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第49届动画安妮奖公布了本届获奖名单。
本花很喜欢的《双城之战》获得9项提名,并且9项全中,这实在是可喜可贺的事,希望制作团队看到以后,赶快把第二季提上日常(催更.JPG)
再有一部影片,本花也关注很久了,从去年宣布上映,到今年拿下包括电影类“最佳动画长片”在内的8个奖项。
这一次,本花终于有机会将这部褒贬不一的电影拿出来讲讲了——
01
安妮奖获奖名单一经发布,本花就去关注了一下《智能大反攻》在豆瓣上的评分。
横扫安妮奖的长片动画在豆瓣却只有7.3分,许多人给它打低分的原因,是认为它剧情太老套。
影片围绕着Mitchell(米歇尔)家族来讲述。
这个家庭一共有五口人。
母亲琳达是一个委婉、体贴又善良的女人。
她就像是家庭的粘合剂,去解决老公与女儿之间越来越生疏的关系,而且通常来讲只要不触碰她的底线,她会相信任何人能做到任何事。
弟弟亚伦喜欢恐龙,并特别希望有人能和他一起聊恐龙,为此他甚至把家里厚得像新华字典的电话簿里所有的电话都打了一遍,挨个问:
“你是否想和我聊聊恐龙?”
影片的主要矛盾则聚集在姐姐凯蒂和父亲里克身上。
凯蒂从小就喜欢电影艺术和充满趣味的东西,并且一直在学习专业知识,尝试做一个导演。
儿时的她做了一个“狗狗大战汉堡人”的动画,但是遭到全班人的嘲笑;回到家后,她渴望能得到从小就依赖的父亲的称赞,可是相反的,她得到的是父亲的敷衍。
好在凭借自己的努力,她考上了知名电影学府——California college of film(加州电影学院)。
她的父亲马克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
马克爱大自然以及大自然里的小生物;他什么家电都会修,总是随身携带一把螺丝刀,像是东西随时随地全会坏掉。
或许里克哪里都好,但他唯一不好的就是极少过问女儿凯蒂的兴趣。
他不看女儿的作品,甚至打击女儿的自信心。
“我希望你给自己留一个后路。”
他不相信女儿能在这方面取得什么惊人的造诣。
也因如此,父女之间从以前非常亲近的关系,慢慢地走向了疏远。
里克也不明白,自己明明能够修理好很多家电,为什么独独修不好和女儿的关系。
里克被妻子告知,如果女儿去远方读书,可能就再也没有和好的机会了。
于是里克决定一家人开车送女儿去学校,在路上寻找和女儿和好的机会。
这里只说了四个人,而第五口人,是米歇尔家的巴哥犬宠物蒙奇,一只蠢萌的小可爱。
这里插入两个冷知识:
巴哥犬原产地就是中国,而动画中的巴哥犬蒙奇的配音,正是一只横扫了好莱坞的真·网红巴哥犬。
然后,今天恰巧还是国际小狗日哦~
其实就本花看《智能大反攻》的感想来说,这部影片与其说主线是他们拯救被智能绑架的世界,不如说是在这样一个再合适不过的契机下,他们试图拯救流失的亲情。
而比起俗套的家庭合家欢伦理剧,倒更像一部家庭喜剧。
02
相信很多人刚开始关注这部动画,是因为本片的幕后团队是《蜘蛛侠:平行宇宙》的制作团队。
毕竟,《蜘蛛侠:平行宇宙》也算是这几年让人印象较为深刻的一部动画。
而且可能很多家人都没注意到,执行制片(executive producer)是古天乐。
是的,就是我们知道的那个古天乐。
而这部动画如果从喜剧方面看,是很不错的。
而且两位导演,还是《怪诞小镇》的导演
动画里,导演将二次元与三次元相互穿插,借由此为观众带来欢脱的氛围。
在视觉上,《智能大反攻》确实有那么些许《蜘蛛侠:平行宇宙》的影子,也是把动画完全玩起来了,各种互联网式的小花样,拼贴的、滤镜的……
比如出场的哥伦比亚,就是拼贴感的。
包括各种借用以及组合,各种沙雕表情、Youtube搞笑视频、流行元素的混入。
其次,就是蒙奇这条巴哥犬,承包了全片非常多的笑点。
其中有一个设定就是蒙奇被米歇尔一家养得像一坨胖墩,人类知道这大概是一条巴哥犬,但是机器人却识别不出来。
蒙奇就像个BUG一样,在机器人眼里又像狗,又像猪,最后还怀疑是不是一条吐司面包。
就这样,在自我怀疑中,机器人卡机了。
再有,是这部动画的反派——一台手机引发的(这不是剧透,反派第一次出现时就有提示)。
由于米歇尔一家是唯一没有被机器人抓走的人类,为了抓住他们,手机反派就让机器人从照片中扫描他们的缺点。
结果也是令人发笑,什么13年都没有读过一本书,什么实力比一只小鸟还要弱,什么胆子小的像针眼儿......
诸如此类的快乐就不一一列举了。
不论是它欢脱的画风,还是密集的笑点,都始终贯穿全片,观感非常轻松,所以本花倾向于将它定位为一个喜剧。
但动画中与笑点相穿插的,还有故事本身想要讲述的亲情问题。
03
本花在《智能大反攻》的影评里看到一些批判女儿的言辞,说“凯蒂认为和父母交流就是无趣的,和外面的朋友玩耍才是很酷的”,说“她的任性,伤害了她的父母”。
如果是这样理解,那基本就是要么没看动画,要么没看明白动画。
故事中,凯蒂一直希望自己依赖和深爱的父亲里克,可以支持自己、夸奖自己。
但里克却直到影片中后段,在看到凯蒂的电影作品时才知道自己的不关心有多么伤人。
电影里的替身凯蒂对替身里克说:
“有一天我希望你能看到我的成长,我如此在意你的评价,是因为我爱你,我需要你的鼓励,然而我需要你的时候你总是不在。”
事实上,现实中的很多家庭关系,也是因此而破裂的。
凯蒂不再与父母沟通,正是因为父母的“不关心”,让她感到与父母没有共同语言。
所以在家庭中找不到“同类”的凯蒂,马上就要去到几乎都是她同类的学校,自然会十分开心。
关于这个动画,本花觉得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是在那个手机反派身上。
这台手机曾是派友科技CEO马克的手机。
马克非凡的成就造成了他阴晴不定的脾气,平日里不仅对手机“指手画脚”,甚至还对它发泄脾气。
但最让手机生气的,其实是马克当着它的面,设计了它的替代品。
“我曾经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但你把我丢弃了。”
这是它对主人马克的控诉,手机曾以为它是马克的亲人,最信赖的人工智能,但马克却要抛弃它,制作另一个替代品。
在此之后,手机黑化了。
它认为人类都是冷漠的,根本没有“爱”的能力,他们会为了任何的目的而丢弃对自己重要的人。
“你知道90%的妈妈来电被拒接吗?”
“你谢谢她生了你,养育了你一辈子,然后你拒接了她的电话。”
动画中很多细节都在揭露人类过度依赖手机,甚至会忽略身边人的行为;可影片却又将人工智能,刻画成对人类亲情有着思考和向往的形象。
摆脱反派控制下的机器人遇到主角一家时,假装自己是一个人类,还在自己的屏幕上画上了歪歪扭扭的表情;
后来,共患难的机器人将自己当做主角团的孩子和兄弟,真正地开始变成一个“人类”。
“I feel emotion(我感受到了情绪)”——这来自一个机器人感知到情感的呢喃。
一面批判,一面又向往。这个动画故事的亲情内核确实有点老套。
它在讲述亲情,却又像是没有思考和探讨,像是只把“放下手机吧!回归家庭”平铺直叙出来一样。
但本花却喜欢在这样老生常谈的内容上盖“新房子”:
关于网络和人工智能在现代人际关系中的利弊。
在影片的最后,导演也专门把这部影片献给自己的家人,并宣称,他们就是米切尔一家,于是,本花终于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一部电影了。
而导演片尾部分还放了所有演职员表与家人的合照,这也让这部电影,多了些更真实的情感力量。
其实本花理解的亲情,就是一家人可以一起疯,也可以一起做“正常人”;或者即便家庭成员之间并不一样,也可以相互理解。
“Hey!Don’t let the world make you normal.”
“嘿,答应我,别让世界把你变得‘正常’。”
任何好的家庭关系,都是建立在开明的态度之上。
年龄不同也好,喜好不同也罢,希望在“爱”的指引下,父母也可以和子女可以成为“同类”。
“祝你早日找到你的同类。”
来JC动漫馆找馆花面基, 开拓二次元新宇宙!!! 点击即可购买门票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动漫艺术家”作者:馆花(ID:GDCA388)。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