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眠、美容、养生,现在喝饮料就像神农尝百草

助眠、美容、养生,现在喝饮料就像神农尝百草



对当代年轻人来说,饮料几乎不离开手存在。


从清早第一杯“续命”的咖啡,到中午佐餐的凉茶、果汁、各种“快乐水”。


虽然年轻人离“经济自由”尚有距离,但“饮料自由”已经触手可及。


走进便利店,将目光转向冷柜,你总能发现几瓶从未尝试过的饮料新品。


琳琅满目这个词,在挑选饮料时,显得尤其适用。


图/IC PHOTO


冰柜里的饮料之间竞争,远比你想的激烈,仅仅是看起来差不多的茶类饮料都能占满一整个冰柜,同一类饮品至少有3-5个同类竞品。


味道内卷的同时,很多消费者开始拿起饮料瓶,关注附加价值。


越来越多主打功能性的饮料陆续被摆上货架。


图/IC PHOTO



主打各种功能的新奇饮料,看到之后就忍不住想买来亲自尝试,这一系列动作都在分秒间完成。
01
年轻人喝饮料,神农尝百草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年轻人不止满足于解渴,新奇的体验才是他们更为注重的事情。


根据易观分析《2022年中国软饮料市场洞察2022》调查显示:中国软饮料市场正在朝口感多元化、功能化、健康化不断演进。
这也可以从近几年流行的饮料现状里窥知一二。



图/IC PHOTO


从美容、助眠到养生、提神,主打各种功能性的饮料品类丰富,无所不包。
从2016年开始,新兴的功能性食品集体上线。


2016年随着“失眠经济”的兴起,一大批主打助眠饮料被摆上货架。


产品介绍显示:“能让用户体验会提升到睡了5个小时感觉像睡了7个小时一样轻松。”




图/IC PHOTO


2022年初,市场上开始流行的玻尿酸饮料,商家宣称一瓶玻尿酸饮料的功效相当于4次面膜和3支美容针剂,能够增加皮肤的水分。




图/IC PHOTO


在美的对立面,市场上推出了丑橘味道的“丑水”,赚足了噱头。




图/IC PHOTO


后来,年轻人“养生经济”应运而生。


今年5月,川渝罗森超市推出了一款名为“一整根人参水”的“植物饮品”,第二天,首批1万支产品在川渝两省市销售一空。



图/IC PHOTO


目前,“一整根”在小红书的打卡笔记已达2万+。


瓶子里装着“一整根”人参的饮料,是其中的排头兵。


“我永远也忘不了第一眼看到人参水时候带来的视觉冲击,猜到了它不好喝,但还是控制不住想买一瓶。


在电商平台,“一整根”销售店铺打出了这样的功效介绍:1瓶=20片干人参,解决熬夜后遗症;益智、开心、明目、除邪气、止惊悸、定魂魄、安精神、主补五脏;调节肌体新陈代谢。




图/IC PHOTO


人参水还一举带动了人参柠檬水、灵芝、人参咖啡等一系列“养生”系列饮品面世。




图/IC PHOTO


02
饮用场景的变化

新的饮料带来了新的购买和饮用场景。
便利店自制饮料在社交媒体上蹿红,用便宜的饮品自由勾兑出新的饮料,年轻人把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图/IC PHOTO


饮品店里的饮料拥有了一定社交属性,尝试成本相对较低,可以根据不同的心情喝。


碳酸饮料、凉茶、果汁多为“佐餐神器”,咖啡作为工作和学习的“伴侣”,植物蛋白饮料和外卖饮品扮演“下午茶主角”,无糖气泡水则逐渐成为一种习惯性选择。


随手可得的便利性几乎满足了年轻人在所有场景下的饮料需求。


在一些城市,陆续开张了很多地铁便利店随着自动售卖机和公司里的无人售货机逐渐普及。




图/IC PHOTO


五花八门的外观和功能概念的叠加让饮品的价格变高。


“以前觉得依云矿泉水就是饮料天花板,后来十几元一瓶的饮料出现,就要小心看价格之后再买。”
卖饮料是一门赚钱的生意吗?


根据公开的财报数据显示,饮用水巨头农夫山泉上市,利润在60%,而气泡水厂商的利润在40%-50%,饮料贵在品牌溢价营销和营销费用。


功能性饮料的火热,并没有带来可持续的利润,比如前阵子在社交媒体大火的“人参水”现在小红书上新发的帖子,平均获赞量只剩2个。


因为猎奇买,因为口感扔掉,类似的消费者反馈比比皆是。


在后来的便利店中,不得不用买一送一的方式处理甩卖。


毕竟,无论噱头再新奇,我们喝到的终究还是饮料的味道。


03
年轻人需要怎样的饮料?
毫无疑问,这届年轻人逐渐成为软饮消费中的消费主力。


根据《2022年中国软饮料市场洞察2022》:有超过5成的消费者每周至少消费一瓶以上的软饮料,以z世代、90后为核心的年轻消费者正在成为软饮料的核心用户群体。




图/IC PHOTO


年轻人对饮料配方要求的首要考虑因素有低脂、低糖和低卡。


需求决定市场,对应的市场上出现“健康概念”0糖0卡0脂。


“奶茶从全糖进化到了无糖,因为无糖口感的差异又变回全糖。”


“在健康意识觉醒的今天,糖成了大敌,觉得吃糖多会衰老得快,0糖和抗糖运动成了一件时髦的事情。”


现在很多饮料不用糖用甜味剂,大家很难分辨加入了天然甜味剂还是人工甜味剂,应该尽量选择天然甜味剂:


天然代糖:赤藓糖醇 罗汉果代糖 甜叶菊 木糖醇
人造代糖:三氯蔗糖、安赛蜜和阿斯巴甜等.......


生活节奏的加速和年轻人健康意识的提高是厂商推出各种功能性饮料的主要原因。
前阵子,网上还出现了,270种添加剂的酵素气泡水。


配料里金针菇,开心果,黑芝麻.......密密麻麻的配料表看不到尽头。


图/IC PHOTO


健康的另一个方向是做减法,推出叫白开水的矿泉水。


同质化的饮料,在今天味道和口感已经很难再有新的突破。


于是甚至出现了盲盒口味的饮料,和可乐口味的气泡水这样的产品。



如果只是解决口渴的基本需求,白水成本基本为0,而饮料解决的是“便利性”、“口感”、和“功能”。


饮料厂商配方升级的同时,也教育了消费者,大家对于配料也会越来越看中,同时也让厂商越来越注意健康。


在健康的前提下,才能放心尝鲜。

撰文:杨一凡 校对:柳宝庆
本文由硬壳INK出品,欢迎大家在朋友圈分享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使用

一起聊聊

对于五花八门的功能性饮料?你怎么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硬壳INK”(ID:xjblvyou)。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