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TCH新作 | 归隐竹林72小时

HATCH新作 | 归隐竹林72小时

HATCH汉齐建筑打造全新酒店项目,杭州百丈酒店。坐落于杭州市余杭区,西临安吉,东接莫干山,所在的百丈镇具有“毛竹之乡”美誉。

酒店地处位置

酒店隐匿于一片竹林之中,周遭竹影摇曳,溪水潺潺,宜人的环境为住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徒步、溯溪、采笋…… 构成暂别城市喧闹、享受隐逸假日的理想之所。





基地原址上有一幢小白楼,外形很具当地特色,很好的融入了这片竹林,设计师在几次现场考察中,就有了要将他带入设计的小心思。我们将其保留并改造为落客与接待区域。

小白楼所在位置及现状

除了优越的自然景观,酒店临近全长约1500米杭宣古道与小白楼衔接,这一古老的建筑遗址也是值得探访的人文景点。


基地西侧是半山村的杭宣古道是古时杭州至安徽宣城必经交通要道,始筑于唐朝,南宋时期还是南来北往的军事要道。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项目注入悠远的文化内涵。

百丈酒店将分为两期建设,总占地面积约12亩。基地所处的山野具有14米的天然高差,对此,我们以叠落的手法连接一期与二期建筑

Fallingwater / 1936 / Frank Lloyd Wright

设计上引入了山间的一条溪流,构成贯穿建筑的水景。巧借地势、融入天然,向赖特(Frank Lloyd Wright)经典之作——流水别墅致意。





在建筑外观与意境的打造上,我们则向东方的美学与哲学汲取了大量灵感。全新打造的客房建筑运用了竹、土、石等元素,并覆盖以轻盈的青灰色斜屋顶。


卫宏涛David Wei 手绘

此外,基地中的数棵古树被保留,与建筑相结合,利用天然的自然环境形成竹林深处的隐居感和围合式的院落景观,表达出“因借体宜”的古老建造智慧。

古树保留在建筑构成的院落中

从小白楼走向客房区域,住客将穿梭于石板步道或架空的连廊,颇具“游园”之趣。向外探出可供遮阳挡雨的房檐,与当地传统建筑的制式遥相呼应。

修缮后的小白楼连接落客区和入口连廊效果图

明 / 沈贞 / 竹炉山房图 (局部)

客房设计充分考虑到了住客的度假需求,雅致超逸的古画《竹炉山房图》正是我们打造客房的灵感之源。


客房区域效果图

客房与套房面积介乎60至80平方米,超大幅的落地玻璃窗将私家景观引入室,卧竹听风,十足惬意。根据地势情况,主要的服务区域集中在首层,对当地居民和附近游客也开门欢迎,将客房单独设置出入口与公区错层隔离。此外,所有客房均配有2×3米的观景浴池,让住客隐秘地享受山景“私汤”。



 




餐饮区主要功能


隐匿于山野竹海不代表彻底放弃城市生活的舒适,酒店将引进3种不同风味的精致餐饮,包括米其林法式餐酒馆、江南小厨与日式Omakase料理;




休闲区主要功能

酒店并配套水疗室、健身房、瑜伽室与户外泳池…


酒店轴测图与主要功能

在此居停72小时,享受暂时的归隐深居,“食”、“住”、“玩”、“行”,每一刻都将充满享受和愉悦。

酒店雪景效果图
对我们而言,打造百丈酒店,也是打造独具一格的隐奢体验。住客可以徒步竹林、探访不远处的行宣古道,又或是走一回景美地险的独松关,收获难能可贵的自然体验。


酒店总平

酒店剖面图

Project Info.

项目名称:杭州百丈隐奢酒店

项目位置: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独松村

业主:安吉旭程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HATCH Architects 汉齐建筑

用地面积:7,770平方米

建筑面积:10,907平方米 

状态:在建

主创设计:卫宏涛 David Wei

设计团队:邵丹珺,赵元铭,徐嘉文,王志铮,代二强

合作设计院: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Project:Hangzhou Baizhang Hotel

Location:Baizhang Town, Yuhang, Hangzhou

Client:Anji Xucheng Tourism Development Co., Ltd.

Architect:HATCH Architects

Site Area:7,700 sq m

Total GFA:10,907 sq m 

States:Under Construction

Chief Designer:David Wei

Design TeamDanjun Shao, Yuanming Zhao, Kevin Xu, Zhizheng Wang, Erqiang Dai

LDI:ZSA

···








HATCH Architects

London / Shanghai

WWW.HATCHGROUP.CN

info@hatchgroup.cn

+86(0)21 52988106

上海市徐汇区襄阳南路228号3楼

3F, No. 228, South Xiangyang Rd. Shanghai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HATCH”(ID:HATCH_Architects)。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