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校园设计在变得有趣吗?

我们的校园设计在变得有趣吗?

天府七中小学部,成都

00后,10后现在的学校是什么样?我们的校园设计在变得新奇有趣吗?当设计一个学校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让这个设计生动起来?


近几年,国内的学校设计逐渐摆脱原有的传统束缚,整体设计上增加了趣味性和设计感。让新时代的学生拥有了更加生动有趣的校园体验。本篇将通过几个案例来展示不同风格的有趣学校设计。


01

MAD:北京四合院幼儿园

2017年,北京城东五环外的一个四合院,希望被改造成幼儿园使用。虽然幼儿园、学校设计要遵守诸多规范,但马岩松眼中的幼儿园设计并没有“一定之规”。

四合院幼儿园里,新建的教室部分是个不规则的环形,把规则的老四合院包在了当中。

马岩松挑选了红色、黄色这样的皇城色彩应用到地面,还修起了高高低低的缓坡

“好像一个火星表面,挣脱了老北京、挣脱了地球。”

爬上园区四层高的小楼俯着看,在四合院灰色屋瓦和郁郁葱葱树木的掩映下,色彩斑斓的屋顶仿佛一只外来生物。 

面对老建筑上建新建筑的敏感话题,马岩松的方式大胆又审慎。他大胆地把原先绕着老四合院一周的仿古建筑全拆了。

新建部分的高度和四合院屋顶几乎齐平,从室外的街道上走近幼儿园,并不会感受强烈的形象冲击

在四合院幼儿园,马岩松投放的情感是自由。严谨、规制的四合院象征着家庭秩序、社会等级,马岩松想反着来。

 
马岩松想扭转中国人脑中根深蒂固的“新老总是在对抗”的观念,用一个轻巧的新建筑,把象征着老北京城厚重历史的四合院,保护在了正当中。


02

深圳红岭实验小学

深圳红岭实验小学,是这一波深圳校园更新中最早设计完工,也是最“出圈”的一所。“首次把’高密度校园’这个难题,给突破了。

小学的建设用地是100米见方,原计划开设24班,但因为学位缺口,扩充到36班,是计划的1.5倍。

如今,红岭实验小学成了“南方高密度校园样本”。

一开始,本地或临近广东城市的老师纷纷跑来打卡,后来渐渐出“圈”,从全国各地涌来慕名参观者,看完都说“很感动”。


03

清华附中光华中学

这座校园位于北京东四环外一片发展建设方兴未艾的城市社区里。

一方面是当下教育的变革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并由此对校园空间提出的全新的诉求。

另一方面是由周边大量、重复、高密的住宅所形成的相对单调的社区现状.

在尝试争取最为优化的光照条件、功能架构、场地适配之后,得到的是一个前后错动、虚实相间、相互连通的解答。

采用组团式的布局来处理基础教学单元,营造学习社区,带给学习者家的亲切感、邻里的共生感。

除了常规课程活动为主的基础教学单元,还包含由实验、艺术、社团等活动组成的公共教学部分。

在场地大小限制、日照间距和时效的共同作用下,我们把以上二者进行叠合布置

校园的二至四层为基础教学单元,一层和地下一层为公共教学层(公共教学部分)。

这座校园更多的是提供一种平台,将空间的支配权更多的还给学习者,以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

空间伴随教学一起“演变和生长”,并由此生发更多的可能,进而促使校园由空间向内容转变。

在面对建设中的城市时,可以成为对周边同质化社区样态的一种温和对峙与积极调剂。

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可以为学习者和社区注入力量。


04
苏州高新区第四中学
高新区第四中学选址苏州枫桥片区。
90年代城市运动席卷了枫桥片区,一大批拆迁小区及新式建筑迅速覆盖了原有的城市肌理。
既要满足校园建筑对大空间、大跨度的功能需求,又想要延续江南建筑肌理的地域性。
第四中学建筑群根据功能不同划分为5个内聚的院落,包括教学院落、实验院落、图书院落及体育院落。
通过建筑体量围合入口空间和行进路线,学校由南向北通过校前广场,前院,中心院落,后院,把仪式感建立了起来。
多个院落单体之间还通过组群关系形成外院、边院等丰富的院落形式,增加了功能之间衔接的层次。
内与外、动与静、主与次,校园生活也可比拟园林游戏.
江南民居聚落组织结构的形成是“自上而下”的过程,复杂的地域文化环境塑造了里巷串联合院式民居。
在方案创作时,则“自下而上”,由空间反推,以长廊、边院、外院、巷道等交通空间连接若干院落空间。
四中方案设计中的廊形式多样体验丰富,置身其中能够引发对拙政园“水廊”、“曲廊”和“复廊”的联想。

无形中是对江南民居院落空间地域特色的继承,也是对江南地域气候特征的顺承。

05
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
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位于江苏苏州太仓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一座以“未来大学的样板”为蓝图的综合性校园。 
太仓校区以 “融合共生”为核心设计理念,开放和封闭空间的组合形式被灵活运用在建筑中。
在未来的教育模式上,将从早期百科全书式的授课模式向现代的跨学科、融合的模式转变。
未来教育将更加强调教学中的互动性、学习上的自主性、以及教学相长的可能性。
HPP通过充满亲和力且丰富独特的建筑体量,结合校园景观打造错落有致和赋予思考的空间布局。
“学习超市”作为校区内的实验性教育平台,是校园建筑设计的核心。
超大尺度环状结构在保持自身连续性的同时,与周围建筑紧密相接,完整串联起各个层级的功能空间,形成综合而扁平化空间组合。
大圆环作为学习超市的主体,是一座360度不间断的共享教学设施。
其中包括了共享基础教学设施、学习空间、行政办公及辅助空间、公共文化空间、线上教育与资源服务平台。
外部空间面向城市,而内部空间则创造了一个桃花源般的校内世界,形成了清晰的内外对比。
每个单独学院都通过环状学习超市与其他学院连接,但同时也拥有自己的首层独立出入口。
各类功能空间的结合打造了一个真正能激发学生和教师创造力与探索精神的校园。
太仓校区的景观设计秉承西浦“融合式”的教育理念。
依托Y型水系,营造连续流动的休憩空间和共享的交流互动场所,凸显江南水乡特色人文景观。
由圆环围绕而成的内部空间是校园的景观核心-桃花园。这里水绿交融,是绿色人文的绝佳体现。
设计以线条勾勒出旷奥相生的空间变化,以生态自然的设计手法营造出水木明瑟的自然之美。
创造出动静相宜的交流场所。


 

 
结语
校园作为日常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存在,承载的是学生时代美好的青春回忆。
当我们面对学校设计的时候,在关注功能以及规范的同时,也需要投入更多的情感进去,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为每一个梦想保驾护航。
参考资料:
[1]https://www.yitiao.cn/ 中国终于又一个不辣眼睛的幼儿园了
[2]https://www.goood.cn/ 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未来大学校园新样本
[3]https://www.jianzhuxueyuan.com/中国的校园设计正在变得有趣吗
[4]http://www.archdaily.cn  /苏州高新区第四中学/中衡设计
[5]www.gooood.cn/BIAD新作/清华附中广华中学
编辑 李希喆
责编 桉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