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欣赏几位名人……的人名:
发现什么没有?
没错,这些名人的名字,全部来自《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编订,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上有着相当高的地位。
因此,《诗经》也成了千百年来无数家长眼中的“取名宝典”。
其实,除了父母在给自家孩子取名时喜欢翻阅《诗经》之外,中国古代许多园主人为自家园林里的景点取名的时候,也喜欢从《诗经》里寻找灵感。
原因很简单:
《诗经》通过305篇作品,描绘了一幅无比生动的先秦社会生活画卷,蕴含着深厚的美学意境。化用《诗经》里的句子作为景点名字,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冯远《诗经画意之蒹葭》
接下来,我们就去找一找,苏州园林里那些跟《诗经》有关的景点。
在拙政园中部最北端,有一座绿漪亭。
“绿漪”一词出自《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漪漪。”
这篇作品通过描写竹子的青翠挺拔,来赞颂君子的高风亮节。所以为了契合景点的名字和诗歌的意境,附近栽植了一片浓郁的竹林。
另外,在拙政园西部的山坡上,还有一座笠亭。
猛一看,这座亭子的名字好像来自它的造型,但其实它脱胎于《诗经·小雅·无羊》:“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糇。”
原文是一首牧歌,而这座小小的笠亭立在山坡之上,恰好像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放牧者。
如果下点雨的话,诗情画意就更明显了。
在网师园彩霞池东南角,有一块石壁上刻着“槃涧”二字,相传是宋代遗物。
这两个字,出自《诗经·卫风·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原文描写的是文人贤士在山谷溪涧之中逗留盘桓,而在彩霞池的水尾刻上“槃涧”二字,正是为了配合旁边的“待潮”石刻和水闸门,一起营造水源不绝之感。
除此之外,还有——
沧浪亭的“仰止亭”,出自《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狮子林的“燕誉堂”,出自《诗经·小雅·车辖》:“式燕且誉,好尔无射。”
怡园的“湛露堂”,出自《诗经·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
留园的“清风池馆”,出自《诗经·大雅·烝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
《诗经》虽然已经诞生于先秦时期,但它就像一条奔涌了两千多年的艺术长河。
即使到了当代,它依然充满了无尽的生命力,时不时在园林景观领域泛起令人瞩目的浪花。
比如石家庄嘉实·万科紫台,邀请朱育帆教授以《诗经》为主题,设计了“国风十四景”和“雅什十景”,就连名字都来自《诗经》:德音、荟蔚、皇华、攸宁、九如……
再比如成都当代·璞誉,建造了11个“诗经主题”园中园,名字同样取得古香古色:考槃在涧、鹿鸣轩、一方园、灼华庭、南山有台……
还有西安的沣滨水镇·诗经里,是全国首个以《诗经》为主题的文旅小镇——
相信在未来,会涌现出更多“诗经主题”园林景观设计,让更多人身临其境感受到《诗经》的魅力,领略到独具特色的东方美学意境。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处景点和项目,你知道哪些园林景点和项目案例的设计灵感,也来自《诗经》吗?欢迎留言,一起分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园景人”(ID:xyzwi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