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流量的门头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有流量的门头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在现在的消费场景中,我们对消费空间的感知是先由线上一张张的图片构成,线下空间更像是衍生品,能不能在线上形成吸引变得至关重要,而门头作为空间的脸,成为了设计的重中之重。

很多小店因为空间小,没有太多发挥空间,门头反而通常非常精彩,我们今天收集了几个有启发性的门头设计,一起学习一下!
当名字本身包含符号,门头将符号放大会成为更加省力且视觉张力更强的做法。red cube本身就是红色方块的意思,留出大面积的白色作为画布放上显眼的红色方块,红色的面积虽然不大,却吸引了所有视觉注意。小蓝瓶的做法也是如此。
 


 

 

 
这个门头可以说在社交媒体中爆火了一段时间,在还未开业时这个门头就给店主带来了不小的流量,虽然是新开的店却像一个已经在这条街上开了十几年一样破旧不堪,反而有一种泰国街头的感觉!
这间的门头没有用任何发光材质,几乎抛弃了很多常规门头的做法,除了材质上的差异,招牌的印刷宽度几乎占满了整个门头,最大化利用了空间,让人很难错过这家店,也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地方。


   
 

与上一个案例恰恰相反,这间韩国的咖啡店在寸土寸金的门头上印上了大量的信息,店名甚至被淹没在招牌中,不过这种特立独行的表格,倒像是用内页做封面,别具一格。
   
 
   
 

   

   
 
 
 


tea‘stone的门头跨度非常大,却没有将logo占满,反而像中式山水画一般做足了留白,将品牌的意境和格调很好的体现出来。这种大面积留白的做法对空间本身的要求较高,tea'stone作为这两年非常火的茶空间品牌,在文化空间的打造上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只是这种重文化重体验的空间并不太适合小面积的店,空间不够,价值感就很难出来。


   

从结构上入手,做出异形的门头,将形状作为店的核心识别,甚至名字都几乎隐去,也是打造超级记忆点的一种有效做法。



M stand的这间商场店,将logo与吧台的部分功能结合,门头在背后的位置成为一个强烈的可识别背景。


HEZI HOME将整个店的外形做了个创意结合,非常直观的将品类表现出来。

打造有记忆点的门头其实本身就是在不断的取舍,只有越简单的东西越容易被人记住!材质、造型、符号、字体、颜色等等都可能成为记忆点,一旦确定了与品牌传达最贴合的方式,就应当不断强化这个点,适当弱化其他的部分,既要又要的话很有可能是各方面都很用力,结果却很平庸。

撰写:Mona
文章排版:盐焗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设计便利店”(ID:designm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