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l. 18 /
IAF锋建筑节
主题:《未建?建!UNBUILT?
当下的未建成只是未来的建筑史》
嘉宾: 廖健华 KEN LIAO
SPDG汉森伯盛国际设计集团副总建筑师
国际方案研发中心总监
以下为演讲文本👇
△ 广钢系列
△ 广钢轨迹
城市发展到当下,广钢遗址的生产线突然从配角变成了主角,这是此项目的戏剧性所在。
广州本地人都对“广钢”比较熟悉。从周恩来到广州发展的50年代至80年代间,广钢反映的是当时人的气魄。80年代的股份制改革后,一直发展到2010年,芳村变成支撑城市发展的重工业厂区,而后污染源钢铁厂整体迁移到湛江,留下了大量的用地和遗址。
最后就来到所谓的体验时代,由于城市功能更新,地块被计划“再发展”。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一个容积率3.0以上的住宅区周围,如何把地块的场所记忆转化为公共功能,从而创造更好的居民及访客体验。
△ 17个形状各异的遗址
在这个长三公里,宽一百米的广钢遗址场地上,我们通过整条线路的串联可以发现有17个形状各异的遗址。这里原是一条自西向东的生产线,正中央是一个高炉,东边是珠江,西边是西塱地铁站地段。
我们首先将遗址简化成符号式和场景式的表达,从中嵌入了西区、中区、东区17个主题场景。然后通过建筑手法,回归人的视线上看待问题,从场景出发来串联出整个动线。
疏导动线对于居民居住的使用功能来说非常重要,所以我们把交通系统区分为3个,列车快行系统、铁轨的慢行系统,以及重视体验的人行系统。
△ 入口广场
整个建筑的张力非常大,我们的基本思路是遮蔽和打开——遮蔽不良条件,开放公共区域。
当初我们试图用建筑手法并介入当代艺术把广钢改造为一个艺术区,后来我们反思出广钢居民更需要的是安静的地方而不是网红打卡地。
△ 滑动查看
广钢公园项目最终未能成形,但在2019年末,我们把这个项目以艺术的语境再次诠释,并受邀展出于2019年深港双城双年展。
研究课题来源于我们对设计结果的一个回顾。我们意识到作为设计师的我们,也许从切入角度开始就已经被约束了。因为当我们被抛到项目面前,最快的解决对策就是用熟悉的方法来处理问题。
在谈话中,以“我”为主语的语句出现了152次,以“用户”为主语的语句仅出现了7次。那么,在设计师的“用户思维”逻辑中,“用户”是谁呢?政府、当地居民或者广州的访客吗?设计师与规划者不可避免地以“精英”的视觉切入,或者已经无意识地忽视了在地真实的需求。
在广钢遗址的复盘中,我们经历了一个从对城市建设思考到人文精神反思的过程。所以我们希望这次构造是从人的尺度思考问题,从一块砖的尺度回到场地,也是人与城市的互动关系的再定义。
装置的名字是《混响》,代表着历史、当下与未来三种不同的时间在同一空间中共存。
我们用红锈和镜面做成的双面转子做了一个大的装置空间。铁锈与不锈钢反映时间性,钢板通过金属条串联一起,人在装置里面可以随意翻动。
这个墙可以展示三个维度的场景。锈板是广钢遗址中象征性的铁锈红,所以代表广钢的历史;镜面的不锈钢是现代都市中象征性的反射和折射,人可以通过它照见自我,所以代表现在;把砖块转90度相当于可以看透墙面,所以代表未来。
这就回到广钢遗址的整体疗法设计,即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的整体把握,因为我们认知事情是由之前的积累而不是从0开始的。
装置尺寸为5.3m(L)*3.5m(W)*2.8m(H),是一个房间的尺度,也是人能把握的空间尺度。我们通过这个房间去看外面的世界,从中可以看见过去、当下的自我以及未来。
它是一个动态的构成。人们靠近装置并拨动转子,观察之后可以再拨动另外一个转子。“0”和“1”这两个最简单的数字代码构成了当下复杂的信息网络,我们试图让这两个最简单的元素去反映复杂事物的所有可能性。
我们可以全部调成“0”或“1”,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转动,最终形成了无穷无尽的空间可能性。折射、错动、冲突、虚实、整合,都是过去对当下以及未来的另一种解构与重合。
因为装置的尺度是以人的角度出发,所以安装方式简便且快捷,这也是以人为本的特点。我们试图让所有参观者都经过观察、设计、再观察、再设计的过程,让他们参与到项目的构建中,进而引起对于城市发展和更新的思考。
我们把“链接”演绎成制造一个舒服的场景,最终回归到几条人流动线,并将建筑首层尽量开放。建筑内部被嵌入各种不同的动线,各种功能区为使用者提供不同的社交空间,而且都是步行可达的范围。
广钢新城·云链项目是关于未来城市与人的思考,也为我们下一个项目暗暗埋下了伏笔。
这是最近的一个可落实的项目——钢城·峰峦,是在广钢新城3号地的两栋塔楼。我们尝试把此前的概念和经验都融入此项目中,分别是工业遗址、复合城市、空间共享、绿色生态四个概念。
△ 滑动查看
项目的初始设想是比较多样化的,我们用广场的形式去串联所有场景,因为广场的开放度、空气、温度都比较好。
我们希望开放尽量多的公共区域,使得大家能集约一起欣赏外面不同的业态,不同的空中花园。每个空中花园间的视线是有联动的,是一种看与被看的整体感觉。
我们采用的是人性化的尺度,所以项目没有使用过多的玻璃幕墙,而是以A4纸的尺度,即人的尺度的金属构件去打造内外界面。
四个项目代表了我们对于四个城市维度的思考,从上帝尺度的公园规划到房间尺度的互动装置,再到不着边际创想的云链,最后是可行的城市绿洲计划。
经过广钢系列的项目探索,我们对于“未建成”也有更深的感悟。此前的积累是奠定最终成果的一个基础,Building不只是结果,更是过程。
2005年普立兹克建筑奖获得者Thom Mayne曾说“建筑是一项长距离运动,你全神贯注,坚持30年,然后你才刚开始。”,而他的首个具影响力的作品——钻石农场高中建成于1999年,当时的他55岁。
汉森伯盛自1993年成立,至今近30年,但在建筑史面前,在人类创造力面前,我们依然年轻,依然在建造过程中。当下的“未建成”只是未来的建筑史,谢谢大家。
以下为嘉宾专访👇
更多内容,欢迎了解
2022「21天,脑力经停站」第二季特别策划
2021广州设计周已圆满结束
想回顾更多精彩现场?
请点击以下照片,带你穿越青春!
青春×大咖 | 群星闪耀,直击2021广州设计周超强干货!
青春×有品 | 有颜有料,广州设计周大型好物真香现场!
青春X破圈|2021广州设计周40+主题策展,怎么这么好看
青春×开幕 | 谁是2021广州设计周最美展位?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2021广州设计周照片直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广州设计周”(ID:GZ_DesignWeek)。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