大业。



其他城邦则是穷山恶水出刁民,比如龙爪湾的全民皆骗,龙脊山的好吃愚钝。




假借和平之义掌握着龙晶,却不愿意与大家分享,大有美化强盗主义的嫌疑。
但即使抛开这些略带意淫性质的解读,这个片子也有着实实在在的西方内核。
在西方的古典叙事故事《圣经》中,就是这种“统一—分裂—统一”的故事,当中的神代表着一个更加完美的普通人,主角光环拉满,并且行使英雄之事。





而作为东方文化课代表之一的中国,许多动画电影取材的神话故事,却和西方大为不同。无论是剔骨削肉的哪吒,还是偷取天书的袁公,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


都在与上天,和权贵作对,具有浓浓的对于神性的反叛精神。这些精神内核的不一致,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注定让影片产生割裂感





02

  龙,西方文化的点缀? 

一言以蔽之,这还是东方元素包装下,讲着西方的故事。


而依附在这套叙事模式下的龙,早已脱离了原来龙的模样,变成了一个工具性的角色。

尽管影片为它赋予了俏皮活泼的性格,但在里面的插科打诨,也没有作为一条龙该起的精神鼓舞价值。





这条龙就如同任何一部迪士尼公主片的配角一样,七个小矮人、拉尔夫、还有各式各样的王子一样,除了卖萌,就是公主的陪衬。




而最后龙的死亡,让龙彻底沦为悲剧而工具性角色。


然而,东方的龙文化是什么?是庄严,是图腾。

西方的龙文化是什么?是邪恶,是恐怖。

所以自古以来,西方的龙都是被屠的,中世纪的一些英雄,往往以屠Dragon为荣,它们越邪恶,就越能彰显屠龙勇士的勇猛。
这部影片也不例外,果然还是要借助龙的毁灭,让人回归神的顶点,这与西方神话没啥区别。
尽管是无意为之,但看来对于东方龙文化,和西方神文化的相互博弈中,终于还是让这部影片,东方景观和文化成为西方内核的点缀,真是一个对龙文化的讽刺。


虽然影片抛出来的主题是信任,但是背叛和失信却贯穿全片。
最后一条神龙死后,黑魔重返人间,主角团们在被黑魔包围的过程中,手里各拿着一个龙晶碎片,驱赶黑魔。
 


在被围困之下,女主拉雅再次选择信任,将自己手里的龙晶碎片,交到背叛了其两次的人的龙牙国公主手上。
 
在拉雅的鼓舞下,其他小伙伴们将碎片悉数交予那个人手中,随后被黑魔吞噬。
 


然而,接过信任的龙牙国公主,第一反应不是将碎片拼合,而是逃跑。
最终在走投无路下,将龙晶拼成,重新驱赶了黑魔。
  


拯救世界,不是靠这只龙,而是靠在危机关头的自救。



这样的情节安排,构成了一个最大的讽刺,同时也是让龙精神哑然失语,成为压倒龙文化的最后一根稻草。
03

    迪士尼拍龙有这么差吗?   

早在很久之前,迪士尼就已经拍龙了。
动画片《花木兰》,里面就曾出现一条木须龙。
同样是插科打诨,这条木须龙却受到许多人的喜

迪斯尼公司为了使影片具有鲜明的东方风情,特别派出一组创作人员赴中国大陆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他们的足迹遍布北京、大同、西安、洛阳、敦煌等文化名城,参观各地博物馆、美术馆,还曾亲临嘉峪关感受长城的壮美,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此外,几百名迪斯尼动画师不惜耗费时间,学习中国传统艺术所讲究的凝练传神的艺术风格和平衡和谐的艺术哲学,琢磨模仿中国国画的画风和手法。”


但是在新版的花木兰电影中,这条木须龙却消失了。
 


在当时,电影的制作人 Jason Reed也特意从中国观众角度表明原因:
 
“龙是一个力量与尊重的象征,而假如将它变成一个没头没脑的小人物角色对于传统中国观众来说并不十分合适。”
在如此高度化的文化市场上,美国制作者们也充分考虑了中国市场的感受,但是他们却难以调和中国观众的口味。
 
而在他们的实际操作中,要同时满足两个市场的需求实在太难了。
真人版《花木兰》里面的龙被改成了凤凰,但却仍然达不到迪士尼的平均水准。

对于龙文化,对于东方文化的不熟悉,却想要拍出东方人西方人都合意的片子,真的是对导演对制作者一个极大的考验。
而《寻龙传说》也只能说是失败的典型。
被许多网友认为这部影片是一个东方式的大杂烩,也不难理解了。
 
比如女主拉雅被塑造成一个勇猛的女战士,它的功夫结合了泰国泰拳,印尼摔角等等元素。比如,在白雪皑皑的龙脊国上,竟然长着许多竹子,这看起来似乎又是一个文化挪用的例子。



总而言之,这是迪士尼在市场全球化战略下的一部流水线罢了,无功无过,却很有提醒的意味。
 
拍东方文化很烂没关系,观众可以不买账,但美名其曰“尊重文化多元性”,政治正确导致矫枉过正,就有点让观众们吃不消了。
04

    来自迪士尼的启示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地文化都在加速创新,融合。


好莱坞也是尊重过东方文化,也有融合得比较不错的。

《功夫熊猫》第一部就在豆瓣高达8.1。


高赞点评说的是“西方的皮,东方的心”,这也成了文化交流的辉煌一页。


但就目前而言,文化上的误读现象更常见。
《唐探》系列电影里,对于泰国,日本等地方和文化的描述,就一定不带偏见和歧视吗?
从迪士尼拍龙的经验上,我们也可以充分自省,是否我们也在不加节制地意淫别人的文化?



这个标尺,不仅要衡量别人,也要衡量自己。

-THE END-
喜欢动漫的小伙伴,

快到馆花碗里来


 
 
来JC动漫馆找馆花面基,
开拓二次元新宇宙!!!
点击即可购买门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动漫艺术家”作者:馆花(ID:GDCA388)。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