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新品疑似“鬼子服”,网友不淡定了~

李宁新品疑似“鬼子服”,网友不淡定了~



主打国潮的李宁,为何会让这种有争议的设计出街

出品 | 广告参考   编辑 | 林羽
这两天大家在冲浪的时候应该都看到李宁在时装周上面发布的秋冬新款……





绿色羽绒服和绿色帽子,确实有内味了……



这里不用我说什么,毕竟这个造型这个颜色,谁看了都会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




所以此组新品海报一出,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网友各种吐槽



宁桑,故乡的樱花开了~






妥妥的“太君风”……









穿出去要被打:









很有日系八嘎呀路内味了:





我把李宁当国货,李宁拿我当大佐……






设计本身就很有问题:







看完网友评论的点,很明显,其实主要就是这样的设计整体看上去就很大佐,容易引起了不适。



虽然争执声不断,但李宁至始至终都没有出来做任何回应。


而先抛开品牌出发点是什么?无论最后是否出来回应,这件事情为什么会引发争议才是此次的关键。



毕竟当大部分人第一眼看过去产生不好联想的时候,那么这款衣服的设计本身就有问题。



这么明显的联想难道设计师们看不出来?






虽然评论区也有少部分网友觉得这个帽子只是飞机帽的造型,没啥。


但是,小编也问了很多朋友,他们在不知道这张照片出处的时候,统一的回答都觉得这是日军服装,而这也正是网友们愤怒的点。


所以此次问题的核心在于,这款棉服的颜色,还有款式造型上都很让人浮想联翩。





这么明显的风格,大众一眼看过去都觉得很大佐,所以这也让网友觉得:“设计师在设计衣服的时候,是不是没有考虑到民族情感。”


更何况李宁这几年的出圈可都是因为国货之光,爱国情怀这样的关键字眼。


所以这事一出,难免有些讽刺!


在喷造型之余,也有网友发现了现在担任李宁集团联席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的钱炜,是个日籍华人,且日本名为高坂武史。




于是也有博主直呼怪不得……






甚至还有网友扒出了李宁相关高管的朋友圈回应:





其中就提到了笠型盔……





虽然不确定这张截图是不是真的,但可以肯定这样看风格确实相似,但却差距甚远,甚至可以说这款新品设计与笠型盔看起来就完全不是同一个物种。


但是如果这张图是真的话,那意思岂不是就在内涵消费者没文化?


并且网友的争议的点在于李宁这套衣服一眼看过去就很像大佐,引起人的不适,而不是不能接受这些元素。


比如这种款式的帽子也有类似的造型,为什么只有李宁的看完会让人产生联想?品牌难道会不知道?













不是第一次翻车



这也不是李宁的第一次翻车。


这几年大众对“国潮”的热情持续高涨,李宁也顺利搭上这趟顺风车,迅速获得消费者的青睐,随后便搞起各种爱国营销、饭圈文化等去收割一波流量,不过后面也借机涨价引起许多消费者的不满。



还有之前出现过几次的质量问题,比如在第十四届全运会羽毛球比赛中,奥运冠军陈雨菲所穿的运动鞋右脚开了,导致他的大脚趾被划算,而这双鞋就是李宁的。





还有在2016—2017赛季CBA联赛第二轮中,易建联因为脚十分不适和疼痛,直接在场上突然将联赛赞助商提供的球鞋脱掉,换上了其他品牌的球鞋上场,而这双鞋也是李宁的球鞋。


这样的质量问题也无疑伤了品牌粉丝的心。


而回头看此次的设计,可以说再一次伤了品牌粉丝们的心。




国货品牌为何屡屡翻车



前有三只松鼠眯眯眼,后有张小泉菜刀拍蒜就断,现有李宁设计“精日”衣服,所谓的国货之光似乎总是在刷新消费者的新认知。





而这些所谓的“国货之光”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站在中国消费者的视角,只想着讨好别人,最后只会伤害国人对这些国货的期待。



同样的,李宁本次的事件也给国货品牌们敲响警钟;首先是品牌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品牌内部需要培养内涵和一定的审美,这次设计被骂,难道一个企业这么多人,就没人在审核过程中感到不适?



而且企业以及产品面向的是消费者,一个连消费者的底线都不知道,甚至在设计上都不考虑民族精神的品牌,凭什么能够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最后,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国品牌,我们必须要有自己坚定的立场,保持清醒的头脑,只有我们自己尊重我们自己的文化,别人才会尊重我们,坚决对一切辱华行为说“不”!

铁粉推荐





上市即爆款,安慕希新品营销real高能




乙方跳槽甲方,肠子悔青了




顾家家居新广告,颠覆“家”的认知




用食材玩转艺术,海信冰箱「真空·实验室」不走寻常路




大润发趣味文案火了,不愧是“超市最强嘴替”


嘿~我们有个超棒的广告营销社群

甲方巴巴、乙方大佬、知名KOL齐聚一堂

加主编好友,撩起来~

声明:版权问题、投稿、爆料、商务合作
请加微信/QQ:2881339675


在看,可以优先收到我精心准备的内容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品牌传播案例”(ID:Brand1916)。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