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问:出台《“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背景和主要考虑是什么?
“十四五”时期,我国仍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城镇化动力依然较强,与此同时,城镇化质量亟待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动力和问题挑战并存。为推动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和“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新型城镇化的战略目标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明确“十四五”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推动城镇化质量不断提高。
02
03
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十四五”时期,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面有哪些任务举措?
04
问:近年来,城市群、都市圈和各城市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未来在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方面有哪些任务举措?
05
问: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方面有哪些任务举措?
06
问: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方面有哪些任务举措?
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四五”时期,要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聚焦空间治理、社会治理、行政管理、投融资等领域,推动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一是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和建筑风貌。划定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人口规模,优化居住、工业、商业、交通、生态等功能空间布局,加强城市风貌塑造和管控。二是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实行增量安排与消化存量挂钩,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推进“标准地”出让改革,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推广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模式,打造站城融合综合体。三是提高街道社区治理服务水平。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完善网格化管理服务,推进社区服务标准化,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物业服务覆盖率。四是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五是优化行政资源配置和区划设置。科学配备、动态调整人员编制,优先满足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用编需求。严格控制撤县建市设区,完善镇和街道设置标准。六是健全投融资机制。夯实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放宽放活社会投资,优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推动政府投资聚焦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需要政府支持引导的公共领域、公益性项目。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开发建设运营。防范化解城市债务风险。
07
问:城镇化是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任务举措?
答:我国即使基本实现城镇化,仍将有4亿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必须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突破口,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一是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制度。二是开拓乡村建设多元化融资渠道。鼓励各级财政和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城乡融合发展,逐步提高地方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三是引导城市人才入乡发展。推进城市教文卫体等工作人员定期服务乡村,允许入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并依法享有相关权益。四是推进城乡一体规划设计。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实现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五是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促进向村覆盖、往户延伸。六是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发展县域经济,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为补充的多元化乡村经济。七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民直接补贴政策,统筹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来源|国家发改委官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勘察设计前沿”(ID:psd-02)。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