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RY PANEL VOL.02
沈康 Shen Kang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建筑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科带头人,建筑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委员。
沈康教授广泛关注城市、建筑与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发展、互动与实践,主要研究和创作领域:当代建筑与艺术的视觉文化研究,空间整合设计与公共艺术实践,环境设计创新及其策略,面向文化和社会创新的城市艺术设计与竞争力规划,长期致力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更新和艺术介入的创新设计及其策略。
对现代性、日常生活和空间生产等议题的关注是沈康教授个人学术研究与设计实践的重心。现代性作为意味深远的时代背景,意味着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需要保持更立体、客观的观察。所以,沈康教授认为当下城市与建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面向急剧变化的现在和未来做出积极的思考与应对。
一方面是全球化对我们自身文化带来的剧烈冲击,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如何守护文化的多样性,正视文化内涵与我们独特的空间经验之间的关系,使建筑活动以现实可行的路径实现古老文明与现代生活的同构。
另一方面,面对技术进步以及各种新的现实问题带来的生活形态的改变,如无人驾驶、线上购物和老龄化问题等,城市与建筑作为日常生活的载体该如何积极应对这些新的变革与问题,显而易见的现实是,这些问题正呈现变化加速的局面。
△ 珠海城市有轨电车站设计 © 沈康、王铬等
该项目是针对珠海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的车站进行站台设计,该设计颠覆了传统站台单一功能至上的设计模式,而是在如何更好地满足作为公交车站日常功能设计外,同时提出了一套具有公共互动性的艺术方案。让艺术与功能相结合,真正能服务于生活。
概念以象征着浪漫变化的“多彩云”出发,表达两个方面的思考:
1. 一组漂浮在珠海建筑森林中的公共艺术岛;
2. 一组具备城市公共生活功能的互动载体。
沈康教授认为,文化艺术作为一种特别的资源和力量,可以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与品质提升,发挥过去那些城建思维不一样的作用,或者说,环境艺术可以成为一种非常巧妙的、特殊的引领力量。环境设计今后将在城市强调品质提升的过程中发挥与过去不一样的特别作用。从前,环境艺术设计是作为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这些主流专业的一种补充;今后,这个专业将成为一种平行的力量和选择,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用另外一种力量去推动环境的升级发展。
基于这样的立场,在开展规划和设计的同时,要谋划的是生活形态的勾勒、是各类应用场景的情境营造、是文化遗产的活化路径、是业态组织与运营模型的建构、是比图纸操作更具整体性的行动方案和策略。
沈康教授认为这样的设计实践可视为“现代性”视域下之于“地方”的文化与空间建构的一种尝试。就他本人的工作方式而言,他亦将立足“微观”的日常生活观察视为起点,对看似平淡无奇、卑微琐碎的普通人的每日生活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抵近观察与体验,是他们这个专业超越精英化视角的唯一选择。与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为引导,可以藉由微小、柔软的介入来促成建成环境的改良、优化与复兴;公共艺术可能是一种新的形式和力量,艺术与文化应视为一种创造性的引领力量进入建筑活动之中来。
△ 噪音涂鸦公共艺术作品 © 沈康、王铬等
该项目是珠海市为庆祝澳门回归15周年、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作出一系列城市美化计划中的一部分,通过一系列灯光互动灯光艺术装置改变城市道路、美化行车环境。
设计灵感来自独特的珠海城市剪影,描绘最别开生面的城市脉搏。顶部的星光展现出珠海良好的空气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交通噪声分贝大小通过接收器实时监控转化为波纹模式。在隧道外装饰着反光铝杆组成的连续性图案, 当车灯照亮时通过折射材料的反射效应形成引导性夜光。这是全国首个互动公共空间艺术车行隧道。互动体现在这幅画面是由城市交通的参与者共同完成,每一个市民、每一辆驶过的车辆都在参与这个城市空间艺术的成果,给人以不一样的感觉。
这条互动的艺术隧道最大的特色是装有10个声音采集器,近3万多个LED灯点,能预先采集10米外车辆的声音,从而根据每一辆车的声音的高低形成音波,隧道内的色彩也会随之变换。蓝色和绿色两大主色调呼应出珠海碧海蓝天的城市特色。而天际线特意设计出的淡淡的紫色,寓意人们跳动的脉搏,展现出珠海的活力。
广州美术学院的教学有三个关键词: 边际、可能性和实验。边际即边缘,如南方,它具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广美扎根于广州,它跟北京、上海、西南等地区都不一样,珠三角作为当代中国现代性的一个标本,它从八十年代至今所发生的转变,都是中国的缩影,而研究这个样本就是广美的责任。
△ 广美建筑学院毕业设计展,教学团队合影
广州是一个非常世俗化的城市,因此广美可以对现在的建设方式进行抵抗。既是自上而下,又是自下而上,他们会强调这种姿态,用介入、策略这些办法来做事情。广美教学坚持“思行并重、艺筑集成”的学术精神,不断以开放、多元的立场,拥抱新的可能,并保持主动质疑、积极的思辨姿态。
△ 发起和组织了华南地区最大的毕业设计联展
未来展,成为面向社会的设计交流平台
广美教学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学生要善于观察社会,具备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意识,然后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对于广美学生来说身体力行是极其重要的素质,他们的工作成果不仅仅是图纸和建造,而是所有相关的行动。
△ 沈康教授指导学生设计
广美提出一句口号: “这个时代,这个地方”,其构成了他们学科建设的立场: “这个时代”要求我们敢于迎接挑战、敢于跨界创新;“这个地方”要求我们根植岭南,传承文脉,善用“地方智慧”。广美学院与改革开放共同成长,与广州文化密不可分,其文化传统、生活质感和制造产业滋养着学院。珠三角城市群烟火丰盈的在地气息,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极为鲜活的研究样本。
· END ·
筑梦“未建成”,我们在路上
Build the unbuilt on the way
- 点击图片 | 查看往期报道 -
2022IAF锋建筑节参评章程发布
▼
- END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参评通道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广州设计周”(ID:GZ_DesignWeek)。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