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障碍 | 为色觉设计多走一步

感知障碍 | 为色觉设计多走一步

文字数:1656字
图片总数:18


引言:人类是拥有视觉、听觉、触觉等诸多感知“通道”的整合体。其中,无障碍色彩设计是一个面向所有公众的视觉设计系统,该系统的最终目标为创建无障碍可视环境,使信息尽可能准确地传达给更多的公众。在使用操作界面上清除那些让使用者感到困惑、困难的“障碍”(barrier),为使用者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


01

高德地图

无障碍|色觉| 以人为本


在国内主流地图 App 中,高德是唯一一家提供了色觉无障碍模式——色盲模式的应用红绿色盲对于彩色地图的视觉障碍引起了高德地图的重视,高德地图V7.7.8正式版中新增了色觉无障碍路设置用户开启该功能后路况便会采用色觉无障碍配色显示,清晰地向红绿色盲人群标示了实时路况。




高德地图参照红绿色盲人群的可视色谱来进行选取制作色障模式,切换视觉障碍模式后,在他们眼中地图就会与原始视图没有差别。通过对基准色进行换色,避开色盲或色弱的不敏感区,换成其较容易感知的配色方案,该功能开启后路况便会采用色觉无障碍配色显示。

 

 

针对色盲人士的较弱颜色识别能力,日本研究得出一组无障碍配色建议,与高德地图的色觉无障碍地图设计的配色有异曲同工之处。这组配色对色盲和非色盲人群都是易辨识的(例如它选择了朱红色代替红色,蓝绿色代替绿色,紫红色代替紫色,有效减少了色盲人士的困扰),它对屏显和印刷都适用。


02

UNO 卡牌

无障碍|色觉| 图形符号


UNO是一种牌类游戏,最早在1971年由Merle Robbins发明,现由游戏公司Mattel生产。由于游戏规则中,当玩家手上只剩下一张牌时,必须喊出"uno",因而得名,Uno是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中“1”的意思。现在,UNO在全球最受欢迎的非卡片收集类游戏中稳稳占据第四位。



 


玩过UNO的玩家都知道,游戏里的卡牌主要是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在正常人看来,这四种颜色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中的绿色和红色更是互补色。可是仔细一想,很多有色觉辨认障碍症的人来说,他们是很难分辨这两种颜色的。


但是,美泰公司最近宣布将旗下的纸牌桌游 UNO 重新设计,推出了对色盲“更友好”的版本。新的版本被取名为“ UNO ColorADD”(ColorADD是国际公认的色盲子母创造者),售价 5.99 美元,它在原本的纸牌上增加了额外的图形符号来帮助辨认颜色。



 
简单介绍一下ColorADD标准,这是由葡萄牙的一个非公益组织创立,其对颜色设定了各自的代表图形,帮助色盲辨认颜色,且能直观地说明其色彩生成的逻辑。比如三原色红、黄、蓝分别由上三角形、斜线、下三角形来标识,红+蓝=紫,即上三角形+下三角形=上下三角形;红+黄=橙,即上三角形+斜线=斜线上三角形,依此类推。  

 

 

03

Google Chrome

无障碍设计|色觉| WCAG标准


「无障碍设计」已经是 Google Chrome DNA 的一部分。过去的两年中,这方面做了尤其多的努力。新的配色方案符合 WCAG 2.0 (Web Cont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Web内容无障碍指南)规范,有足够高的对比度。所有的 text、icongraphy,都尽量满足 WCAG 2.0 AAA 标准。


 
 


经验证,发现 Google 在明暗两种背景下的配色,几乎都满足 WCAG 2.1 AAA 标准(color contrast ratio > 4.5),唯独白背景下的 warning 色对比度为3.3,仅满足 AA 标准 ( color contrast ratio > 3)。另外,disabled 的颜色对比度不属于限定范围,Google 对比度是1.8、2.2。而即使是 brand color,Google 也尽量使之和白背景的对比度满足 AA 标准(黄色、橙色例外)。



WCAG(Web Cont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Web内容无障碍指南)解决的正是这些障碍问题。WCAG 中提到的四种主要类型的残疾是: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运动障碍、智力障碍。


WCAG颜色对比度无障碍的两个标准分别为:【1.4.3条例:最小对比度标准】和【1.4.6条例:加强对比度标准】,分别对应着AA级和AAA级。AA级的定义为:普通文本的视觉呈现与背景至少要有4.5:1的对比度,大号文本与背景至少有3:1的对比度;AAA级的定义为:普通文本的视觉呈现与背景至少要有7:1的对比度,大文本与背景至少有4.5:1的对比度。





素材来源:

1.https://mp.weixin.qq.com/s/AkrGV6zGsig4effmZaWh9A

2.https://mp.weixin.qq.com/s/OUQG3ZIH36wBMl4xfy85bg

3.https://mp.weixin.qq.com/s/hDO1l4j4bWljzmzhMmuNJw

4.https://www.getit01.com/p2018020829359260/

版权说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


 
          
编辑EDITOR邢戈琪
审核REVIEWER乔伊纳


          
电话PHONE13871056452
邮箱E-MAIL2028621@qq.co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信息与交互设计研究所”(ID:gh_c1cd7847b23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