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新锐旅日设计组合 Company2

专访 | 新锐旅日设计组合 Company2



日本设计,一直是亚洲担当,放眼全球,也绝对是一等一的存在,数十年来,日本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享誉业界甚至影响世界的设计大师。日本设计,除了受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因素影响外,日本的设计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武藏野美术大学、多摩美术大学、东京造形大学……这些为我们熟知的大学,培养出了一批批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实力超群的设计师,他们走向社会,通过不断地参与到社会、商业、文化、艺术、教育等方方面面,输出自己的作品、思想、观念,影响着普罗大众,并影响着年轻一代,实现社会面和时间线的良性发展。


近年来,也越来越多的国内学生和设计师选择赴日深造,他们跨越地域、跨越文化去接受与国内截然不同的设计教育方式,以崭新的视角去感受和学习设计,为他们的设计职业带来更多的可能。



本期专访,我们向大家推荐两位设计师,他们师从高田唯先生,刚毕业就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Company2,在专业上他们卓有成就,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明日之星”。






Company2
专访

请简单介绍一下Company2吧,工作室成立的契机是什么?



Company2 于 2022 年于东京,在高田唯及其公司 Allright 的帮助下,由陈文亮与王睿宇二人成立。Company2 专注但不仅限于品牌设计、展览设计、编辑设计、 音乐等领域。

我们二人从2021年初就开始和高田唯老师一起工作。2022年毕业后面临签证问题,但又想继续这样的合作模式,所以在高田唯老师的鼓励和老师公司 Allright 的帮助下在东京成立了 Company2。




Award 360° 2021 - annals↓
AD: 高田唯     D: 王睿宇,高田唯










TOSA Riverside Sushi Bar/Burger With Cola

AD: 高田唯     D: 王睿宇


















能否介绍一下你们两位主理人吗,两位主理人的年龄和背景是怎么样的?两位主理人在工作侧重点上是怎么进行分工的?




陈文亮在国内大学的专业是油画,王睿宇是产品设计,二人都对平面设计很有兴趣,在国内稍微工作后在同样的时间来日本留学,在同样的时间入学东京造形大学。

我们的工作方式几乎是共同面对项目。一起思考讨论,分工协作产出。不会两人各自分别做方案。经过了磨合尝试,我们发现这样的工作方式对我们来说效率最高。



Company2 主理人:王睿宇 & 陈文亮
TOKYO ZOKEI UNIVERSITY GRADUATE EXHIBITION 2021↓

AD: 王睿宇     D: 王睿宇










是什么原因促使你们选择去日本去学习深造的?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亚洲地区中的设计领域,日本是相对成熟的一个环境。同是亚洲圈内,又是平面设计高度发达的一个国家,这两个优点是我们到这里学习的动机。




在东京造形大学学习期间的课程以及学习的方式是怎么样的?有什么特别的或者有趣的地方?有哪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国内设计教育界去参考和学习的?

课程是以做课题居多。授课开始的第一节课会布置课题和时间,以周为单位进行进度汇报和最终发表。每周会给老师展示进度,老师会给出意见。授课自由度很高,在整个过程中老师更多是辅助的角色,帮你完成你的作品。当然也有基础课程和理论课程。还有一个日本大学的特色就是ゼミナール(研讨会)。这个是以老师为单位,每个老师和各自的学生一起讨论做些什么,共同完成什么。
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可能就是学校自由的学风和开放的态度吧。

师从高田唯老师,在学习过程中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他的哪些方面对你们影响最深?



高田唯老师一直在创造新的表现、令人兴奋的东西。他不会拘泥于某一种形式,某一种手法。看他的作品、和他相处的过程中会感受到很纯粹的创作欲和创造力。这种原始纯粹的创造力非常打动我。




Mukojima Cruising / 島巡り↓

AD: 陈文亮     D: 陈文亮









PaperWonder in abC↓

AD: 王睿宇     D: 王睿宇
















作为新生的设计工作室,从你们目前的作品来看,无疑是一间非常具备实力和潜力的工作室,对于工作室的未来发展方向,你们希望往什么方向探索和发展?有没有计划回国发展?





我们对很多东西都很感兴趣,很想参与到各种不同的项目中。我们在进行设计委托工作的同时也一直在进行着我们自己的创作。通过展出和出版物的形式呈现。对未来没有太具体的想法。我们一直都会做国内的工作,但目前没有回国的计划。



Company2工作室目前项目密度怎么样?对于客户的挑选是否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在工作室既往的项目中,有哪个项目是您印象最深刻的/最喜欢的?



我们现在的密度算是底层的设计室了,不算闲但也不需要加班的程度。多亏了这个,我们有了很多可自己支配的时间,可以一起去看喜欢的展览,逛喜欢的书店,这些日常的生活状态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客户挑选,没有标准,一切秉着先谈再说的标准~
印象最深的是「ZINE Festival of Spring / 春のZINE祭り」吧,算是工作室第一个共同项目,也通过这个项目,两个人从以前的单干模式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共同合作的方式。整个过程从开始的各自思考到后面的团队输出,感触蛮深的。




ZINE Festival of Spring / 春のZINE祭り

AD: 陈文亮,王睿宇     D: 王睿宇     AW: 陈文亮



















在和不同类型客户合作的过程中,你们是怎么快速理解客户需求并做出对应的设计解决方案的?有没有遇到过特别难以搞定的客户和项目,你们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我觉得我们算不上是一个能快速理解客户的精英,作为一个同客户同等水平的普通人,职业上需要我们即使慢,甚至烦,也得沟通清楚。
不同的客户和项目对方的需求和审美都不同,我们当然也会遇到过做出来的作品客户不太能接受的情况,基本上维持上面说到的办法——再沟通,调整


Togo Kiyomaru × betcover!!

AD: 王睿宇     D: 王睿宇









The Entry of Exciting / 心の寄り道

AD: 陈文亮     D: 陈文亮






atama & Hand Saw Press in UFOLD 2021↓

AD: 王睿宇     D: 王睿宇


















在你们参与的项目中,我们觉得最为大家熟知和关注的是——PINC Art Festival 2021 (Shanghai),能否分享一下你们在创作这个项目的一些过程和方法?



PINC Art Festival 2021 (Shanghai)这个项目是高田唯老师作为总监在把控着全局,所以我们两个反而在这把伞下玩的是相当愉快的。在主视觉的CG图形创作上,高老师给到了我几乎100%的自由度,我就按自己对PICNIC的印象做了一批图形。再跟王睿宇一起把它们做成了动态。




PINC Art Festival 2021 (Shanghai)↓

AD: 高田唯     D: 高田唯     AW: 陈文亮     MG: 陈文亮,王睿宇

























从业以来,你们在设计创作上有没有形成属于你们自己的方法吗?





我们在项目确定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聊天讨论,聊的不是这个怎么设计,而是看这个能以什么样的方式两个不同想法和风格的人能合作。所以,我们的方法就是,在每个项目开始前,先讨论一遍这次推进的方法……




A9A WORKS COLLECTION↓
AD: 王睿宇     D: 王睿宇

























最后,对于即将入行和刚入行的设计师们,你们有什么建议吗?



我们也是刚入行的,请多多指教!



哈哈哈,真的太谦虚了,其实我们对于入行的判断标准并非以时间为标准,而是是否找到设计这把钥匙🔑,有的人可能十年也未必能找得到!很明显,我们觉得你们已经找到了,最后非常感谢你能抽出时间同我们进行这次分享~我们也会持续关注你们的,谢谢!



更多作品请访问作者官网:https://company2.info
Instagram:company2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esigncola”(ID:designcol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