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活跃的软防晒,率先进入内卷。
软防晒最不缺的就是想象力,防晒从脸部皮肤蔓延到脖子和全身。
“部位内卷”
2021年,潘婷展出了首款防晒精油,不光有传统的修护功能,还能抵御紫外线。
除了头发,防晒产品的精细化蔓延到身体其他部位。
在2003年,丸美便拿到了眼部防晒产品国妆特证,2015年,小蜜坊推出防晒润唇膏......
“人群内卷”
在人群细分上,除了女性消费者,男性防晒与婴儿防晒消费比重也在不断提升。
据唯品会数据显示,今年3月,男性的防晒化妆品购买量增速是女性的两倍。
小红书里关于男生防晒的相关笔记有1万+篇,男性防晒用品消费者提升30%,
图/IC PHOTO 儿童防晒霜
婴儿防晒的兴起,得益于年轻家长对于防晒的关注增加,在防晒伤,真的做到了从娃娃抓起。
“功能内卷”
随着市场不断增长,消费者对防晒的需求从最早的担心晒黑晒伤,升级到养肤护肤,多场合防晒......
近两年,防晒产品的功能性也在不断细分,电商平台中“敏感肌”、“修护”、“抗蓝光”等功效的防晒产品越来越常见。
图/IC PHOTO 功能细分防晒
在一些主打抗蓝光防晒霜的广告里,防晒霜的主要功能变成了防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
“数值内卷”
早些年市面上主流防晒霜都是SPF30,后来产品升级,商家纷纷推出SPF50+产品。
随着防晒知识的普及,大家开始重视对UVA的防护,包装上的PA++++也成了基本配置。
根据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要求,SPF值大于50时,防晒化妆品的防晒指数(SPF)应标注“50+”,而反映晒黑防护效果的最高标注值是PA++++。
图/IC PHOTO
无论防晒倍数还是PA值,防晒霜都已经走到了可标注数值的天花板。
问题来了,软防晒都已经这么卷了,我们还有必要去做硬防晒吗?
防晒霜厂商可能不会想到,抢夺市场的不是其他软防晒霜,而是硬防晒。
在骆驼官方旗舰店可以看到,该品牌“玻尿酸面膜防晒衣”通过采用玻尿酸针织面料等材质,以达到保湿作用,更有一些品牌称其防晒衣具备美白、增加胶原蛋白和净肤等功能。
而蕉下、蕉内等“网红”品牌则将“黑科技”重心体现在UPF、UVA数值以及穿着“凉感”上。
图/IC PHOTO
使用过多款高科技硬防晒装备的张楠表示,自己曾在某品牌店员的推销下买了不少防晒产品,但最后都扔掉了或是闲置,她认为自己在防晒方面也下足了功夫,但买回来的大多产品都像是交了个“智商税”。
“比如防晒面罩,看起来很有用,但体验感很一般,面霜、防晒霜、口罩、防晒面罩,一层又一层,大白天把自己捂成‘夜行侠’,戴了两三次就不好意思再用了。”
有博主对蕉下、天堂及其余5个品牌的防晒伞进行防晒性能测评,从测评数据来看,在长度和重量方面,蕉下的伞更轻更短,是7款防晒伞中最便于携带的。
但蕉下防晒伞UVA阻挡率达为0.9/50,而天堂防晒伞UVA阻挡率为0.3/50,该博主认为,天堂防晒伞的防晒效果是7个品牌中效果最好的。
图/Bilibili UP主钱多多Dorji
从这两项对比来看,一些防晒品牌的硬核科技优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明显。
但或许是抱着“贵有贵的道理“的想法,仍有消费者愿意为“黑科技”买单。
另一个网红防晒产品是防晒口罩,在淘宝详情页中可以看到UPF50+、自带“小脸滤镜”、轻薄透气、立体防护等商品描述。
当硬壳INK进一步询问店家能否替代日常佩戴口罩时,官方客服回应称:“无法起到防疫功能,建议带两层外出。”
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品牌、外观等都是消费者愿意付钱的原因,而“高颜值+黑科技”的定位,也让消费者在防晒之外,收获了额外的认同和满足感。
防晒黑科技也许在面料方面上确实有更好的功能,但还是要根据当下具体情况,分辨这是真实需求还是被创造出的需求。
适合自己的防晒产品,也许不是最贵也不是最新。
防晒这事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软硬互补,科学防晒,才是最好的答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硬壳INK”(ID:xjblvyou)。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