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打开,生长的木第138篇文章
这剧一定要悄悄看!
一定!!
——刘昆昆胡说八道语录
大家好,
我是清纯佳人黄玫瑰人设的独立插画师刘昆昆。
一周前看了美剧《亢奋》第二季,简直是我上半年看到的最牛逼最大胆最黄的校园生活。
牛逼到豆瓣开分9.2。
那可是不会给你脸的豆瓣啊!
不容易。
主演,配角,镜头,剪辑,配乐,道具,摄影,基本都在线。
尤其是情绪的表达,用了大量的转场、配乐、光影切换去渲染,仿佛这些情绪不是单纯属于某个角色的,而是属于整个世界的,总体是越咂摸越有意思的那种。
那为什么一周前不写呢?
因为太黄尺度太大,全程观感就像嗑药一样,我怕一不小心就被审核大人把我脑袋敲掉啊。。。
现在不怕了,脸皮变厚了。
看完这部剧我已经成功从清纯佳人白玫瑰进化为清纯佳人黄玫瑰了,谁也拦不住我,就要写就要写。
不过我不搞黄色的色,只聊聊颜色的色——剧中被人人称赞的情绪,是怎么通过色彩与光线传达出来的。
01
基于我对色彩的理解,色调对于画面中情绪的表达有着重要作用,正如“色调”一词是从音乐中来的,如音符节奏一般有高低起伏,引起人的情感变化。
《亢奋》的导演深谙其理,冷暖色调的交融流转,映射着人物的情绪。
就咋解释吧,剧中的人物都非常破碎且极端。
性爱约p、嗑药自嗨、网络色情,暴力欺凌…反正写在刑法里的事,这几个美国高中生基本都干了。
如果拍不好,真的很容易从青春片变成色情片。
。。。。。。
但巧妙就巧妙在这儿了,导演通过对色彩的合理利用,弱化了色情(虽然色情画面一点都不少),调动观众情绪融入画面剧情。
就比如RUE戒毒后复吸:
蓝色,紫色,红色各种暖灯光的流转,让人一边迷幻一边亢奋,竟真有一种我是不是也吸毒了的错觉。
然后看着Rue自甘堕落,陷入深渊,越发糜烂,反而激励我对生活充满了动力。
活生生又把色情片扭转成了禁毒教育片。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点。
这一季的画风变得更加明亮,冷暖色调的变化更抓人。
当rue独自一人坐上这把椅子时:
当 Maddy即将撞破自己闺蜜与前男友偷情时:
当Maddy和Cassie各怀心事却抱在一起时:
画面都多用青色蓝色,用以传达阴暗和忧郁的人物情绪活动。意图给人宁和、沉静的感觉,但暗地里却暗流涌动。
而当少女们谈及心事:
当杀人不眨眼的毒贩和博学的“乖乖女”聊人生时:
当他们少儿不宜时:
暧昧之至的暖色调,以及亢奋热烈的音乐和声色犬马的剧情浑然一体。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阿恩海姆曾谈到:“暖的色彩看上去似乎是在邀请我们,而冷的色彩却使我们望而生畏和远远躲避。”
《亢奋》中不同的的冷暖色彩的巧妙搭配,使人物性格、相互的关系、环境的氛围、情调的张扬得到了富有层次的表现。
观众开始注意到世界隐藏在色彩迷离下的动感与活力下,开始体悟到好的艺术一定能产生于眼睛直观的感受。
02
导演还擅长利用光影来表现情绪和气氛。
在许多镜头里,都可以看到画面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是黑暗的,只有一个光源照亮一块地方,而人物就在这小块的亮处活动,或坐,或站,或从黑暗里走来,又走进黑暗里去。
这种对空间的省略,强烈的明暗对比,使画面出现了一种奇特的视觉感受。
除了可以让我们吧注意力集中在光亮地方外,黑暗还会滋长不安定的情绪。
就比如被欲望挤压的无奈感和更深邃的空间感。
角色们之间亲密又疏远的距离,平静中的喜悦,喜悦中的感伤。
都在明暗的交界处展现的淋漓尽致。
当然,除了画面上的艺术感。
内核也不拉垮。
你别看剧里面花里胡哨,满是18禁的东西,其实讲的是治愈和救赎。
就比如剧中的Kat是个胖女孩,她时常因为自己的身材和外貌而感到自卑。
其实在大数据浪潮的冲击下,年轻的女孩们普遍都有这种焦虑。
对此剧里也给出了正解:
爱自己。
end
以上大多数不可言说的部分都没敢讲。
其实这个剧,最让人感到生理不适的地方不是f**k,d**k,而是每次我以为要出现一点人性的温度,戒毒的戒毒,能爱就爱的时候,下一秒剧情马上就把残酷的现实打在我脸上。
就像人在暗无天日的地牢里寻求出口,突然看到远方的亮光,以为看到了明亮的未来,满心欢喜跑过去却被眼前的铁栏撞的头破血流。
要说有什么启发。。。
那应该就是千万不要凝望深渊,
用生命诉说的因果,没人能侥幸逃脱。
。。。。。。
太正经了,都不像我了,重新来个结尾。
家人们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要不然连黄暴的美剧都看不懂!
每次有那种大光圈的迷幻画面我都觉得好牛好牛,想着我要靠这个镜头安利到所有人,但我话到嘴边根本不知道咋说....
悄悄话
《亢奋》这个春天实打实火了,
各种亢奋仿妆养活了我的快乐。
互动话题
你最爱的美剧是什么?
(给个面子,随便分享下)
一键三连~
祝您的美剧永远找得到资源!
-end-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生长的木”(ID:gh_db7d30e2459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