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拨鼠之日,我们还需要艺术动机和问题意识吗?

土拨鼠之日,我们还需要艺术动机和问题意识吗?

早上朋友私信我,说坏蛋店对行为艺术推的不多啊,其实他想表达的意思是,绘画在今天好似已经没有艺术上的动机了,并且也缺少问题意识。这的确是个很现实的伦理问题,这问题也涵盖了今天所有的艺术形式。
回看近年公号推过的与身体行动相关的西方艺术家,可以说都是我自己的主观选择,我按照他们的年龄顺序排列,这里再次整理分享,点击蓝色字符跳转链接。
1,蒂姆·乌尔里希(Timm Ulrichs),出生于1940年,作为第一个活着的艺术品避开任何标志性的风格,在雕塑、装置、行为艺术、视频、摄影、具体诗歌等一系列媒介上进行创作。
2,消失在大海上的人巴斯·简·阿德(Bas Jan Ader),我称他是身体诗意原教旨行为艺术的爹,1942年出生于二战时期,1975年在一场名为“寻找奇迹”的艺术行为中,消失在大西洋上。
3,美容艺术家奥兰(ORLAN)全方位整容一辈子,1947年生于法国。
4,上世纪70年代在电视上直播自己行为的艺术家克里斯·伯登(Chris Burden),1946年生于波士顿,2015年5月10日去世,他曾让朋友用小口径步枪射击他的手臂
5,俄罗斯文学与南美文化结合的巴西“具体诗歌”运动的关键人物,莱诺拉·德·巴罗斯(Lenora de Barros),1953年生于巴西圣保罗,她的身体融合了多种艺术元素,比如德·巴罗斯的舌头和喉咙里的结
6,在香港南丫岛隔离期间创作的行为作品——《被禁止的步伐》,做出这件作品的是1959年出生于比利时安特卫普著名的弗朗西斯·艾利斯(Francis Alÿs)
7,把艺术品交易和人口贩卖关联在一起的比利时艺术家维姆·德尔沃伊(Wim Delvoye),生于1965年,他曾在中国给猪纹身
8,面对“美少女”三个字,现场ZW一个小时的艺术家会田诚1965年出生于日本,类艺术家属于一辈子一件作品足矣。
9,资产阶级画廊白盒子里,空空如也,只有白墙,艺术家把难民藏在了墙壁的夹层里,他就是1966年生于西班牙马德里的圣地亚哥·塞拉(Santiago Sierra)
10,这个世界在倒退吗?1974年生于危地马拉的艺术家里贾纳·何塞·加林多(Regina José Galindo)告诉我,你既是吃瓜群众,也是暴力参与者,同时还是受害者。
11,集权时代“自干五”策略的伟大产物莱巴赫(Laibach)乐队。他们是马塞尔·杜尚和雅克·塔蒂的门徒,他们不练习愤怒,不是朋克乐队,他们靠能量驱动。
12,俄罗斯的末世青年团暴动小猫互联网时代的反抗组合体。
《土拨鼠之日》是一部美国电影,主人公每天醒来都是同一天,他只能重复前一天的生活。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今天的生活,在平台和算法让真假信息变得难以识别的日常背景下,证据、事实、思考、逻辑、推理,甚至情感,这些都已丧失作用,活着的意义就只是简单地重复,在我看来这就是现实语境。那么回到一开始朋友私信提出的问题,我只能说,在这样的语境下还需要艺术动机和问题意识吗?
关于身体行动的作品,我暂时就想到这些,欢迎爱分享的你踊跃推荐,写在留言我会放出来的。另外,行为艺术之母之父之类的就算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绘画艺术坏蛋店II”作者:邸特绿(ID:dixiaowei321)。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